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與一介弱女子搶功

大業十一年(615),隋炀帝至北方巡狩,結果被突厥圍困于雁門(今山西代縣)。雖然最終有驚無險脫圍而去,但如何脫困卻成了曆史之謎。

不要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與一介弱女子搶功

流行最廣的說法是李世民率軍赴援,依據則是《舊唐書》中的記載。據稱,隋炀帝巡狩至山西雁門地方,被突厥大軍圍困。八百多年前,漢高祖劉邦于白登被匈奴人所圍,曆史悲劇在重演。李世民率軍解圍,隸屬于屯衛将軍雲定興的部隊。整軍出發前,李世民向雲定興建言獻策:“始畢可汗膽敢圍困天子,是覺得事發突然,倉卒之間中原無法赴援。我軍多攜旗鼓虛張聲勢,制造出數十裡幡旗相繼的假象,到了晚上則钲鼓相應,突厥人一定會誤以為援軍大至而退師的。否則,敵人悉衆來攻,其勢必危。”雲定興聽從了李世民的建議,結果援軍才到崞縣地方,突厥就解圍而去。

不要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與一介弱女子搶功

《舊唐書》這樣寫的原因,大家都懂的。隻是史家粗疏,大同書《蕭瑀傳》中記載了另外一個版本:隋炀帝行至雁門,為突厥所圍,蕭瑀出謀劃策:“聽說始畢可汗是假裝校獵到的雁門,義成公主不知此事。北地習俗,可加敦(可汗後)亦有權過問軍國大事。從前漢高祖解平城(大同)之圍,也是托了匈奴阏氏的門路。義成公主是以帝女的身份嫁入突厥的,她所依恃的也是中原王朝。如果把消息告訴她,她或者會施以援手。就算不幫忙,也不會落井下石的。”

不要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與一介弱女子搶功

蕭瑀的心思是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隋炀帝卻等于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派人前往義成公主處報信。義成公主聞訊,立即遣使宣稱國内北疆有警。始畢可汗即位不久,政權尚不穩定,得知後院起火,當下也顧不得繼續與隋炀帝糾纏,就果斷棄圍而去。

綜合分析,大體情況應該是号召山西駐軍赴援與向義成公主請援是同步進行的。義成公主從中起的作用是關鍵性的,雲定興率援軍解圍作用其次,李世民就是一打醬油的。

不要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與一介弱女子搶功

義成公主是隋唐之交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她是隋宗室楊諧女兒,名義上是隋朝的公主,隋文帝年間奉旨和親,曾先後嫁給突厥的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頗利可汗,四任可汗。

啟民可汗是都藍大可汗下面經營北方的小可汗。都藍可汗雖然臣屬于隋朝,但反複無常。隋文帝将宗室女安義公主嫁給啟民可汗,是為了離間分化都藍可汗内部。安義公主去世後,又将義成公主嫁給了啟民可汗。啟民可汗死後,繼承人始畢可汗向隋王朝上書“表請尚公主,诏從其俗”。義成公主無奈,隻得按突厥收繼婚的風俗再嫁始畢可汗。也娶義成公主為妻。遊牧民族與中原重男輕女不同,婦女在家中也有相當話語權。幸虧有義成公主出手相助,隋場帝在雁門才得以脫險。

不要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與一介弱女子搶功

始畢可汗死後,義成公主三嫁處羅可汗。處羅可汗死後,義成公主再嫁颉利可汗為妻。

貞觀四年(630年),唐王朝出兵平突厥,義成公主為李靖所殺,頗利可汗也被俘送往長安。

此後,史家為捧聖天子臭腳,索性将解隋炀帝雁門之圍的功勞,歸于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名下。左右是死無對證,沒有人會跳出來為一介弱女子抱不平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