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遇在一個以紳士著稱的國度,那裡優雅又浪漫。我們在充滿人文氣息的大學中談天論地,笑談人生。那是多麼美好有愉快的時光啊。但是我們相遇的時間好像不太對,我們最終還是沒能在一起。
這是我眼中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故事。但寥寥幾句無法将其中的細微感受道出來,隻能将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故事在這裡向大家娓娓道來。

二十世紀十年代時,有許多家中有條件的孩子基本都會選擇留學深造或者遊曆各地。那時十六歲的林徽因在家人的幫助下前往歐洲進行遊曆旅程。在英倫期間遊玩時年輕的林徽因遇到了二十四歲的徐志摩。
那時的徐志摩正值青年,又有着滿腹才華,寫得一手好詩,就這樣風度翩翩的徐志摩和溫柔安靜的林徽因在英國相遇了。在那段時期,林徽因和徐志摩交往甚密,兩人對對方的評價也都是極高。
徐志摩漸漸地愛上林徽因,也漸漸的萌生了與妻子張幼儀離婚的念頭。可是那時徐志摩已經是兩歲孩子的父親了。在旁人看來徐志摩的想法有些偏離道德準則。但徐志摩卻一點都不在乎,他的眼裡心中都是林徽因。
在《猛虎集序》一書中有寫道徐志摩在二十四歲以前,與詩“完全沒有相幹“,是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的新詩創作。這也為他成為近代新月派代表詩人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但在那之後他們便因為各種原因分别了。在這段分開的期間徐志摩寫的詩集都透露這對英國、對那段時間、對林徽因的懷念與留念。
在林徽因和徐志摩這段感情中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物—張幼儀。張幼儀與徐志摩之間是典型的父母操辦婚姻。徐志摩從一開始就沒愛過張幼儀甚至出于知識分子一些清高有些瞧不起她。
但是張幼儀從未說過徐志摩一絲的壞話,即使是不遠千裡的來到英國結果卻聽見離婚的消息時,她要是幹幹脆脆的離開。張幼儀随出身不及陸小曼等人,但她是一位将人生活着果斷幹脆的奇女子。
話說當年徐志摩與林徽因離開之後,兩人都想着各自的方向奔跑着。林徽因梁思成在家人的幫助下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學。在他們分開的四年時間裡,梁思成與林徽因成婚并且兩人一起在建築行業不斷地發展向前進。
在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可謂是一段佳話,也留下了一個句經典的話—“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準備好聽我回答了嗎?”。而徐志摩在這段時間裡不斷地寫詩、出版詩集,也受各地人士的邀請在各所大學内任教,同時經人介紹也陸小曼相識相戀。
四年之後,徐志摩聽說林徽因将要舉行一場演講。于是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誰知飛機失事。徐志摩最終也沒成功見到林徽因。
我們旁人通過文字看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的感情時總會感到一絲暧昧。但是我們回頭去看那時的徐志摩寫的文學時,會揣測出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感情變化。“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一詩中我察覺到了徐志摩的一絲猶豫。這從何而來?也許是家庭,也許是年齡。也正是這些外在的因素讓兩人最終達成一緻的分手,關系僅僅是朋友。在看來兩人之間的關系是朋友以上,但僅僅是朋友。
參考文獻:
《林徽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