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新音樂産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朱力克

樂譜是一種古老的音樂載體。世界上最早的樂譜出自公元前14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而在我國,相傳周秦時期便有記譜法出現,目前儲存下來的最早樂譜則是南朝梁代隐士丘明的《碣石調·幽蘭》,距今也有超過1500年的曆史。

直到18世紀上半頁,樂譜仍然靠手抄為主,隻有少數人才能閱覽,巴赫月下偷抄樂譜和莫紮特靠記憶腦補樂譜的故事一代代傳頌。

19世紀開始,随着印刷技術的不斷發展,樂譜也逐漸普及開來,成為樂迷們學習和演奏音樂的寶典。為了更好的研習名家名作,樂迷們還會四處搜集好譜子。

不過,哪怕是在資訊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獲得一份好樂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網上搜“樂譜”二字,你會發現,“找譜”和“求譜”的文章,比比皆是。

不過現在,找樂譜有了個更靠譜的途徑。

樂譜功能再上新

“吉他燒早了。”在陳奕迅《愛情轉移》的吉他譜頁面下,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條評論,雖然是句玩笑,但使用者對樂譜的需求确是實實在在的。

今年11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跟世界知名數字樂譜訂閱庫nkoda達成合作,上線百萬正版樂譜。其中既有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等古典名家的作品,也有艾拉·菲茨傑拉德、比莉·哈樂黛和弗蘭克·辛納特拉等的知名爵士和流行歌手的經典歌曲。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網易雲音樂内,多個古典大師的樂譜已上線

樂譜功能獲得了網友們的普遍好評,一位網友在網上留言說:“這個功能太棒了,這是加分項!”

nkoda古典樂譜上線一個多月後,網易雲音樂又推出“使用者上傳樂譜”的功能,網友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曲譜上傳到平台,供大家免費使用。目前,使用者目前上傳的樂譜,主要是熱門歌手的作品、經典吉他彈唱作品和傳統名曲等。

在播放歌曲的同時,點選右下角的更多按鈕,即可找到樂譜顯示按鈕并打開樂譜,翻頁浏覽。點選樂譜,還可以進入沉浸式全屏觀看的模式,可手動放大浏覽樂譜細節。如果發現樂譜有錯,使用者可以點選糾錯功能,幫助平台修正樂譜錯誤。

在網上學音樂,已經蔚然成風,b站裡的教學視訊,成為很多音樂愛好者們入門和成長的階梯,如今,網易雲音樂的樂譜功能,又為樂迷們學習音樂提供了新的工具。使用者上傳的樂譜,跟nkoda的古典樂譜一起,将成為雲村村民們的學習利器。

雲村原本就是一個圍繞音樂播放、使用者上傳内容和相關的互動功能建構的社群,樂譜功能讓“村民”能夠便捷地使用樂譜來學習和了解音樂。

跟其他使用者上傳的内容不同,曲譜帶有更強的實用性,這種“實用性”不但豐富了社群互動,也讓音樂玩家和音樂人們有了更多待在雲村裡玩音樂的理由。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樂譜為什麼值得重視?

作為一種古老的音樂載體,樂譜是曆代音樂名家巧思妙想的傳承。無論是獨具匠心的古典樂譜還是簡單易學的吉他譜,都是音樂核心的記錄,讓音樂能夠一代代流傳下來,不斷開枝散葉。

通過樂譜來學習前人的音樂創作智慧,是每一代音樂人成長的起點。古典音樂的樂譜,是大師們精心設計的産物;簡單易學的吉他譜,則是音樂愛好者們進入音樂殿堂的入口。

樂譜受到重視,跟我國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有關。有資料顯示,藝術類課程成為家長選報最多的素質教育課程,占比71.8%,其中又以音樂類教育訓練項目占比最高,為50.4%。

