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
上期聊到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制品中,其成型型态絕大部份為異形而非圓形,即使有少量的圓形器,其器外壁多見高浮雕螭紋、鳳紋、饕餮紋和密集有序的谷紋等,而這些高浮雕紋飾是吹制法根本無法做到的。
觀察這些古玻璃器,我們認為它隻能通過澆鑄法進行,也就是說當無機礦物通過加溫到融點呈現玻璃态後,将之澆注入事先制好的型模中使之成形,這與青銅器的澆鑄技術如出一轍:将銅液注入模範(内模外範),冷卻成型後拆除模範,獲得産品。
能制成模範的材料有多種,制作青銅器的模範,主要是陶模和蠟模。當然,最初可能僅是泥模,而後期則出現金屬類模具,因為在許多出土的古代青銅器器型歸納分類中,發現一些古青銅器的制作方法和器型基本一緻,甚至可以判斷系同一模範多次重複使用所緻。
隻要在青銅模範表面塗上防粘層,青銅模範一樣可以用來制作青銅器,而且可以多次重複使用。
文博專家界有一種理論,說在失蠟法出現之前,青銅器主要是使用陶模,在取出産品前必須打破陶模,是以每件青銅器基本上都是單一型态,具唯一性。放屁。
下期聊。
正文:青鳥香薰

“一是齋主”:
詩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鑒定師、評估師
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庫藝術品一級鑒定師
孫瀛洲古陶瓷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文物網進階鑒定評估師
歡迎關注“一是齋”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