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是政治的延續,抛開政治讨論軍事不是耍流氓?當時有劉邦蕭何為韓信處理政治上的事情,韓信隻專注軍事就行,回到三國,把韓信換諸葛亮,北伐就可以不考慮政治了?打戰不要吃飯不要裝備?不搞定國内,北伐不擔心後院起火?而且要知道有幾次北伐可是和吳國同時響應配合的,沒有政治外交能力,别人看你臉配合你?諸葛亮也是以少勝多。魏國實力是蜀漢的好幾倍,但被諸葛亮壓着打,曹魏基本都是被動防禦,損失、消耗都遠大于蜀漢。另外,曹操、司馬懿都不是平庸之輩,韓信對付項羽這樣的武夫問題不大,但在實力遠差于曹魏的情況下,面對曹操、司馬懿則必敗無疑!

韓信的優點不是以多打少,而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是有很大差別的。你叫李雲龍去指揮幾千上萬人也許他很厲害,你叫他去指揮幾十萬的大兵團作戰,他還真不定能玩的轉。而韓信恰恰相反,兵少,他能以少勝多。兵多,他能十面埋伏,玩的開玩的轉。韓信出奇兵暗渡陳倉時隻有三萬人,而關中三秦有幾倍那麼多的兵力,不也是被韓信打敗了,在金勁口對陳餘二十多萬人馬,還以逸待勞,韓信隻有區區的三萬老弱病殘者,還長途奔襲,不是照樣取勝。善用兵者會訓練出有素的隊伍,會利用山川地型,可以在敵方的土地上不斷的發展壯大。
沒用的人思想也會僵化。你能想象弱小的當可以一桶華夏嗎。弱小和強大是相對的。你弱他就強。你強他就弱。袁紹強不強。陳友諒強不強。一戰就可以逆轉。戰争打敗了。再大的土地也是别人的。曹操可以。為什麼蜀漢不可以。還不是軍事上沒有好的統帥。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是因為路線可以支援韓信的部隊到達關中,諸葛亮時那條能通補給早就被地震震沒了。是以諸葛亮才每次都帶那麼多補給,延緩了行軍速度。諸葛亮否定魏延出陰平也是因為這個補給不通的原因。
一個個把諸葛亮吹的神乎其技,那麼厲害倒是沒有打赢魏國更别說統一三國了。這種問題不需要吹,也不需要想的,韓信做了諸葛亮沒有做到的事情,雖然不在一個時代,但是諸葛亮就不行,他諸葛真的是很行就不會出現蜀中無大将,廖化做先鋒,六出祁山,勞才傷民,最可恨的是還沒赢過一次。他諸葛要有韓信的一半軍事才能,蜀國不至于如此。厲害很簡單,勝了才叫有本事,不是靠百姓神化出來的,那隻是勝利者為了籠絡人心而杜化出來的。
楚漢戰争的大戰略是韓信定的,這就是著名的《漢中對》,《隆中對》也翻版他的。也正是在漢中對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天下大勢,定下了滅項的大戰略方針,劉邦才有勇氣東出與項羽争天下!可以說,張良對劉邦極為重要,但對楚漢戰争大局影響不大,楚漢戰争漢軍這邊基本上就是靠劉邦與韓信的逆天表現,一個政治上的天天,一個實戰與軍事戰略上的天才,合力把另一個實戰天才給滅了。
如果是韓信,成功率是很大的。先看韓信的征伐史,從陳倉出兵幹掉章邯,接着滅魏國,代國,三萬新兵滅趙幾十萬,吓降燕國,接着數萬兵馬滅齊二十萬,先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滿朝文武根本沒想到,一片驚慌。蜀軍節節勝利,奪三郡士氣大振。要不是馬谡失守,隔斷中原與河西走廊,盡取西涼鐵騎,可直逼長安潼關,威脅洛陽。韓信帶三萬精兵出關,突擊奇襲。幹掉幾十萬各種蝦兵蟹将不在話下,就像趙雲幹掉的韓家五虎驸馬夏侯懋雲雲,且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萬大軍直入長安。然後收集十萬新兵,幹掉曹真曹休郭淮張颌等輩。項羽賬下第一猛将龍且,不在關羽典韋之下,20萬雄兵可縱橫天下了,還不是韓信幾萬人馬的一道菜?然後數十萬大軍虎踞長安,司馬懿就算是張良在世,也絕對敵不過前有蜀軍韓信,後有吳軍陸遜,兩面夾擊,魏國必敗。
諸葛亮北伐失敗很多次都是糧草不濟,而且對方也看出來諸葛亮的問題是以據守不戰,那麼就要靠計謀引魏出戰,我們姑且認為韓信比諸葛亮計謀高,可是諸葛亮都已經做到快要把司馬懿燒死了無奈天公不作美,韓信又能做到比諸葛亮強多少呢,況且即便能誘敵出戰,魏國損失的也僅僅是一部分兵力,誘敵和決戰是截然不同的,至少投入兵力數量是天壤之别,是以魏國在失利後甚至死了主帥依然會剩餘大部分兵力來抗衡,到時候就是打死不出戰的結果,蜀國還是得敗,是以即便韓信指揮結果也是不會變的,最多不同的是也許能讓魏國多損失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