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魏晉南北朝時,天下四分五裂,各種政權層出不窮,其中屬北魏較為有名。這個由鮮卑族建立的政權,雖然在我國曆史中隻存在了148年,但也依舊是人才輩出,骁勇善戰的開國之君拓跋珪、一生禮佛并使佛教文化融入到了華夏文明中的獻文帝拓跋弘、以及實行漢化政策并促使北魏中興的曆史書熟客孝文帝拓跋宏。不過在北魏人的記憶中,除了這幾位有所作為的帝王以外,還有一個女人值得一提,她曾是亡國公主,來到北魏後地位甚至堪比清朝的孝莊。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這個女人便是馮太後,雖生為女子,卻憑一己之力與命運相抗争,最後還赢得了北魏舉國人民的崇拜與信賴,真可謂是一部傳奇故事的書寫者。馮太後原是五胡十六國中北燕國君的孫女。然而北燕在曆史上僅僅存在29年,便被北魏政權一舉湮滅,緻使本應該含着金湯匙出生的馮氏最終成了一個落魄的亡國公主。

作為敵對王朝的遺族,年幼的馮氏被招進北魏皇宮,成了宮中一名小婢女。該說不愧是皇族後代麼,馮氏面容姣好,行為舉止落落大方,在所有婢女中顯得非常出衆,是以被拓跋濬一眼相中,決議要将她納入後宮。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說到馮氏的這位夫君拓跋濬,非得補充些内容才行。拓跋濬是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文成帝,在位期間采用了許多有利于民族發展的改革措施,是名副其實的好國君。不過既然能夠上位,說明他也是有手段的人,當他還隻是皇子時,朝中有一名有權有勢的大宦官,名叫宗愛,曾經擁立過拓跋餘登基上位。拓跋濬作為拓跋餘的侄子,非常不滿于叔父在位時的無所作為,是以再次利用宗愛,廢拓跋餘而立自己為王。繼位之後,又忌諱于宗愛可左右朝廷的方向标,于是用盡手段将他賜死。拓跋濬完成這一系列事件,僅僅隻花費了一年,而且當年他也才十三歲罷了。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這便是拓跋濬狠絕的政治手段,不過英雄難過美人關,拓跋濬上位時,順便就娶了十二歲的馮氏,先是封她為貴人,後來又将她冊封為皇後,可見,拓跋濬确實是深愛着馮氏的。馮太後并不是給拓跋濬充場面的花瓶,前文也說過,她在北魏的地位堪比孝莊在清朝的地位,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馮太後和孝莊擁有相似的經曆,她們都曾經曆過三次皇權更疊,輔佐過兩任皇帝。孝莊文皇後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一代賢後,嫁給皇太極并陪他到逝世,而後又花費了自己的一生來培養和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任皇帝。我們都知道,順治帝早逝,八歲的康熙帝是借助了孝莊的幫助,才得以順利接手清朝的大好河山。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而馮太後也站在拓跋濬身後,見證了他一世的作為,一直陪伴至他二十六歲病逝。後來拓跋濬與其他女子所生之子拓跋弘繼位,尊嫡母馮皇後為太後,并邀請她輔佐其處理政事。隻是拓跋弘也英年早逝,二十二歲便将皇位匆匆交給了年僅五歲的兒子拓跋宏。幼帝執政,馮太後再次出面攝政,為拓跋宏未來大展手腳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足夠的空間。

從馮太後和孝莊的目光中成長的帝王,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國君。是以我們可以推想,這兩個女人也一樣是不簡單的女政治家,她們始終站在幕後,但心中總是牽挂着國家。孝莊在清朝入關的困難時期,憑一己之力維系了清皇室的團結,同時還保護培養了順治和康熙兩位曆史明君,對于當時促使中國重歸于統一發揮了不可泯滅的作用。

馮太後幹涉朝政後,積極采用了三項措施,促使北魏能夠擁有更長久的平穩。這三項措施便是:實行官吏俸祿:其實在拓跋弘執政前,北魏始終使用的是遊牧民族的行政管理制度,導緻官員沒有固定收入,是以橫征暴斂和A錢受賄的現象非常嚴重,是以馮太後主持設立官吏俸祿,規範了行政管理制度;改善土地制度:馮太後攝政後,命人統計并将荒蕪的土地收歸國有,并依據人口給百姓配置設定土地,以此提高國土的利用效率,同時使百姓逐漸适應安穩的農耕生活;嚴格管理行政區劃:以此來杜絕邊境地區出現隐瞞遷移人口的情況。

一個亡國公主,在敵國地位就如同清朝的孝莊,但如今幾乎無人提及

在馮太後的努力下,北魏的治理體系逐漸趨于成熟和完善。同時我們也能從此看出,馮太後的政治遠見是非常值得贊歎的。明明馮太後和孝莊是同等優秀的兩位賢後,但我們現如今會贊歎孝莊,卻很少提及馮太後。究其原因,還得說說兩個朝代的性質,清朝是大一統的王朝國家,而北魏存在時,周邊還有大大小小不少的政權,是以兩相對比,馮太後所處的北魏的存在感不如孝莊所在的清朝。同時清朝的曆史是北魏的好幾倍,有大量的史料記載供給現代作品的創作,是以大衆多多少少能夠從中探知了解清朝的來龍去脈,可北魏則不然。綜上所述,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可取,中華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還是需要我們自覺去探索的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