天天看点

曾参加清军、北洋军之人,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我军最年长中校

他十九岁参军,三十岁学医,先后给李鸿章当过勤务员,给袁世凯当过团长,在段祺瑞手底下当过边防军。最后为了抗日,六十岁的他把入党申请书包在棉袄里,带着义子一起冲破日寇的重重封锁,冒着枪林弹雨走了一天一夜,参加了革命。

曾参加清军、北洋军之人,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我军最年长中校

四十年代,年过六旬的他,跟随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到达了陕甘宁边区。他爬山越岭找草药,夜以继日制药方,救治了一大批当地军民,深受士兵和百姓们的爱戴。

离开的时候,

《解放军日报》连续七天发表文章,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为表谢意,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亲手赠送给他一件皮氅。

解放后,他奉命建设南泥湾,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谢觉哉赠诗夸他老当益壮,说他是:花果山中一老猴。1955年,他被授予中校军衔,他就是共和国最年长的中校——蒋维平 。

暴脾气的老中医

蒋维平1878年出生于河北省房山县一个普通穷人家庭,少时砍柴、种菜,还在估衣店当过学徒。19岁的时候,蒋维平视李鸿章为偶像,参加了他的“洋务军”,满心以为跟着李鸿章干,可以救中国。没想到干了一阵勤务员工作后,蒋维平觉得清军内部十分腐败,救国的事,完全没有指望了。而他对李鸿章本人,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看法,于是就离开了军队。

曾参加清军、北洋军之人,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我军最年长中校

后来,他又跑到袁世凯的北洋军中当兵,因为能吃苦,外加不怕死,很快当上了一名副团长。

但是蒋维平生就一副火爆脾气,眼底揉不进沙子,更看不惯军队中的人胡作非为。有一次,骑兵一旅一团的团长调戏一个十四岁的姑娘,被他知道后,他就约了一帮人把团长暴打了一顿,结果他就被军队除名了。

后来,蒋维平又跑到段祺瑞的边防军中干过一阵。但是军阀打来打去,不打洋鬼子,只打自己人。蒋维平一气之下,又不想干了。回到家乡后,他想起从前军中的兄弟们,因为作战时受了一点点轻伤,得不到及时救疗,感染加重,最后白白送了性命。

于是回到家乡后,他就开始四处拜师学习中医。

蒋维平在学医上颇有天分,他一边耕地,一边自学,再加上一些名师的指点。不过三四年间,就小有所成。

五四运动爆发后,蒋维平先是跑去参加学生运动。完了回头就在村中办起了“红十字医院”。持续三个月时间,免费给村民治病。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又收留了一名东北流亡青年,将他收为义子,改名蒋志刚。1938年,有一支八路军的抗日队伍路过河北房山。蒋维平听说了,就高兴地拉着蒋志刚邀他一起参军。蒋志刚知道他老人家的火爆脾气,什么都没说,就同意了。

曾参加清军、北洋军之人,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我军最年长中校

父子两人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八路军驻地。

八路军的负责人包森认为:蒋维平年纪太大。想请他回去

留下蒋志刚。

蒋维平当即两眼儿一翻,站在八路军驻地门口“慷慨陈词”,发表了一通爱国演说!

包森没有办法,就向上级宋时轮请示,宋时轮最后同意留下蒋维平。

六十岁参军的热血“老八路”

八路军最讲究军容、军纪了,当兵的一般不允许留大胡子。但是

蒋维平是清朝走过来的老人,他借口不会用剃刀,坚持不刮胡子。

领导们看他年纪那么大,笑了笑就算了。最初领导们不同意他上前线,但是他非要坚持上前线,因为他学医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死扶伤。

1938年10月,蒋维平被调到王震所在的部队。当时部队考虑到他年纪很大,怕他行动不便,就给他配了一匹马。恰好当时因为敌人封锁的原因,缺乏西药,所以蒋维平没事就骑着去马上山转一转,到处找草药,又向山里人打听治病的偏方。

抗日战争时期,

经蒋维平精心搜集、整理出来的消炎、治疗瘟疫、伤寒等病症的民间草药和药方,共计达300余种。

后来在三五九旅围歼日军的五台山战役中,蒋维平七天七夜不下火线,亲自熬制汤药,救治伤兵。用他亲制的丹方给战士们止血、消炎、防止化脓感染,极大地降低了作战人员的死亡率。

曾参加清军、北洋军之人,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我军最年长中校

后来,蒋维平调往延安。临走之时,当地的百姓和战士们万般不舍,于是在《解放军日报》上连续七天发表文章,表达感激之情。1942年,蒋维平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南泥湾”、“九龙泉”开荒种地。担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农场长。

他每天起早贪黑,和年轻人干一样多的活,不怕苦,不叫累,精神头比普通年轻人还要好。因此谢觉哉写诗夸他说:

兵农礼乐般般会,手脚心神件件忧;九州踏遍归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

1944年,蒋维平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劳模,去延安参加了“英模大会”,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和表彰。

第二年,他又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带领手下的医护人员,在石家庄战役中,救下受伤军民1200余人。

蒋维平在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和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本来参加授衔仪式是一件非常庄严的事,大家都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仪容收拾得整整齐齐。但是,

领导知道蒋维平的特殊经历以后,特批他不用刮胡子。

于是,这才有了如今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白胡子老军医的样子。

曾参加清军、北洋军之人,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我军最年长中校

1948年的时候,组织劝蒋维平退休,他不肯。后来,他又调到张家口陆军医院工作。1964年,蒋维平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享年86岁。

结语

蒋维平一生勤俭节约,解放后在医院工作,就在医院后面的空地上种花、种菜。他说,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让大家改善生活。

蒋维平一直把当年在“南泥湾”开荒时用的镰刀、九齿钉耙挂在家里的墙上。提示家人“忆苦思甜”,生活好了,也不能忘本。

因为经常和年轻人一样锻炼自己,所以他看上去总是那么老当益壮、精神饱满。

参加革命二十五年,蒋维平一直信仰坚定,一往无前,组织指向哪里,他就走到哪里。他对待本职工作认真,对待家乡也十分慷慨,多次给家乡捐资捐款,免费义诊。

在他去世以后,张家口地区的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参加公祭的各界送葬群众近万余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