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被國民黨摧毀,陳毅在蘇北重建立立的新四軍軍部,日軍很喜歡看中國人内亂,他們正好可以座山觀虎鬥,但是當他們發現新四軍在江北漸漸取代了國民黨軍的地位後,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粟裕和陳毅

尤其是粟裕上司的蘇中軍區,迅速擴大,剛開始日軍并沒有瞧得起粟裕,但是被粟裕攪黃了日軍好幾次任務之後,他們把目标瞄準了粟裕的蘇中軍區指揮系統,想要徹底摧毀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可惜粟裕直接創造了一個記錄,劉少奇日後總結:“在我軍中,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而粟裕率領的指揮部在整個抗戰中,一次都沒有遭遇日軍襲擊。

整個過程要從黃橋決戰開始,黃橋決戰粟裕帶領部隊以5000之衆打敗了國民黨江蘇主席韓德勤的30000大軍,迅速在蘇北站住了腳跟,開始在蘇北發展壯大。

但是蘇北當時還是日軍的天下,在黃橋決戰的時候,粟裕也擔心日軍從中作梗,結果日軍隻派了一部到前線觀察并沒有幹預,日軍将領為此在後來懊悔不已,要是當時直接對粟裕部進攻就不會有後來的煩心事了。

最早駐紮在蘇中的是一個日本聯隊,但是蘇中太大了一個聯隊根本沒用,1939年日軍經過調整,蘇浙皖地區的治安任務由日軍第十三軍負責,十三軍司令把原本駐紮在鎮江的第十二旅團派往泰興。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粟裕在法國諾曼底

但是蘇中對于一個旅團還是太大,是以在黃橋決戰的時候,日軍才沒有動手,當時日軍除了十二旅團外隻有3個師的僞軍部隊,在黃橋決戰後,日軍一邊組織“掃蕩”一邊誘惑那些不堅定分子,好多地方保安旅叛變成了僞軍。

其中泰州的李長江叛變,被日軍樹立成一個榜樣,其他地方部隊分分效仿,對抗戰起到了極壞的影響,使得蘇北的僞軍直接增加到13個師,37000多人。

這樣的禍害不揍不會做人,于是粟裕發動“讨逆戰役”直取泰州。

這個李長江是背着部隊投敵,突然宣布成了僞軍,讓部隊的士氣十分底下,于是出現啦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讓粟裕樂壞了。

粟裕率領的一師,有一個老偵查員,騎着自行車趕到泰州去偵查敵情,車子騎的太快,沒注意李長江的哨兵,直接單槍匹馬的闖進了敵人的某團的集合地。

偵查員傻眼了,當時一個軍官正在訓話,偵查員就這麼的創了進去,幾百雙眼睛都刷刷的看着他,退又不能退,他騰的一下跳下車,迅速的把那名軍官抓住,并掏出手榴彈,拉下弦線大喊一聲:“快下令部隊繳槍,否則,你死我也死。”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軍官吓壞了,乖乖的下令士兵們把槍支堆在了空地上,然後集合四五百人齊齊的跟着偵查員走了,走了……

泰州打了三天,攻克了泰州,李長江跳牆頭才得以逃命。

與此同時日軍為了接應李長江,迅速集結三個旅團對蘇中進行“掃蕩”。

1941年2月19日,日軍十二旅團包圍興化,興華是韓德勤的老巢,韓德勤被趕出了興化,國民黨蘇北行政機關很快喪失機能,國民黨江蘇黨部搬到了溧陽,半年後就基本消失不見了。

日軍十三軍澤田在戰後做了詳細的“戰果報告”:“重慶軍(韓德勤部隊)被打死和被俘4000多人,我方戰死26人。”

面對如此懸殊的對比,澤田顯的很高興,随後寫到:“此次作戰進展順利,完全如我當初預料的那樣完成了。奉謝皇恩。”

但是這個日軍中将完全是犯了選擇性失憶證,他發動這“第二次掃蕩”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接應李長江啊,結果跑去把國民黨給狠狠的揍了一頓,李長江的泰州根本沒管,他在自己的日記裡清晰的記錄着:“消滅蘇北兵匪,尤其是新四軍。”

其實也怨不得他,因為整個“二次掃蕩”中日軍根本沒遇到新四軍的影子,因為粟裕知道,日軍不是韓德勤那樣的無能之輩,硬碰硬不是好辦法,打可以,但是拼光了怎麼辦?

