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出土一枚漢代王玺,日本比國内還激動

中國出土一枚漢代王玺,日本比國内還激動

公元1981年春天,江蘇邗[hán]江縣甘泉鄉老山村村民陶秀華在地裡翻土時,偶然發現了一枚黃燦燦的印章。

她悄悄揣進兜裡,回家給丈夫看,陶秀華的丈夫曾在考古隊做過民工,他覺得這枚印章一定是價值不菲的文物。

夫妻倆帶着寶貝兒,來到南京博物院鑒定。

文物專家紀仲慶看過印玺,馬上聯想到一年前,曾在發現印玺的附近發掘過一座漢墓。

根據出土的雁足銅燈銘文“山陽邸銅雁足長镫,建武廿八年造比十二”,證明漢墓的主人為東漢廣陵王劉荊,這枚印玺無疑就是劉荊生前的信物。

中國出土一枚漢代王玺,日本比國内還激動

《後漢書》記載:“太子及諸侯王金印,龜紐。”

東漢時期,劉姓諸侯王的印玺為龜形印紐,其他異姓諸侯王印玺為蛇形印紐。

“廣陵王玺”與史料的記載完全吻合。

劉荊印玺的印文為陰刻篆書四個字,線條流暢,古樸雅緻。

中國出土一枚漢代王玺,日本比國内還激動

通體為金質,正方形,上有龜形印紐,重約百餘克,其黃金純度極高,堪稱漢代印玺中的極品,被文物專家定名為“廣陵王玺”。

“廣陵王玺”的主人劉荊,東漢光武帝劉秀第九子,生母為皇後陰麗華。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受封山陽公,建武十七年(41年)晉封為山陽王。

劉荊喜好法律,但生性急躁刻薄。

光武帝駕崩,他冒充大哥東海王劉強(一作疆)的舅舅郭況寫信給劉強,慫恿大哥反叛朝廷,被劉強告發。

漢明帝劉莊,考慮到劉荊和自己是同母兄弟,隻是打發劉荊回到自己的封地,并沒有給他治罪。

幾年後,西羌發動叛亂。

中國出土一枚漢代王玺,日本比國内還激動

不思悔改的劉荊,又産生了趁機造反的念頭,結果因消息走漏,計劃再次流産。

漢明帝将弟弟劉荊改封為廣陵王,劉荊毫無收斂之意,他曾咨詢相面的人:“我貌類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俺長得最像俺爹了,俺爹三十歲得天下,俺今年正好三十歲,可以起兵了吧?

相面的人到官府舉報了劉荊,劉荊惶恐不安,隻好主動投案自首。

漢明帝還是念及手足之情,沒有責罰劉荊,而是下诏撤除廣陵王府的官員,封邑食租等其他待遇保持不變。

劉荊依舊是賊心不改,私下保留“相、中尉”等諸侯國官職。

後來派巫師詛咒皇帝,被有司官員舉報,奏請皇帝将其斬殺。

劉荊自知這一次躲不過去了,于是畏罪自殺。

對于弟弟的死,漢明帝劉莊還是很傷心,賜給劉荊谥号為“思”。

後來還冊封劉荊的兒子劉元壽為廣陵侯,又分劉荊另外三個兒子為鄉侯。

廣陵王劉荊在曆史上留下了愛玩陰謀卻總被告發的滑稽形象。他不知道,上天給他的使命不是謀反,而是傳世這件珍貴的文物“廣陵王玺”。

為1900多年後的後人研究東漢禮儀制度們解開了謎題。

史書記載,漢朝劉姓諸王用龜鈕,可後人千百年來一直無緣得見。

直到“廣陵王玺”的出現,龜鈕金印長什麼樣,才大白于天下。

“廣陵王玺”被發現的時候,在日本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國内。

這枚印也印證了上個世紀出土于日本九州福岡縣志賀島的一枚蛇鈕金印“漢委奴國王”印的真實性。

“廣陵王玺”現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