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甯莎鷗
“這麼好的東西,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湘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豔動情地說道。22日,“煥新非遺 湖湘傳承”湖南采風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全國的媒體探訪了銅官窯燒制技藝、火宮殿小吃、湘繡等非遺技藝,齊聚湘江畔,共話非遺長。
随着非遺等傳統文化日益受關注,巨量引擎聯合位元組跳動公益、今日頭條文史頻道和光明網,聯合發起了“煥新非遺”公益行動,将在6個月時間内探訪全國10餘個城市,覆寫100家媒體、500個非遺項目及傳承人。本次由星恒傳媒承辦的采風是該行動在湖南的落地。

守藝 三位大師各展絕活 期待非遺走進千家萬戶
長沙是首批曆史文化名城,湖南也是非遺資源大省。奔騰的湘江水滋養了沿岸璀璨的非遺文化,湖南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6個,湘繡便是重要的代表之一。
在個人工作室,李豔就如數家珍地介紹了自己的作品。她從事湘繡工作40多年,針下精品無數。2017年她原本已退休,又開辦了這家個人工作室。“我也想過退休生活,可總覺得肩上有一份責任。這麼美好的非遺,一定要被傳下去。”李豔說道:“女兒回國後也一直幫我實作夢想,我希望湘繡能走進千家萬戶。”
李豔是湘繡的傳承者,也是創新者,她具有深厚的油畫功底,便将繪畫與湘繡技法結合,創作了一大批享譽國際的名作。據介紹,她有3幅作品陳列于人民大會堂,其作品還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首腦,職業生涯更是獲獎無數。
無論是獎項的規格,還是作品的市場認可度,都證明“美好的湘繡”絕非自誇,的确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見。
而在坡子街的火宮殿,臭豆腐的氣味已香飄百年,周後目便是臭豆腐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這批鹵水已經發酵了4000多天,這幾壇也已經發酵了近3000天。”說起臭豆腐制作,周後目頭頭是道,就連用漏勺瀝油這一項便有諸多講究。他邊示範邊解說道:“既要把油甩幹,又不能把豆腐甩散,這幾下一般人可做不到。”
周後目現場将新出鍋的臭豆腐分給了采訪團,大家吃了大呼過瘾。經過一輩輩不斷努力,臭豆腐制作這一非遺項目也于今年正式晉升為“國家級”。
同樣希望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還有浏陽河畔的劉坤庭,他是銅官窯陶瓷燒制技藝“泥人劉”第三代傳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經他巧手一捏,無論是洞庭漁女,還是戰長沙的關公都變得栩栩如生,其作品也被全國衆多博物館、藝術館館藏。
最近兩年,他與兒子也創作了不少茶杯、瓷碟等生活用品,“時代在變化,我們也順勢而變,希望通過這些日常用品,讓更多人了解到銅官窯的陶瓷。”劉坤庭如是說道。
創新 “非二代”當“主理人” 玩聯名開盲盒妙想不斷
在采風中,記者也接觸到不少傳承人的子女,即“非二代”。他們用更敏銳的思維、更年輕的視角,對老一輩守藝人形成了互補,形成了非遺大師創作精品,主攻收藏;年輕人專注産品、緻力産業化的新格局。
昌妮便是李豔的女兒,在法國學習産品設計多年,回國後便開始助力母親“湘繡進萬家”的夢想。她對湘繡的發展也有着清晰的認識:“媽媽的作品多用于收藏,耗時很長,價格門檻也比較高。要生存發展,就得産業化,讓更多年輕人買得起、喜歡上,有消費才有傳承。”
經她之手,設計制作了湘繡首飾盒、冰箱貼、車挂、鑰匙扣等文創産品,這些産品也走進了國金中心的潮玩店、湘博紀念館售賣區等新管道。
繡着橘子洲頭青年毛澤東頭像與愛晚亭的冰箱貼是她的得意之作。她拿起其中一個介紹道:“這個冰箱貼的底座是清水混凝土做的,像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等打卡勝地都采用了這種材質,這樣的質感更具時代性,更貼合年輕人的喜好。”年輕化的文創産品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國金中心潮玩店最近回報了資訊,有一個月我們的湘繡禮品進入了他們店銷售額的TOP10,我自己都沒想到。”
昌妮給自己的頭銜,不是“總經理”,而是潮範兒十足的“主理人”,這也意味着她會苦心孤詣地帶領湘繡在潮流路上一直走下去。近幾年,她們跟不少時尚品牌玩起跨界聯名。“今後我最想做的就是跟潮牌合作,碰撞話題,有話題,才能火起來。”她如是說道。
劉坤庭的兒子劉嘉豪則帶父親玩起了抖音,他們的号在平台上擁有不少粉絲,穩居湖南非遺相關抖音号粉絲量的TOP15。
每到開窯,新一批産品出爐時,劉嘉豪還會進行直播帶貨,是以吸引了全國衆多陶瓷玩家。不少玩家還會特地坐飛機、乘高鐵趕過來,跟他們一起開窯。“現在周邊的民宿、飯店天天打聽,你們什麼時候開窯啊。一旦開窯,這裡就像過節一樣,飯不知點了幾桌,酒不知喝掉了幾瓶。”因為兒子去外地參展,劉坤庭代為介紹道。
赴長的玩家不但能湊熱鬧,還能私人定制,深度參與到開窯中。因為劉嘉豪革新了柴燒工藝,使得每件作品都有獨一無二的印記,這也極大地勾起了玩家們的好奇心。“每件作品的花紋都是不一樣的,是以大家不惜等上好幾天,心心念念想看自己的杯子是什麼樣的。”劉坤庭介紹道。
記者一聽,這不很像現在流行的“開盲盒”玩法嘛,難怪能深受網上年輕人的歡迎。
機遇 平台入局 尋找老手藝變“潮”之道
劉坤庭父子是知名傳承人裡最早入駐抖音的一批,在平台擁有16.8萬粉絲,這一資料距離頭部抖主還有不小的距離。對更多的非遺手藝人來說,尚未有精力來營運抖音等新媒體平台,這就讓平台的助力顯得更有意義。
“煥新非遺”公益行動由此應運而生。該行動于今年11月啟航,将切實展現對非遺傳承人的扶持,切實培養一批優質非遺人及項目,打造重點案例。通過關聯政府、媒體、商家和大衆,共同為非遺保護出力,助力非遺産業化程序。
“我們手藝人會做多于會說,是以錄短視訊、直播有時捉襟見肘,如果有人能幫助我們提升這些方面就太好了。”一位傳承人如是說道。
在啟動地山東,“煥新非遺”就特地開展了“非遺融媒體教育訓練班”,通過案例分析、現場解題等形式與“非遺人”分享如何借助抖音突破“非遺”傳承的瓶頸。
據悉,“煥新非遺”公益行動還将通過一系列扶持計劃,切實幫助全國百名非遺傳承人及衆多非遺項目煥發新的生命力,并嘗試集政府、媒體、民間組織等多方力量,借助網際網路平台,用商業的力量創新非遺保護與傳承。
“煥新非遺”公益行動目前抖音端話題“抖來show出非遺範兒”已近2億次播放,更将在接下來的時間中造訪更多的城市,點亮全國非遺,幫助非遺項目為更多人看見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