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瓊,小說裡如此憋屈離世實為遺憾

秦瓊,隋末唐初之名将,其武藝高強,軍事統帥能力非凡,為大唐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由于長年累月的戎馬,征戰無數也使得秦瓊一身都是傷,到了貞觀十二年,秦瓊終因久病藏身而離世,後在貞觀十七年秦瓊與其他唐初名将被列入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當然這是曆史上的秦瓊,非悔昔所能評定功績的。筆者悔昔所寫文章皆以文學上的為主,故而此篇文章也不例外。在民間,後世熟知秦瓊此人大部分來自于演義小說或民間傳說,野史等。尤其是小說、評書更是讓秦瓊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将。諸如《隋唐演義》、《說唐》、《薛仁貴征東》,甚至神魔小說《西遊記》對秦瓊亦有記載。

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瓊,小說裡如此憋屈離世實為遺憾

隋唐英雄結義影視形象劇照(圖)

《隋唐演義》相對于其他演義小說對秦瓊的描述更加的全面與細緻,也将秦瓊描述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英雄。在賈家樓,秦瓊與魏征、單雄信、徐茂公、羅成等四十六人齊聚結拜成為異姓兄弟,稱為賈家樓四十六友,秦瓊排行老二。後來,秦瓊衆人上瓦崗寨追随翟讓起義,李密主持大局後失了人心,秦瓊、程咬金等人追随了李世民,為唐朝建立開疆擴土建功立業。

在曆史上我們知道秦瓊是因病而離世的,可是在另一本極受後人喜讀的演義小說《薛仁貴征東》裡,秦瓊之死卻與正史裡極為大相徑庭,而且讓人覺得死得非常之憋屈,那麼在該本書中,他的死如何安排,怎麼會讓人覺得其死的憋屈呢?且聽悔昔繼續道來:

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瓊,小說裡如此憋屈離世實為遺憾

書中說到,高句麗派遣使臣來大唐挑釁,稱之後再也不稱臣,反倒是要大唐向他們稱臣,不然便起兵滅了大唐,并且還說李世民乃高句麗之兒。如此氣得李世民是七竅生煙,怒火中燒,便要禦駕親征。然而,此時秦瓊已經年邁,李世民覺得此前大唐建立,秦瓊為大唐已經付出了太多,常年戰争也使得身體狀況每況日下,勞累得太多,如今應該好好的安享晚年,頤養天年,沒必要在勞心勞費、勞心苦思的付出了,再則出征高句麗太過遙遠,不想秦瓊再受苦,希望秦瓊把帥印交出來,找一個更加身體力壯的人來為帥。

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瓊,小說裡如此憋屈離世實為遺憾

尉遲恭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此資訊一出,尉遲恭非常之高興,覺得自己是最合适為帥征伐高句麗之人。可是秦瓊不幹了,說尉遲恭任何方面都不及自己,年齡又相仿,為何要将帥印交給予他?再則身體未必不及尉遲恭,于是主動提出要與尉遲恭比試,若是他赢了就主動讓出帥印。李世民一聽覺得也行于是就說:“誰赢誰為帥!”

那麼他們以何形式比試呢?就是舉金獅,此金獅子乃鐵打成的,高有三尺,外面還用金子裹的,足有千斤之重。比試的方式是:“要舉起金獅子在殿前繞三回,走九轉”。比賽有尉遲恭先來,尉遲恭勉強将金獅子舉了起來,繞殿隻走了一圈,就感覺吃不消了,便放下了金獅子說道:“某家來不得。金獅子重得很,隻怕老千歲拿不起!”這尉遲恭也夠損的,自己完成不了,還不忘激将下秦瓊,使其負氣去比試。

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瓊,小說裡如此憋屈離世實為遺憾

薛仁貴征東連環畫封面形象照(圖)

這秦瓊被尉遲恭一激,便開始舉金獅,秦瓊必将年邁且一身征戰留下的傷患,秦瓊咬緊牙勉強将那金獅舉了起來,莫說走三回了,此時的秦瓊就已經“眼前火星直冒,頭暈淩淩,腳就松了一松,眼前烏黑的了”,正欲要走第二步,這心血來潮,血湧而上,鮮血往口外而噴,人跌倒在地,不省人事。把這李世民上下一幹人等擔心的要命。

後來,這帥印秦瓊還是讓了出來,尉遲恭也得了帥印。這是閑話就不表。話說這秦瓊自舉獅子傷了身子後一直在養身體,可惜的是再也沒有養好,如此就離世了。可惜這名賈家樓義結金蘭,瓦崗寨風雲起義,為李唐橫掃天下,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的秦叔寶在演義小說裡就如此憋屈的離世了,豈不是讓人失望哉、遺憾乎!(文:潘悔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