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红楼梦续文88:黛玉死后留下一本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创作逻辑:依据贾惜春的判词判画透露的信息,贾惜春最终出家为尼,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定下决心出家呢?本文从林黛玉死后留下的一顶藕合色花帐入手,试着写出其中的缘由。)

01

林黛玉死后,众人纷纷前来。

贾惜春其实不想来,她本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被贾母带到荣国府里,同众姐妹们一起成长。(参考依据:《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道:“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平时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后,她执意撵走王熙凤同意留下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尤氏前来说情,也被她痛斥一番,说出了“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狠话。

想到林黛玉的人生,她又忍不住前来。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世人都说,同病相怜,其实并不全面,同命相怜才精准,因为同样的命运会带来同样的感受。

本质上她和林黛玉一样,都是寄居在宁国府的人,只不过林黛玉姓林,她姓贾而已;林黛玉是千里之外进入荣国府,她是几步之遥进入荣国府。距离不一样,但身份大致一样。

林黛玉的房间里哭声震天,人影晃动,众人乱成一团,她陪着大家滴下几颗眼泪,茫然四顾中,看到了林黛玉床边挂着的藕合色花帐。

02

青春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在少女私密的房间里,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藕合色花帐是王熙凤送给林黛玉的。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贾母异常疼爱,将她安排在碧纱橱居住。那天晚上,她及时给林黛玉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几件锦被缎褥。(《红楼梦》第3回)

藕合色泛指浅紫而略带粉红的颜色,比浅紫要暗些。淡淡的紫色,还带点粉色的样子。

林黛玉床边挂一顶这样的鲜艳的花帐,符合她的身份特征。

目光移开花帐,落到窗户上,她很容易就看到了如烟如雾的红窗纱。她听别人说过,窗纱是贾母让王夫人亲自办理的。(参考依据:《红楼梦》第40回,贾母带王夫人、刘姥姥等人到林黛玉房间,看到窗纱旧了,当即让王夫人更换银红色的“软烟罗”。)

林黛玉房间里用鲜艳的装饰之物,是贾母对她的格外照顾。

凡是有人聚集,就会有比较。想到贾母对待自己和林黛玉两种不同的态度,贾惜春心里隐隐作痛。

但是看到林黛玉魂消魄散,她又释然。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03

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外在的痛,一种是内心里的疼。

林黛玉虽然在生活上受到了贾母的格外照顾,但是日子却过得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一心想嫁给宝玉,却迟迟没有结果。贾母三番五次表态,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一对小冤家,上上下下的仆人也都说,林黛玉一定能嫁给宝玉。(参考依据:《红楼梦》第66回,兴儿跟尤二姐介绍荣国府的情况时说道:“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贾宝玉却娶了薛宝钗。

她知道金玉良缘的背后,是贾元春作主。贾元春的考量不是感情,而是利益。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无法与四大家族联姻相比,再美好的感情,在家族利益面前,也必须让路。

纵然是王熙凤对她再关照,贾母对她再怜爱,床上挂最好的床账,窗户用最好的窗纱,平日里再怎么嘘寒问暖,在关键时候一切都化为泡影。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所以,林黛玉之死,源于身病,死于心病。

死亡,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站在林黛玉的屋里,贾惜春万念俱灰,生活的残酷,贾府的冷酷,让贾惜春彻底看淡贾府、看透生活。

看着死去的林黛玉,望着那鲜艳的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突然想起自己写过的两句话,“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离开贾府,遁入空门,独守佛堂,远离情感纠葛,没有执念也没有妄念,不去遭受林黛玉之苦,也不去品尝人生之悲。

想到这些,贾惜春决意出家为尼。于是,她收起眼泪,趁无人顾暇之际,离开林黛玉的房间。

某一天,她悄然离开贾府,留下无尽的谜团让人猜测、让人感叹。

林黛玉死后留下一顶藕合色花帐,贾惜春看后心里一惊,决意出家为尼

作者:小涵读书。一个有温度的人,有一支带温情的笔,熟读不同版本《红楼梦》,我不挖热点,不追八卦,只求每天写一个《红楼梦》的新故事,在不断探寻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