吃虧的買賣粟裕可不會幹,面對日軍的進攻,粟裕果斷的撤出了泰州,不光是黃橋,泰州,除了新四軍總部外,任何地方都可以放棄,日軍找不到,很正常。

粟裕到了農村,又開始運用起遊擊戰,他為這一選擇加了一個精妙的比喻:日軍占領蘇中城市,無異于把圈套套在了自己脖子上。

澤田一直非常重視東南米鹽的最大供給地蘇中,然而這些東西最大的生産地卻是在農村,他占領城市卻需要大量兵力,這是自己把好地方奉送給了粟裕。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而日軍占領的城市集鎮越多,這樣的包袱就越重,為了擺脫這個包袱,必須對城市周圍的農村進行掃蕩,澤田把這個撓頭的任務交給了獨立混成第十二旅團。

這個十二旅團跟新四軍是老對手了,下轄5個步兵大隊和一個特種大隊,有5000多人,粟裕從泰州撤退,十二旅團就把旅部設在了泰州,擺出一副死磕到底的态勢。

1941年4月以十二旅團為主,加上李長江的僞軍準備對新四軍發動“第三次掃蕩”日軍稱為七路掃蕩。

粟裕采用“敵進我進”的遊擊戰術,當然遊擊戰綱領第一條是敵進我退,而粟裕變成更大膽的,也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法。

當日僞軍到了目的地時遊擊隊和民兵就會跑出來,并且化整為零遍地開花,進而使日僞軍的速度被拖慢。

接着,粟裕派一個團和獨立支隊向敵軍的據點進攻。

敵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并判斷新四軍主力已經出動,當然就中了粟裕的緩兵之計,粟裕派出的是假主力,進攻當然也是佯攻。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真正的主力埋伏在敵軍回援的必經之路上,突然對敵軍發起進攻,擊沉日軍一艘汽艇,殲滅一個日軍小隊,俘虜2人,首開蘇中軍區俘虜日軍的記錄。

雖然這次戰鬥規模不大,但是以國軍韓德勤部的資料做對比就知道,粟裕是一點吃虧的買賣也不做。

日軍除了大規模掃蕩外,經常還有小規模的掃蕩,粟裕的新四軍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越來越壯大,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各縣的政府粉粉成立,縣級遊擊隊發展到10個團6000多人,脫離生産的民兵有近萬人,不脫産的民兵有16萬之多,而且經常對日軍飯掃蕩,使得戰士們的戰法戰術都非常熟練了。

就像《亮劍》裡李雲龍的部隊,一個團的主力部隊發展到上萬人,縣大隊,區小隊的民兵更是數不勝數。

日軍再也不敢小瞧新四軍,已經成了澤田的一種心病,既然新四軍主力找不到,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那就拿新四軍軍部開刀。

澤田又策劃了一場“夏季掃蕩”,以閃電戰的方式來突襲陳毅新組建的軍部,為了勝利實施,他派遣其他部隊接替十二旅團的防區,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1941年7月20日,由十二旅團長南部襄吉少将率領日僞軍17000多人分四路向鹽城合擊,這次“夏季掃蕩”其策劃之周,規模之大,時間之長,都創下了徐州淪陷以來的記錄。

南部是一個典型的日本武士,他曾經重賞一位抗日将領的人頭,在這位将領戰死後,他又對割下來的人頭上香、行禮、并對别人說:“我們是兩個國家,他是為中國,我是為我的國家,但我崇拜他的英勇,要學習他的精神。”這位抗日将領就是陳中柱,其妻子曾孤身一人,身懷六甲獨闖日軍軍營,要回了她丈夫的人頭。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這樣的一位東瀛戰将可比那些“豬頭小隊長”“騎驢大隊長”難對付的多,他能攻克韓德勤的老巢絕非偶然。

這家夥也玩了一把“虛晃一槍”的把戲,進攻前他先是做出一副進攻蘇中軍區的架勢,新四軍的情報部門已經把日軍可能掃蕩的情報送了過來,但是具體是那裡還不知道,而且軍部機構煩雜,不是說撤就能撤的。

新四軍軍部行動慢,日軍行動卻非常快速,當時正直雨季,河水上漲,日軍可以迅速通過汽艇快速突襲,是以當天就占領鹽城。

掩護軍部的是新四軍第三師,畢竟人數上太少,雖然戰鬥力很強,也隻能保護軍部轉移,後方還有許多機關來不及撤走,遭到嚴重損失,其中作家丘平東等人不幸遇難。

粟裕得到消息後非常着急,因為他知道軍部後方機關龐大而煩雜,不适合打遊擊,皖南的軍部已經沒了,新四軍新軍部再有什麼意外就麻煩了。

粟裕的蘇中軍區雖然跟軍部相連,但是已經被日軍分割開來,為了保護軍部,粟裕必須掩護策應,先派出第二旅協助第三師保護軍部,自己帶剩下的兩個旅,要來一次圍魏救趙。

粟裕對衆人說:“這好比光屁股等挨打,那我就不客氣了。”

