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
上期聊到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制品中,其成型型态绝大部份为异形而非圆形,即使有少量的圆形器,其器外壁多见高浮雕螭纹、凤纹、饕餮纹和密集有序的谷纹等,而这些高浮雕纹饰是吹制法根本无法做到的。
观察这些古玻璃器,我们认为它只能通过浇铸法进行,也就是说当无机矿物通过加温到融点呈现玻璃态后,将之浇注入事先制好的型模中使之成形,这与青铜器的浇铸技术如出一辙:将铜液注入模范(内模外范),冷却成型后拆除模范,获得产品。
能制成模范的材料有多种,制作青铜器的模范,主要是陶模和蜡模。当然,最初可能仅是泥模,而后期则出现金属类模具,因为在许多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器型归纳分类中,发现一些古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和器型基本一致,甚至可以判断系同一模范多次重复使用所致。
只要在青铜模范表面涂上防粘层,青铜模范一样可以用来制作青铜器,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文博专家界有一种理论,说在失蜡法出现之前,青铜器主要是使用陶模,在取出产品前必须打破陶模,所以每件青铜器基本上都是单一型态,具唯一性。放屁。
下期聊。
正文:青鸟香薰

“一是斋主”:
诗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鉴定师、评估师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艺术品一级鉴定师
孙瀛洲古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文物网高级鉴定评估师
欢迎关注“一是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