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網上下載下傳—英國倫敦老照片)

原詩: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寫刻近撰元白詩箋證

眼昏到此眼昏旋,辜負西來萬裡緣。

杜老花枝迷霧影,米家圖畫滿雲煙。

餘生所欠為何物,後世相知有别傳。

歸寫香山新樂府,女嬰學誦待他年。

此詩作于1946年春。本詩唐筼編《詩目》題作《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寫刻近撰元白詩箋證留付稚女美延讀之》。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網上下載下傳—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曆史背景:

1945年9月14日陳寅恪前往英國倫敦治療眼睛,診斷雙目失明已成定局。1946年4月其雙目全部失明,遂辭去牛津首席漢學教授之職,欲赴美就醫,後從胡适等人處得知美醫亦無良策後結伴歸國,途經紐約時趙元任、楊聯升、周一良等數位舊友、學生特登船看望;5月底于絕望中回國抵達上海,到南京暫住。此詩和附詩均作于英國期間及歸國途中。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網上下載下傳—米芾山水畫)

賞析:

“眼昏到此眼昏旋”句中“眼昏”指眼睛看東西模糊,此處特指目疾。全句直譯為眼睛看東西模糊,治療後依然看東西模糊,感覺旋轉而眩暈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目疾醫治無效。

“辜負西來萬裡緣”句中“西來”有解釋為達摩西來的典故,在此直解為西來英國倫敦較為妥帖。直譯為虧負了萬裡西來英國倫敦醫治目疾的機緣,隐含作者希望複明落空後的憂郁,也有一種但願是緣分不到的一絲期許(此時作者有一絲寄希望于去美國治療目疾有效的心緒)。

“杜老花枝迷霧影”句中“杜老”是後人對唐代詩聖杜甫的稱呼。全句化用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中“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的詩意,直譯為與杜甫一樣,花枝仿佛是迷霧裡的影子,以抒發自己目疾不能複明的感觸。

“米家圖畫滿雲煙”句中“米家”指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米芾,自謂“信筆作之,多以煙雲掩映樹石,意似便已”,畫史上稱“米家山”、“米氏雲山”,并有“米派”之稱。全句譯解為由于目疾,看到的山水就像米芾的山水畫,充滿了雲煙。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網上下載下傳—陳寅恪著作)

“餘生所欠為何物”句中“餘生”解釋為殘生、晚年、幸存的性命均可。全句直譯為剩下的生命所虧欠的是什麼東西呢?

“後世相知有别傳”句中“别傳”釋義為記載某人逸事的傳記,有人解釋為《柳如是别傳》屬于牽強附會,該書作者于1953年開始寫作,1964年夏完成。全句回答上句的問題,後來的人如果相知,就會知道自己生前的逸事。

“歸寫香山新樂府”句中“香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因其号香山居士。“新樂府”指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此處指自己的《元白詩箋證稿》。全句直譯為歸回國内後打算繼續寫完《元白詩箋證稿》。

“女嬰學誦待他年”句中“女嬰”此處指自己的小女陳美延,當時九歲多。“學誦”指學詩,誦詩。“他年”指将來的某一年或某個時候。全句回答前句的目的,直譯為将來陳美延學習《元白詩箋證稿》。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網上下載下傳—建于1880年的英國倫敦會施醫院)

此詩意思簡單明了,前部分訴說自己到英國倫敦治療目疾沒有效果,其視覺依然像杜甫的花枝、米芾的山水畫,後部分叙述自己歸國後的打算,計劃繼續寫作《元白詩箋證稿》,留給自己的小女陳美延學習。

全詩應用反襯法,将失明的哀情沉入樂景深處,達到情境相融的絕地,讓人讀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英國輪船老照片)

附詩1:丙戍春遊英歸國舟中作

百尺樓船海氣寒,憑闌人病怯衣單。

遠遊空負求醫意,歸死人嗟行路難。

蠶食光陰春黯澹,龍吟風雨夜迷漫。

人生終古長無謂,幹盡瀛波淚未幹。

(1946年春。此詩錄自吳宓鈔存稿,唐筼編《詩目》不載。借唐代詩人杜甫的《滟滪》和李商隐的《無題》中的朦胧詩意,觸及自己乘坐輪船的模糊(朦胧)景色,訴說目疾醫治無效的艱難,抒發無奈中萬分悲苦的思緒。)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大西洋老照片)

附詩2:大西洋舟中記夢

貧賤夫妻已足哀,亂離愁病更相催。

舟中正苦音書斷,夢裡何期笑語來。

去國羁魂銷寂寞,還家生事費安排。

風波萬裡人間世,願得孤帆及早回。

(1946年。借唐代詩人元稹和五代末北宋初徐铉的詩句,訴說到英國醫治目疾無效返國,在大西洋的船上思鄉之切,自然流瀉出郁悲的心情。)

陳寅恪詩歌鑒賞:來英治目疾無效将返國

(網上下載下傳—海上夕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