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解放戰争時期的四大野戰軍司令員,分别是第一野戰軍的彭老總,第二野戰軍的劉帥,第三野戰軍的陳老總,第四野戰軍的林總。這四人在解放後期,統領四大野戰軍參與解放全國的重任。然而,在四大野戰軍司令員,同反動派軍事集團進行長達四年的戰鬥中。每一位野戰軍司令員,在這過程中,都遇到了一位強勁的對手。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被四大野戰軍司令員,視為強敵的四位國軍虎将,後來的結局都如何?

第一位是鐘松,他是解放戰争時期,西北戰場上,被彭老總視為強敵的一位國軍名将。可能鐘松的名氣,在國軍集團中,比不上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但他在西北戰場上的表現,絕對是國軍将領中的佼佼者。他能夠被彭老總視為強敵,毫無疑問,是在西北戰場上取得的戰績。
鐘松在解放戰争時期,隸屬胡宗南軍事集團。雖說,他與胡宗南同為黃埔學生,但鐘松為人耿直,不愛溜須拍馬,一直沒有成為學長胡宗南的嫡系将領。可是胡宗南在西北戰場上,又不得不重用鐘松,理由就是因為他能打仗。
西北戰場上的鐘松被譽是胡宗南的救火隊長,如榆林解圍,他巧妙地避開西北野戰軍主力部隊,成功解救被圍的國軍。在作戰過程中,鐘松殲敵千餘人。還有解圍洛川,迫使西野第3縱隊,第6縱隊撤退,圍攻22天的洛川以失敗告終。當然,在西北戰場上,鐘松也并非是常勝将軍,著名的沙家店之戰,就讓鐘松的整編第36師損失六千餘人。
作為這樣的悍将,鐘松最後的結局,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沒有像張靈甫那樣戰死疆場,也沒有像杜聿明那樣,成為俘虜。而是在蔣介石戰敗後,他先是去了台灣,在1970年定居荷蘭,1995年病逝,算是得以善終。
第二位是胡琏,第三位是黃百韬。這兩位國軍将領,還是有些差別,可能大家都知道,胡琏是黃埔系将領,屬于蔣介石的嫡系。黃百韬是地方将領出身,屬于是雜牌将領。
為何要把這兩位将領放在一起講呢?主要是因為胡琏與黃百韬在解放戰争時期,先後都與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帥,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老總進行過交戰。可能了解解放戰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在解放戰争時期,多次互相配合,在戰場上協同作戰,比如著名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就是這兩個野戰軍,在解放戰場上,共同創造下的輝煌戰果。
胡琏在與劉帥,陳老總交戰過程中,也是取得了一些戰果的,不管是因為環境,或者天氣的因素取勝。從總體的表現來看,胡琏在與兩大野戰軍司令員交手過程中,表現要強于其他國軍将領,被劉帥,陳老總視為是一位比較難纏的敵将。可能是因為他的狡猾,加上上天的眷顧,每一次胡琏,都能夠僥幸逃脫兩大野戰軍的包圍圈。
同時,他的結局也不錯,從淮海戰役順利逃脫後,蔣介石讓他重新組建12兵團,并擔任兵團司令員,駐守金門。在金門島一戰,讓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遭受失敗,為蔣介石取得了金門大捷。為此,胡琏也成為蔣介石在台期間,比較倚重的将領之一,算是國軍将領中,後期發展不錯的一位。1977年,胡琏因病逝世。
黃百韬雖然是一位雜牌将領,可他在解放戰争時期的表現,超越蔣介石的黃埔系将領,被譽為是從雜牌軍中走出來的王牌悍将。黃百韬在解放戰争時期的戰績,主要展現出在南麻增援戰,膠東掃蕩戰(解放區的部隊,無法阻擋黃百韬的整編第25師 ),大别山戰鬥,豫東戰役,重創十一縱隊,堅守帝丘店,率部反攻,突破華野的包圍圈。碾莊戰鬥,雖然黃百韬兵敗陣亡,但他依然在這場堅守戰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讓華野遭受自成立以來,傷亡數量最大的一次。可見黃百韬的實力不是吹的。
第四位是白崇禧,他是在解放戰争時期,讓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最敬佩的一位對手。都知道,林總打仗厲害,曾得到蔣介石,斯大林等人的稱贊。加上他在解放戰争時期的表現,也是十分出色的,故此,赢得了戰神的稱号。
作為敵将的白崇禧,能夠赢得林總的稱贊,毫無疑問,那就是打仗厲害。林總擁有戰神的稱号,白崇禧也擁有戰神的稱号,還是民國的小諸葛。雖說,兩位戰神級别的将領 ,在解放戰争時期,前後交手次數不多,隻有三次。但林總卻說白崇禧,是國軍中最有才幹的一位,也是在解放戰争時期,唯一一位被林總視為強敵的國軍将。
在第四野戰軍解放廣西後,白崇禧乘坐軍艦趕赴海南島,後受蔣介石之邀,去了台灣。1966年12月2日,一代名将白崇禧病逝府邸,死因不明,時年七十四歲。有傳聞是被蔣介石毒害的,但這個可能性并不大。如果老蔣真想害他,在白崇禧一到台灣,就可以除掉,為何還要等到16年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