音樂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普通家庭的音樂教育支出也在逐年提高。《中國音樂産業發展報告》的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音樂教育教育訓練市場規模約920億元人民币,預計未來保持8%的增速,2021年,這個數字可能會突破1000億大關。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資料來源:《中國音樂産業發展報告》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音樂平台在曲譜功能上發力,也就不足為奇了。練琴的孩子越多,對于樂譜的需求就會越強烈。

樂譜功能不但為樂迷提供一種新的音樂欣賞方式,也創造了一個新的音樂學習空間,讓音樂愛好者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經典作品,汲取其中的養分。

樂譜也是樂迷認識創作者的重要途徑,通過浏覽和學習樂譜,創作者和他們的創作理念将會獲得更多的認知。讓創作者被了解,這正是網易雲音樂推出“使用者上傳樂譜”功能的目的之一,也符合近年來網易雲音樂扶持原創音樂、重視創作者的戰略。

創作者獲得重視,就會更多人願意加入到音樂創作中,而對網易雲音樂平台上廣大的Z世代和更年輕一代使用者來說,樂譜将為他們打開一扇新的視窗。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從此,我們在雲村裡學音樂

發展到現在,網易雲音樂不但是中國最大、最活躍的音樂社群,也是中國最大的“原創音樂人線上孵化器”,入駐音樂人數量超過30萬。

不久前,網易雲音樂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音樂社群”的概念獲得了市場的初步認可。

上市前後,網易雲音樂加大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力度,推出雲梯計劃2022、上線樂譜典藏館、近期還啟動了Beat平台的内測。

網易雲音樂這個中國最大的“音樂社群”未來将去向何方?這一連串組合拳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

樂譜歸根到底是一種學習工具。樂譜功能上線,讓“雲村”這個原本已經具有高粘性的“社群”,在功能和互動上延展出了一個新的次元,不但是“音樂社群”,也是“學習社群”。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既為音樂人拉伸了成長的時間軸,又增加了使用者和平台之間的黏性,并為平台帶來了潛在的收入來源。

如上文所說,随着中國家庭生活水準的提高,音樂教育支出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随着音樂創作力的下沉,廣大的音樂玩家和音樂人對“學習”有着強烈的需求。

而雲村也正在變成一個學習的資料庫和學習交流的空間。使用者在平台開展樂譜學習和交流,能夠提升使用者注意力和使用時長,進而擴寬平台屬性,促進探索新的收入模式。

在推出樂譜功能的同時,網易雲音樂也開啟了Beat交易平台的内測,計劃提供系統性Beat交易服務。Beat交易是一個新的市場,買Beat創作在年輕一代裡蔚然成風。

網易雲音樂死磕樂譜,到底靠譜不靠譜?

内容社群的生命力,既取決于社交的黏性,也取決于社群成員從中獲得的成長空間和随之而來的生産力釋放。

從網易雲音樂、b站和知乎等内容社群的發展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年輕一代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具有強大的生産力,如何讓這種生産力真正落實成有價值的内容,是内容社群未來發展的關鍵。

雲村的優勢在于,它不隻是一個“内容社群”,而且是一個具有強大生産力的輸出平台。原創音樂人的生産力已經獲得了較大的釋放,超過30萬的入駐音樂人為雲村貢獻了超過140萬首歌曲,雲村裡占絕大多數的年輕使用者,不少人也有着學習音樂、成長為音樂人的内在需求。

樂譜功能上線和Beat交易平台内測,是網易雲音樂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在原有的内容社群基礎上,為包括普通使用者、音樂玩家和音樂人在内的社群成員,創造更大的學習交流空間,拓寬成長的次元,讓大家願意留在雲村裡不斷學習、成長、成才。

随着新功能的不斷推出,雲村生态已經不再局限于“音樂社群”,并開始向綜合型“聲音社群”和“音樂學習交流平台”的方向發展。“社群”也好,“平台”也罷,使用者生産力的不斷釋放,最終都将促進中國音頻内容和原創音樂創作的更加繁榮。

-全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