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犧牲的第一位軍長,偉人評價崇高偉大的模範,萬人參加其葬禮

1937年10月10日,39歲的郝夢齡在日記裡寫道:“今日為國慶紀念日,回憶先烈締造國家之艱難,到現在華北将淪落日本人之手,我們太無出息。”寫這段話的時候,距離郝夢齡的人生終點,隻有短短的6天時間了。

抗戰犧牲的第一位軍長,偉人評價崇高偉大的模範,萬人參加其葬禮

郝夢齡

郝夢齡是1898年河北藁城縣人,年少家裡貧窮,上了三年書就被父親送到了雜貨店當了學徒,老闆對其虐待,讓他不堪受辱,選擇了去奉軍當兵,投奔的上司是魏益三,魏益三也是河北藁城人,加上郝夢齡勤奮好學,魏益三對郝夢齡十分賞識,送他到保定軍官學校去學習。畢業後,他跟着魏益三南征北戰,一步步從營長到團長,1925年魏益三率部投了馮玉祥,跟着馮玉祥一起變成了國民革命軍,郝夢齡也在此時成為了第四軍二十六旅的旅長,北伐戰争結束後,他變成了師長。中原大戰後,他升任了第九軍副軍長,軍長等職位。

1934年,蔣介石發動了第五次“圍剿”,郝夢齡此時在家總會說:“打來打去都是都是打自己人。”是以想卸甲歸田,申請後沒準許。蔣介石覺得他不忠心,就派他跟第九軍去修了川黔川滇公路,并負責守衛和養護。1937年,他又再次清求卸甲歸田,但上級還沒同意,還調他去将官班學習。但就他去的路上,盧溝橋事變爆發,郝夢齡毅然提出要求,請求北上抗日。

1937年9月17日,家住武漢的郝夢齡準備出發前往抗日,到了火車站,家人們來送他,他的女兒郝慧英回憶他“雖然離家時候全家哭哭啼啼,但看起來沒有影響到他的情緒。”誰也沒想到這是郝夢齡留給女兒最後的印象了。

郝夢齡出發後,一開始到達了石家莊,這時候雁門關已經失守,忻口成了山西抗擊日軍第一道防線,郝夢齡奉十四集團軍司令衛立煌的指令趕往了那裡。

10月11日,忻口會戰打響,随後的戰鬥十分慘烈,雙方都在此地沒有退讓,郝夢齡親臨一線指揮作戰。10月12日,在204高地上,展開了拉鋸戰,一天的時間内易手了十三次,雙方的部隊都是占領之後,被敵人重新攻占,人員消耗極大,當年21歲的班長行定遠後來回憶:“最激烈的時候,中國軍隊一天傷亡幾千人。”他手下的54師322團隻剩下了100餘人。可以想象戰鬥的激烈程度,但郝夢齡卻毫無退縮之色說:“出發之前,我已在家寫下遺囑。不打敗日軍決不生還。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

抗戰犧牲的第一位軍長,偉人評價崇高偉大的模範,萬人參加其葬禮

抗戰照片

13日的淩晨,郝夢齡指令部隊繼續出擊,但部隊傷亡實在過大,還是停留在了原先的陣地上。14日郝夢齡見戰況十分危急,請示衛立煌後撤,衛立煌指使不準後撤,派了李仙洲率部增援,李仙洲就是後面萊蕪戰役被俘虜的那位,但此時的他抗日也十分英勇,當晚因為被敵人打穿了胸部,被送到了後方治療。15日,14軍苦守的南懷化陣地被攻破,雙方又在此進行争奪,郝夢齡為了奪回南懷化陣地,想到前線去指揮,這時的日軍已經開始撤出陣地,如果郝夢齡不能迅速到前線組織好部隊,選派好指揮官,部隊的傷亡會進一步擴大,陣地也會是以重新丢失。

但當時要到那裡去,有一條小路,小路被日軍的機槍封鎖,已經有4名傳令兵身亡了。部下阻止他走那條路,但郝夢齡卻因為心急于前線戰事,還是選擇走那條路,他心裡很清楚,自己不去前線,戰鬥的損失會進一步擴大。

16日的上午8點,郝夢齡和手下的劉家麒師長走進了那條路,郝夢齡被日軍發現,身重數十彈,倒在了血泊中,劉家麒是郝夢齡的同學,也是跟随郝夢齡很久的部下,兩人感情很好,劉家麒為了奪回郝夢齡的屍體,也選擇上前,但最終壯烈殉國。

10月24日,郝夢齡的遺體從山西運到武漢。武漢各界舉行公祭,以國葬儀式将其安葬。偉人後稱其為“崇高偉大的模範”。

抗戰犧牲的第一位軍長,偉人評價崇高偉大的模範,萬人參加其葬禮

武漢人民恭迎郝夢齡、劉家琪靈柩。

郝夢齡将軍的遺書中寫道:“抱定決心,不能成功既成仁……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這些話都彰顯了郝夢齡将軍為國捐軀的決心,郝夢齡将軍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包括他的生命,我們應當銘記這位抗日名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