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最新三集,衆人口中的聖人終于現身花萼樓。

劇情也從調查狼衛,行刺右相,發展到右相與太子兩黨的正面交鋒。
其中關于聖人、太子、右相三人在花萼樓的戲,堪稱宮鬥教科書。
每一句都話中有話;
每一句都有可能埋下禍根;
每一句都值得細品。
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的魅力所在。
細節之處越嚼越有味兒。
這三集播出之後,很多評論認為太子太單純沖動。
但我不這麼認為。
一個能夠得到被視為大唐希望的太子,一個目睹過聖人一日内誅殺掉自己三個兄長的人,不會是一個無腦的愣頭青。
這場宮鬥始于聖人對太子的一句問話:
阙勒霍多這個案子
真的有那麼難查嗎?
這個話的潛台詞就是在質問太子是不是賊喊捉賊,監守自盜。
畢竟聖人之前已經看過右相那邊呈上去關于何孚刺殺右相的供詞。
聖人看太子不作答,接着問:
不想跟朕
說點什麼嗎
此時太子直接回答案子破不了是因為右相在阻撓。
這在旁人聽起來簡直就是不過腦子的回答,實則正是聖人最想聽到的話。
聖人最忌諱的,從來都不是太子對右相抱有敵意。或者說實際上太子和右相的沖突,根本就是聖人有意為之。
太子要殺右相,威脅不了聖人,相反,太子要想奪權,才是聖人的大忌。
右相聽了這話後,立馬反擊:
李必查案查得
賊人都進門燒了靖安司
繼續抓住太子賊喊抓賊的疑點打擊。
太子這邊則繼續強調自己和右相的沖突。
動情之處直接開罵:
狗一樣
聖人順着太子的思路得出結論問:
是以你就要謀刺右相是吧?
這句話看似是聖人認定了太子謀刺右相,實則是打消了聖人心中的疑慮:
太子這麼做不是為了奪權,僅僅是為了報複右相。
但太子公然在群臣面前罵右相,不問罪太子說不過去啊。
是以接下來聖人開始詢問何老。
何老心裡苦啊,所有人都知道何老是最堅決擁護太子的,無論他說什麼都是錯。
是以何老隻能沉默是金。
聖人再次施加壓力:
親生的兒子
我從不袒護
殊不知現在聖人已經進入了太子的連環套中。
随後太子說:
父親心中
兒子和右相
誰對大唐更有用?
聖人隻能回答右相啊,因為剛才自己已經說了不會偏袒兒子。如果說是兒子有用,這不是打臉了麼?
緊接着,太子假裝要從衣服裡掏出什麼,還是一副不忍心的樣子。
太子黨的衆人開始紛紛獻上助攻:
林相的罪證,太子為何不交
這麼一來,太子心慈手軟,顧全父親顔面的形象就出來了。
但絕殺還在後頭。
太子接着說:
父親既然覺得兒無用
兒也無可辯白
隻求父親寬宥兒的老師
他雖然看似忠誠于兒
實則他的心至尊緻敬的唯有
唯有父親您
潛台詞是何老即便是謀刺右相,也不是為了輔佐我上位,而是為了幫父親您清楚奸臣。
一旁的何老識時務地配合演出——假寐。
高,實在是高。
這下聖人一時不知如何定奪,隻能吩咐滅燈,給雙方一個中場休息的時間,也給自己時間思考一下如何處理這件事。
接下來的下半場剛開始,右相就顯得有點操之過急了。
本以為可以乘勝追擊,沒想到卻換來聖人的一句:
你就這麼急着地想咬死太子啊
右相仗着自己有理,據理力争。
什麼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天子犯法也要與庶民同罪雲雲。
聖人接着說:
那咱們就按右相的吩咐去做
潛台詞就是,三司列印都在你手裡,可不是你說了算,還跟我扯國法?笑話。
此話一出,右相秒慫,畢竟他也不是蠢貨,當然知道這話的分量。
之後開宴,聖人打趣說:
看看醜正燃燈之時
咱們能不能吃上太子這口肉
從話語上不難看出聖人已經不打算追求太子的罪責了。
但太子剛才畢竟罵了右相,右相那邊還是要安撫的,是以聖人指令太子給右相送肉。
右相自然不是吃素的,用了一招“登東”(上廁所)作出無聲的抗議。
擺明了态度,我有情緒我不開心。
本來都不是大事,偏偏太子那邊的左相發聲彈劾右相。
這不就等于擺明了說太子結交朋黨了嗎?
更無語的還在後頭,左相等人結伴去“登東”趁機商議對策。
大忌!
聖人好不容易打消了的疑慮再次出現。
接下來太子無論做什麼,聖人都已經看不慣了。
太子想展現自己艱苦樸素、體恤百姓的生活作風。
但在聖人眼中你就是兩面三刀,沽名釣譽。
太子眼看形勢不對,再次搬出何老大打親情牌。
不管聖人怎麼看我,我始終把聖人看作我自己的父親
在聖人不相信你的時候打親情牌就已經沒有用了。
聖人說:
朕是大唐的聖人
潛台詞就是你在我眼裡是臣子,臣子就要絕對忠誠。
那就請聖人
給老師賜座
再次心痛何老一秒……
更誇張的事還在後頭。
太子端着肉親自喂給何老吃,聖人氣得直接踹椅子。
太子又說出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話:
老師比父親
更像一位父親
這又是太子的一招險棋,在生死關頭,太子最關心的竟然是老師的尊嚴。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之前李必曾經問過右相“法大還是禮大?”,右相回答說是“禮大”。
百行以孝為先。
聖人又怎麼能因為太子不顧一切的維護恩師而責怪太子呢。
最後的賜座表明聖人還是動了恻隐之心。
但是帝王心,海底針,這場飯局還沒有到最後,一切都沒有定論。
這也讓飯局的後半段,依然讓人充滿期待。
但是,無論這場飯局的最終結果如何,大唐以及衆人的結局早已在曆史的劇本中寫好。
現在想想,這才是最讓人唏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