第一旅旅長葉飛首先把目标定在三分區中心據點古溪,但是粟裕對于這種強行攻堅向來謹慎,容易遭到重大打擊,但是粟裕并沒有反對這個計劃,讓葉飛自己想辦法。

這一逼迫葉飛也謹慎起來,對這場攻堅戰研究的特别細緻、周到,打的也特别認真,最後證明逼逼是有好處的,葉飛僅用二個小時就攻下了古溪,葉飛傷亡卻不到百人。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葉飛将軍

打下古溪後又進攻黃橋,黃橋僞軍望風而逃,逃到了泰興,葉飛率領軍隊又包圍了泰興,對外宣稱一定要拿下泰興。與此同時,陶勇率領第三旅也在敵人後方攪和了個地覆天翻。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南部卻不為所動,并沒有回援。

粟裕令葉飛加緊對泰興的進攻,泰興僞軍急電南部,結果南部看了看電報,就扔在了一邊繼續追擊新四軍軍部。

粟裕一看這南部也是個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家夥,好吧,那就給你見見棺材闆,他以地方武裝繼續包圍泰興,抽出葉飛一旅向第十二旅團團部所在地泰州殺去。

這下南部坐不住了,隻能率軍回援,在距離泰州還有半天路程的時候,粟裕撤掉了泰州、泰興的包圍圈,南部撲了個空,這讓他如何甘心,跟在粟裕後面追着不放,這時粟裕和葉飛給他來了一個著名的戰術“蘑菇戰術”。

“蘑菇戰術”在紅軍時期已經就有了一個雛形 ,就是利用敵人急于尋求決戰的心理,像蘑菇一樣跟他們躲貓貓,轉圈子,最後達到初級不易攻其不備的目的。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在深山裡打了三年遊擊戰的粟裕對這個戰術太熟悉了,一師主力先在根據地府邸隐蔽集結,等十二旅團東進跟過來的時候,馬上以夜間急行軍的方式,相向而行,轉到了十二旅團背後。

說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那有那麼容易,兩軍相對而行,方向正好相反,新四軍和日軍隻相隔三五裡的距離,甚至是擦肩而過,但是日軍毫無察覺。

南部撲個空,得到消息新四軍已經跑到泰興和黃橋之間,把一個日軍小隊打掉了。

南部氣急敗壞,趕緊掉頭,從東向西追擊,粟裕再施展“轉蘑菇大法”,在日軍接近之時,又急行軍往南。

“蘑菇戰術”最大的考驗就是體力,十二旅團原路傳回已經累的口吐白沫,而新四軍也是一路行軍,連托運物資的牲口都累的跌跌撞撞,誰都恨不得趕緊睡個十幾分鐘,但是誰也不敢這麼幹。

就連葉飛帶隊“轉蘑菇”的時候,因為太困,走到一座橋上時,竟然噗通一聲,連人帶馬一起掉進了河裡,新四軍帶了南面,有馬不停蹄的轉道回了根據地,而日軍轉了一圈實在跑不動了,隻能回泰州。

日軍這次“夏季掃蕩”開始還是非常順利,最後被粟裕給攪黃了,并且傷亡1000多日軍,4000多僞軍,繳獲戰利品頗多,新四軍軍部仍巍然屹立在敵後,不可動搖。

三次圍剿失敗,讓日軍把粟裕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澤田和南部放棄了新四軍軍部,将重點瞄準了粟裕。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1941年8月13日,南部集中一萬多人向蘇中軍區展開報複性“掃蕩”史稱“八一三大掃蕩”,此次南部來勢洶洶,很快就把蘇中軍區的大部分鄉村集鎮給占領了,剛開始運用遊擊戰還相對容易,後來就不太容易了。

南部占領的地方越多,就和整個日軍的處境一樣,陷入包袱就越多的怪圈,沒辦法集中大兵力進行掃蕩,機動兵力減少,這就給了粟裕的機會。

但是南部真的不簡單,他抽出大部分兵力向兩個戰略要點發起進攻,也就是攻其要害使敵必救的戰術,一為三倉,二為豐利這是粟裕當時活動的主要區域。

一般的集鎮粟裕不會着急,唯獨這兩處,粟裕絕不會輕易讓給南部。

三倉北與鹽蚌區相連,就是和軍部連接配接,南邊與三分區和四分區接壤,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而且有大片濃密的蘆柴和茅草叢,利于新四軍隐蔽潛伏,利豐次之但正好和三倉成犄角之勢。

南部機會占領三倉和豐利後,打通東西、南北的兩條交通交叉線,進而對蘇中徹底分割和壓迫,那樣蘇中軍區就完了,粟裕連快集結地都沒有了。

粟裕提出了“保衛三倉”和“保衛豐利”的口号,但是不能死打硬拼,而是“死纏爛打”。

南部因為“包袱”問題,兵力并不多,粟裕才敢這麼打,他在三倉鎮外圍修建隐蔽工事,等日僞軍進行完火力覆寫後,突然開火,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迫其退兵,如果敵人兵力占優,就打一下,馬上撤退,撤完了再合圍三倉。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三倉地理位置重要,但是有個緻命的缺點,就是三倉地方非常貧瘠,交通不便,那條交叉公路,并不在三倉鎮裡,所有補給都必須從外輸入。

