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紅樓夢續文88:黛玉死後留下一本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創作邏輯:依據賈惜春的判詞判畫透露的資訊,賈惜春最終出家為尼,那麼,是什麼觸動了她定下決心出家呢?本文從林黛玉死後留下的一頂藕合色花帳入手,試着寫出其中的緣由。)

01

林黛玉死後,衆人紛紛前來。

賈惜春其實不想來,她本是甯國府賈敬的女兒,被賈母帶到榮國府裡,同衆姐妹們一起成長。(參考依據:《紅樓夢》第2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說道:“四小姐乃甯府珍爺之胞妹,名喚惜春。因史老夫人極愛孫女,都跟在祖母這邊一處讀書,聽得個個不錯。”)平時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後,她執意攆走王熙鳳同意留下的丫環入畫,對其求饒無動于衷;尤氏前來說情,也被她痛斥一番,說出了“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的狠話。

想到林黛玉的人生,她又忍不住前來。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世人都說,同病相憐,其實并不全面,同命相憐才精準,因為同樣的命運會帶來同樣的感受。

本質上她和林黛玉一樣,都是寄居在甯國府的人,隻不過林黛玉姓林,她姓賈而已;林黛玉是千裡之外進入榮國府,她是幾步之遙進入榮國府。距離不一樣,但身份大緻一樣。

林黛玉的房間裡哭聲震天,人影晃動,衆人亂成一團,她陪着大家滴下幾顆眼淚,茫然四顧中,看到了林黛玉床邊挂着的藕合色花帳。

02

青春的顔色都是一樣的,在少女私密的房間裡,處處散發着青春的氣息。

藕合色花帳是王熙鳳送給林黛玉的。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林黛玉一進榮國府,賈母異常疼愛,将她安排在碧紗櫥居住。那天晚上,她及時給林黛玉送了一頂藕合色花帳,幾件錦被緞褥。(《紅樓夢》第3回)

藕合色泛指淺紫而略帶粉紅的顔色,比淺紫要暗些。淡淡的紫色,還帶點粉色的樣子。

林黛玉床邊挂一頂這樣的鮮豔的花帳,符合她的身份特征。

目光移開花帳,落到窗戶上,她很容易就看到了如煙如霧的紅窗紗。她聽别人說過,窗紗是賈母讓王夫人親自辦理的。(參考依據:《紅樓夢》第40回,賈母帶王夫人、劉外婆等人到林黛玉房間,看到窗紗舊了,當即讓王夫人更換銀紅色的“軟煙羅”。)

林黛玉房間裡用鮮豔的裝飾之物,是賈母對她的格外照顧。

凡是有人聚集,就會有比較。想到賈母對待自己和林黛玉兩種不同的态度,賈惜春心裡隐隐作痛。

但是看到林黛玉魂消魄散,她又釋然。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03

人生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外在的痛,一種是内心裡的疼。

林黛玉雖然在生活上受到了賈母的格外照顧,但是日子卻過得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她一心想嫁給寶玉,卻遲遲沒有結果。賈母三番五次表态,林黛玉和賈寶玉是一對小冤家,上上下下的仆人也都說,林黛玉一定能嫁給寶玉。(參考依據:《紅樓夢》第66回,興兒跟尤二姐介紹榮國府的情況時說道:“将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但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賈寶玉卻娶了薛寶钗。

她知道金玉良緣的背後,是賈元春作主。賈元春的考量不是感情,而是利益。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感情無法與四大家族聯姻相比,再美好的感情,在家族利益面前,也必須讓路。

縱然是王熙鳳對她再關照,賈母對她再憐愛,床上挂最好的床賬,窗戶用最好的窗紗,平日裡再怎麼噓寒問暖,在關鍵時候一切都化為泡影。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是以,林黛玉之死,源于身病,死于心病。

死亡,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站在林黛玉的屋裡,賈惜春萬念俱灰,生活的殘酷,賈府的冷酷,讓賈惜春徹底看淡賈府、看透生活。

看着死去的林黛玉,望着那鮮豔的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突然想起自己寫過的兩句話,“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離開賈府,遁入空門,獨守佛堂,遠離情感糾葛,沒有執念也沒有妄念,不去遭受林黛玉之苦,也不去品嘗人生之悲。

想到這些,賈惜春決意出家為尼。于是,她收起眼淚,趁無人顧暇之際,離開林黛玉的房間。

某一天,她悄然離開賈府,留下無盡的謎團讓人猜測、讓人感歎。

林黛玉死後留下一頂藕合色花帳,賈惜春看後心裡一驚,決意出家為尼

作者:小涵讀書。一個有溫度的人,有一支帶溫情的筆,熟讀不同版本《紅樓夢》,我不挖熱點,不追八卦,隻求每天寫一個《紅樓夢》的新故事,在不斷探尋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學之美。

寫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關注、收藏、點贊、轉發,在一瞬間就能給予我一生寫作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