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興名臣胡林翼家書,看清王朝之衰落

建國、盛世、衰落、中興、敗亡,這是封建王朝無法擺脫之怪圈子,是王朝之宿命。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之衰落有目共睹,成了“沒落”之代名詞,連皇帝本人都承認。《清宣宗實錄》如是說:“當今之勢,憲章具在,法令森然,若能大法小廉,奉行以實不以文,何患政事不理,百姓不安乎?無如世風日下,人心益澆,官不肯虛心察吏,吏不肯實意恤民,遇事念及身家,行法不計及久遠,朕所懼者在此,所恨者亦在此。”那麼,清朝究竟又多沒落呢?我們不妨從中興名臣胡林翼之家書中看看。胡林翼,大清中興名臣之首,政治、經濟、軍事、理财、外交、選舉樣樣精通。王闿運《湘軍志》言:“中興之業,實基自胡”。錢穆《國史大綱》言:“因胡既早卒,曾、左諸人皆馳驅軍旅效命疆場,未得為中央大吏,于朝政少可獻替,是以軍事上雖足平亂,而吏治官方依然腐敗。”可知,胡林翼非同一般,從其家書看清朝之衰落,自有一定依據。

從中興名臣胡林翼家書,看清王朝之衰落

01.帝國選拔人才機制——科場舞弊之風嚴重,少有公平、公正

自從隋炀帝建立科舉制度以來,科舉便以強大之生命力延續至清末,持續時間達1300年。之是以如此,就在于科舉具有相對之公平性,憑借考試成績做官;對寒門子弟開放,有利于擴大帝國統治之基礎,有利于選拔出最優秀人才。晚清時期,科場腐敗,舞弊之風嚴重,考官收受賄賂,閱卷馬虎草率,判文不按規定,官員子弟舞弊,場後士子考官彼此往來拜渴饋送等,各種醜陋現象層出不窮,科舉之相公平行不複存在。

《胡林翼全集》載:“唯一日之短長,定萬人之高下,滄海遺珠,勢安能免士之懷才而不售者!其狡黠者,不甘岑寂,則更别出奇途,以求遂其富貴功名之欲望,而天下事遂不堪問。”

《胡林翼全集》載:“獨明祖之八股取士,外托代聖立言之美名,陰為消弭枭雄之毒計,戕賊人才,莫此為甚。此其制度之必須變革,誠有不容緩者矣。”

上述《胡林翼全集》之内容,是胡林翼在道光年間寫給叔叔、弟弟之家書,其中對晚清科舉之弊端直言不諱。從胡林翼家書可以看出,清朝科舉不但存在嚴重的舞弊之風,從官員到士子,從考試到閱卷,無處不存在作弊。此外,八股文泛濫成災,比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嚴重禁锢了讀書人思想,不利于社會變革。鹹豐年間,轟動一時的“戊午科場案”,涉及官員、學子數百人,引起了士林震動,主考官伯葰被斬首,其餘革職。

從中興名臣胡林翼家書,看清王朝之衰落

02.帝國血液之崩壞——吏治腐敗,A錢成風,政治不作為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時代,直接關系到帝國興衰的是吏治。君不見,曆代農民起義爆發時,正是吏治敗壞到極點之際,所謂官逼民反是也。農民起來反抗,不是反對皇帝,而是反對直接管轄他們的官吏。換句話說,吏治就是帝國之血液。清明的吏治,可以緩和階級沖突,穩定社會秩序,給帝國帶來繁榮、昌盛,即所謂的盛世是也。吏治敗壞,則階級沖突尖銳化,社會動蕩不安,一步步将帝國帶進滅亡之深淵,埋葬王朝統治。晚清時期的官吏,不但任意欺壓轄區内百姓,還貪腐成風,且政治不作為,是王朝走向末路之迹象。

《胡林翼全集》載:“侄迩來觀于書,嗟貪虐之風實有不可遏止之勢,倚仗盛勢,魚肉鄉愚,稍有人心,為之發指。而猾宦豪紳,方且倚若腹心,用為牙爪,擇肥而噬,唯利是圖,天下滔滔,習非成是,風谷頹壞至此,殊有釀成禍亂之懼。”

《胡林翼全集》載:“猾胥蠹役從中欺侵,各州縣雖勒折浮收,間有所得,半皆耗于上下冗費之中,而國家維正之供,往往征不足數,漕政因之益壞,幾有不可挽回之勢。”

《胡林翼全集》載:“方今天下之亂,不在強敵而在人心。不患愚民之難治,而在士大夫之好利忘義而莫之懲。”

上述《胡林翼全集》之内容,是胡林翼在道光、鹹豐年間,分别寫給叔父、弟弟之家書,此時他已經從政,後任湖北巡撫,乃國家封疆大吏。從胡林翼家書可以看出,晚清吏治之腐敗超乎想象,他們貪腐之手伸向每一個角落,即使是關乎帝國命運的漕糧都不放過。除了貪腐,還不作為,庸庸碌碌混日子,社會問題無從解決,還激化了沖突。由此,也就不難了解,為何道光、鹹豐、同治年間會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和“撚軍”起義了,吏治腐敗是根源。