粟裕就利用這個特點,一邊圍困,一邊破壞橋梁和道路,切斷三倉與外界的一切聯系,這樣沒水,沒糧,沒軍需的地方誰待的下去,日僞軍隻能撤了出來。

三倉保衛戰打了七次,每次粟裕都全力以赴,日軍都以失敗告終,這是粟裕最早的“七戰七捷”。

12月9日石井大隊和部分僞軍700多人進占三倉,粟裕組織主力和抗大九分校學員,将敵人包圍,這是三倉保衛戰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最後因為攻堅火力不足,讓敵人跑了,但是也給予敵人重大殺傷。

經過反複争奪,隻有20戶人家的三倉被夷為平地,但日軍始終沒有在三倉安下據點,更别說修建公路了。

豐利也打了五次,其中一次新四軍将進犯敵軍全殲,南部派出的督戰代表被擊斃,一名日軍分隊長主動投降。

除了尋找粟裕的主力,找到粟裕的指揮部一直是南部的重點。

對捉迷藏粟裕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本來豐利戰役結束後,馬上就要過年了,本以為能過個好年,可惜南部不幹啊,日軍在幾條戰線上都開始增兵,又一次掃蕩要來了,粟裕馬上率領機關和警衛部隊向敵人來路出發,又一次“敵進我進”。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第二天拂曉,機關到了一條河邊,河南岸有一條通向敵方據點的小路,粟裕一想,前來“掃蕩”的日軍很可能走這條路,河邊不能待,于是大家走了一晚上已經很累了,但是沒有休息就過河了。

機關剛過河,日軍就來了,警衛部隊跟敵人交上了火,部隊交替掩護,也安全的過了河,雖然部隊和機關安全了,但是部隊撤退方向被敵人知道了,日軍開始窮追不舍。

中午機關剛到一個地方準備做飯,敵人又上來了,日軍還玩起了詐術,前面假裝在河邊跟新四軍平行追擊,後面的馬上過河追了過來。

粟裕拉起部隊就走,晚上剛到一個地方,準備做晚飯,剛要吃飯,北邊敵人又過來了,于是粟裕又帶着部隊往南,淩晨到了第三個地方,才知道日軍剛從這過去。

日軍“掃蕩”過的地方,按常理應該很安全,但是這麼多年來粟裕這麼多年已經養成異常謹慎的性格,一邊令機關和警衛部隊休息,一邊向幾個方向派出偵查員進行偵查。

一名偵查員跑回來,說是鬼子正在集合,指揮官在訓話,還有一部分日軍把搶來的東西往車上搬,看樣子像是要回據點。

這樣的情況,粟裕的反應卻跟别人截然相反,他分析:日軍傳回據點,沒必要在晚上還有集合訓話,這不是要回據點,這是要殺“回馬槍”啊,目的地肯定就是這個第三次的休息點。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南部襄吉

這地方一分鐘也不能待,馬上走。

部隊繼續往南,來到公路邊,在公路邊會不會遇到敵人,誰也不知道。

粟裕對周圍進行了仔細的偵查,他發現路邊有一堆人的糞便,用樹枝一挑,還是軟的,再看過去還有許多皮鞋印。

根據這些,粟裕估計日軍以夜晚為掩護,偷偷的向掃蕩區域增兵了,一股日軍剛剛從公路過去了。

後面應該還有鬼子兵,占時不能通過,聽完粟裕的分析,衆人就屏住呼吸,爬在公路兩邊,果然沒多久,後續日軍就來了,假設機關馬上通過公路,正好會和日軍遭遇,那是極其危險的。

當這股日軍通過後,粟裕抓緊時間越過公路,并在第二天成功的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他這時才知道,從他們第三個休息點通過的日軍,真的殺了一個“回馬槍”,當然最後撲了個空。

日軍對蘇中大掃蕩,粟裕帶領機關連夜轉移看到路邊排洩物躲過一劫

日軍戰俘

一天兩夜,粟裕率領機關奔襲200多裡,有的臨時轉移過來的還多走了一天,這樣的艱苦行軍,野戰軍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機關人員來說,實在是了不起,說明粟裕上司的機關人員,已經可以戰鬥化和遊擊化。

粟裕當然不會隻挨打,在南部發動“冬季大掃蕩”尋找粟裕指揮機關的時候,他也調動10個團,向日軍薄弱據點主動出擊,稱為“十團大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