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軍職的李福林将軍,廣州戰役為什麼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廣州戰役,雖然因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決策失誤,以中國守軍失敗後撤,丢失南大門廣州而告終。但是在這場敗仗中,一名閑居香港多年并且沒有軍職在身的将軍罕見的獲得了國民政府軍人最高榮譽勳章——青天白日勳章。這名沒有軍職在身但是為中國抗戰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退役将軍就是李福林。

李福林,廣東省番禺縣人(今天的珠海市人),1874年出生于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從小不務正業,糾結一群鄉間閑漢拉幫結派,被推舉為''大佬'',專門以打家劫舍為生。李福林腦子靈活,以竹筒做的燈筒冒充槍械搶劫,累累得手而又不緻傷害受害人,被官府稱為''李燈筒'',懸賞3000兩紋銀緝拿。

沒有軍職的李福林将軍,廣州戰役為什麼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1907年,逃至南洋避難的李福林在友人的介紹下,結識了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并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李福林在黑道混迹多年,認識很多綠林好漢,同盟會缺乏的就是這樣的人才。李福林先後參加了革命黨人舉行的河口起義、第一、第二次廣州起義,功勳卓著。辛亥革命成功後,廣東成立革命軍政府,李福林擔任廣東軍政府警衛營營長。

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将所屬軍隊改編為六個軍,蔣介石的黃埔學生軍為第一軍,蔣介石出任軍長;李福林的雜牌部隊改編為第五軍,并由其出任軍長。别看李福林和蔣介石同為中将軍長,平起平坐,但兩軍的戰鬥力差了十萬八千裡。李福林的第五軍戰鬥力還不如第一軍的一個師,而第一軍下轄四個師又若幹獨立團,故中山艦事件爆發時,李福林雖然擁汪反蔣,但也沒有敢和第一軍掰一掰手腕。

沒有軍職的李福林将軍,廣州戰役為什麼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1927年,南昌、廣州相聚爆發武裝起義。張發奎、黃琪翔、李福林等人聯合指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鎮壓不力,要其引咎辭職。蔣介石下野不到半年,就在妻子宋美齡家族的支援下東山在起。蔣介石秋後算賬,李福林識時務者為俊傑,交出了第五軍軍權,帶着大量财産遠赴香港避難。

1938年9月,正當武漢會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日軍突然抽調人馬偷襲中國的南大門廣東。廣東省主席餘漢謀聽到風聲後,緻電要求國民政府将自己調往武漢戰場的幾個軍調回來防守,結果被蔣介石臭罵一頓。蔣介石認為偷襲廣東隻是日本情報人員故意散布的謠言,目的就是打亂中國軍隊的戰略部署。非但如此,蔣介石還指令餘漢謀抽調一個軍支援武漢戰場。餘漢某捧着蔣介石的指令惆怅不已,暗暗祈求日軍偷襲廣東的情報最好是一個謠言。

沒有軍職的李福林将軍,廣州戰役為什麼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10月12日,日軍第21集團軍在航母編隊的掩護下,在廣東大亞灣登陸。此時餘漢謀手下隻有8萬老弱病殘,而且分散在廣東各地,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防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餘漢謀也隻能硬着頭皮組織少量軍隊對日軍實施層層阻擊,延緩遲滞日軍的進攻鋒芒,等待外地援軍。廣州戰役從1938年10月12日開始,至同年10月29日結束,日軍在18天的時間内攻占了包括廣州在内的大片中國國土,切斷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海上運輸線,迫使中國守軍撤出武漢戰場,武漢會戰結束。廣州戰役期間,國民革命軍第63軍153師459旅少将旅長鐘芳峻戰死沙場,以身殉國。

沒有軍職的李福林将軍,廣州戰役為什麼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日軍在登陸廣東前,特勞工員找到了已經在香港閑居多年的李福林将軍,要其策反舊部當漢奸,為日軍服務。李福林此時在香港經營養雞場多年,生活安逸,自然不同意為日本人做事。但日本人威脅他如果不服從指令,就對其家人不利,于是李福林将計就計,同虎門要塞防禦司令陳策将軍合謀,對日軍巧施了一出驚險的反間計。信以為真的日軍派遣近千人的部隊從海上登陸虎門,接應''投誠''的陳策将軍,日軍登陸部隊進入陳策将軍的伏擊圈時,受到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遺留下數百具屍體後狼狽撤退。陳策将軍親臨第一線指揮伏擊日軍,不幸被日軍炮火擊中,受了重傷,後截去了一條左腿。

廣州戰役結束後,有鑒于李福林将軍對抗日作出的巨大貢獻,國民政府特授予其第84号青天白日勳章。這枚勳章也是整個廣州戰役中唯一為有功将士頒發的一枚。并在不久後晉升其為陸軍二級上将。

1952年,李福林将軍在香港去世,終年7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