從中興名臣胡林翼家書,看清王朝之衰落

03.帝國統治之暴力工具——軍事腐敗,戰鬥力低下,殺敵不足擾民有餘

武裝力量,是封建王朝之絕對暴力工具,也是賴以生存之資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秦漢、隋唐、元明,為啥能傲視周邊群雄,就在于具有強大之武裝力量。清朝入關後,八旗、綠營為國家正規武裝力量,兩支軍隊分散駐防各要隘,震懾各地防抗勢力,維護社會穩定。晚清時期,八旗、綠營腐朽沒落,既缺乏必要之訓練,也沒更新武備,戰鬥力低下之同時,還存在嚴重擾民問題。此時,清朝軍隊既不能維持社會穩定,還激化原本就存在的階級沖突,成為帝國滅亡之催化劑。

《胡林翼全集》載:“湖北軍務不饬已久,無論賊之多寡強弱,聞警先驚,接仗即潰,上下相蒙,恬不知恥。誤于使貪使詐,實為貪詐所使。川、楚、河南勇目,招合無賴投效,以一報十,冒領口糧,交綏即敗,又雇之他。帑項之艱,徒飽無賴欲壑。近年募勇之大患,綠營則怯懦若性,正額虛浮,軍政營制,蕩然無存,此為兵事急應整頓之要。”

《胡林翼全集》載:“志在得财而不在殺賊,湖北兵勇,不可複用。”

上述《胡林翼全集》之内容,是胡林翼擔任湖北巡撫期間寫給弟弟的家書,重點談論清朝軍事上存在之問題。此時,胡林翼已經是封疆大吏,直接掌管一省之軍政、财政、民政等大權,對晚清軍事腐敗之認識相當深刻。從家書中可知,清朝軍事很糟糕,上下相瞞,虛冒領饷,士兵懦弱,戰鬥力低下,還存在十分嚴重的擾民問題。太平天國運動期間,7名士兵就敢追着1000綠營兵打,此種現象,正好印證了胡林翼之言。胡林翼主政湖北時,麾下綠營兵屢屢戰敗,抛棄主将。為此,他隻好舍棄綠營,讓鮑超去湖南招募兵勇,是為“霆軍”。可知,胡林翼對清朝軍事已經沒啥信心,靠八旗、綠營重振國運,很難。

從中興名臣胡林翼家書,看清王朝之衰落

04.帝國争取民心之基石——司法腐敗,權錢交易,相對公平無從談起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何為民心,底層群衆之心。如何争取民心,衣食住行無憂是其一,而司法公正,群眾冤屈有所伸,才是根本。試想,如果王朝司法腐敗,權錢交易盛行,社會相對之公平性從何談起?群眾心中之冤屈,又能向何處說?當王朝不能保證社會相對公平,公然偏袒官僚、士紳等特權階層時,群眾隻能铤而走險,走向武裝起義之道路。處在封建社會末期的清朝,其司法上之腐敗超過任何時代,緻使國家根基逐漸被腐蝕,社會動蕩不安,帝國大廈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胡林翼全集》載:“此間人士,雖甚樸願,而性好訟,所争甚微,甯揮霍其辛苦得來之錢,以求最後一勝。差吏因利乘便,多方刁難,非滿其欲壑則案懸而不能結。”

《胡林翼全集》載:“官不事事,不肖者更與胥吏擇肥而噬,則一人投狀,十家破産,欲免訟累,非弊絕風清不可。”

《胡林翼全集》載:“鄉人黃四信來,因事被人索涉,将對簿公庭,懇為一言。兄閱之甚詫,自問生平,最痛恨者厥為關說,黃四竟敢以此相幹,故覆書深責之。”

上述《胡林翼全集》之内容,是胡林翼在道光年間寫給其弟弟之家信,主要談論清朝在司法上存在之嚴重腐敗問題。此時,胡林翼正任貴州安順知府,管理地方民政、司法、治安,算是在基層曆練。從胡林翼家書中可知,貴州安順一帶官司繁多,胥吏乘機從中尋找腐敗之機會。民間訴訟,必須賄賂胥吏,否則不但無法勝訴,還會家破人亡,傾家蕩産。遠在湖北益陽的老鄉黃四,則公開托人情找關系。此等托人情找關系之歪風邪氣,充斥大清王朝各個角落,群眾之冤屈,該往何處伸?除了起義,他們别無出路。

從中興名臣胡林翼家書,看清王朝之衰落

從上述胡林翼家書之内容可知,清朝科舉、軍事、吏治、司法等方面均存在嚴重之腐敗問題。科舉不公平,司法不公正,吏治不清明,軍事紀律又散漫,此乃王朝走向沒落、衰亡之迹象。對此,清王朝拿不出有力的解決措施,經過暫短的“同光中興”後,清朝被淹沒在革命浪潮之中,結束了帝國,也結束了封建時代。

參考文獻:《胡林翼全集》、《清宣宗實錄》、《清史稿》、《國史大綱》、《湘軍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