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三國演義》中,作者關于諸葛亮的描述可以說是沒有缺點的一個完美人物,可惜他過于辛苦,并沒有完成自己光複漢室的心願,在他去世之後,蜀國艱難的支撐了幾十年,之後被司馬家所滅亡。小說中也将劉禅描述成了一個胸無大志,昏庸無能的君主,這也使得很多人認為蜀國滅亡是劉禅的主要責任。但是,真實的曆史是這樣的嗎?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其實,蜀國在當時的國力和魏國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可是諸葛亮卻連續幾次北伐,使得國力逐漸空虛,而且蜀國一直主動攻打魏國,這之間的路途十分遙遠,幾乎每次的失敗都是因為戰線過長,糧草補給跟不上。魏國每次作為防守方,可以說隻要靜靜的等待蜀國的到來就可以了,長此以往下來,蜀國自身實力反而降低了。長期的戰争使得蜀國國内收糧的男子都沒有了。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是以,蜀國滅亡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和常年征戰脫不了關系的,而劉禅是否軟弱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況且劉禅雖不是什麼真正的英主,但也沒有小說中說的那麼不堪,至少在他的手裡,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依舊支撐了29年,不得不說以當時蜀國的國力,劉禅依舊可以堅持這麼長時間,說明他在守成方面還是不錯的。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治國方面說完,我們就讨論一下劉禅真的軟弱嗎?大部分人覺得劉禅軟弱是因為演義中樂不思蜀的故事,在蜀國滅亡後,後主被司馬昭控制在手裡,這時的劉禅隻是寄人籬下,司馬昭宴請他的時候問他想不想回到自己的蜀地,劉禅邊喝酒邊看舞女,高興地表示自己在這裡過的很開心,不思念以前的故鄉了。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這個故事真的說明劉禅是軟弱嗎?其實并不是,當時自己的命還在别人手中握着,如果簡單說自己思念故鄉,司馬昭就會放他回去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是以,劉禅的這個回答可以說是很有智慧的。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果然,司馬昭聽完劉禅的回答高興地不得了,封他作為安樂公,劉禅最終成為三國君主中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人。雖然作為亡國之君十分悲哀,但是大勢所趨,不是你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的,這也令人很無奈。而諸葛亮活着的時候,勢力遍布朝野,雖然其沒有将劉禅取而代之的打算,但是也令劉禅很是害怕,是以劉禅什麼事都依着諸葛亮。

諸葛亮彌留之際,劉禅問了其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發現一直小看了他

筆者認為,諸葛亮至今為人傳頌的是他那忠心不二的輔佐态度,以及從政多年清正廉潔的優秀為人。當初答應劉備的光複漢室,自己沒有做到,看着如今幼主不成器的樣子,諸葛亮心中充滿擔憂,在安排完後事之後,劉禅派過來的人馬上上前詢問道:“陛下想問丞相,丞相過世後,您的兒子如何安排?”諸葛亮聽到這裡心中明白自己還是小看了劉禅,他不是沒有志向掌握權力,而是一直擔心自己,這也很讓諸葛亮欣慰,于是表示自己留有八百棵桑樹給後代,足夠他們活下去。諸葛亮一生為劉家效力,死後隻為後代留了樹,确實做到了鞠躬盡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