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福建人不稱男人和女人。而是稱男人為唐部人女人為諸娘人?

閩方言保留了大量上古漢語詞彙這是公認的,是以福建話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詞彙。這個禦史君将在下篇具體說明。

但是,福建話中卻也有一些自己特殊的地方,雖然閩方言語系衆多,光大範圍的就有閩東語系閩西語系和閩南語系,小的一個縣就一個音。但它們中卻有一個共同點,大部分閩方言中,都不把男人叫男人,也不把女人叫女人!而是稱男子為“唐部人”,女子為“諸娘人”。

為什麼福建人不稱男人和女人。而是稱男人為唐部人女人為諸娘人?

【福州金山寺】

這是為什麼呢?

男子稱為“唐部人”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是“唐補人”,有的說是“唐晡人”。雖然國語讀音不同,但是在大部分閩系方言中,這些詞的讀音是一樣的。為什麼福建人會這麼稱呼男子呢?

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說在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越國遺民相繼入閩,當時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在福建境内建立閩越國。後來這個國家也得到漢高祖劉邦的承認,後來在漢武帝時期,閩越國國王餘善叛亂,自稱“東越武帝”,漢武帝遂派朱買臣率兵讨伐,滅了閩越國。由于朱買臣率領的士兵多為山西的陶唐氏族人,也就是堯所在的部落,是以這些士兵又被叫做“陶唐兵”,在滅掉閩越國後,為了穩固統治,漢武帝強迫閩越國當地男人全部北遷到長江淮河那一帶去,留下的女人都分給這些士兵,是以這些“陶唐兵”就被女人們稱為“唐部人”。

為什麼福建人不稱男人和女人。而是稱男人為唐部人女人為諸娘人?

【無諸雕像】

還有一種說法,相傳,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南方比較混亂,當時福建有個國家,叫閩國,當時兼并戰争經常發生,閩國便被當時的南唐(也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那個南唐)入侵,戰争中,閩國男人銳減,後來閩國被南唐所滅,是以,南唐人大量遷居到閩地,閩人遂稱這些南唐來的人為“唐補人”,意思是南唐補充過來的男人,或“唐部人”(唐兵部屬的人)。

為什麼福建人不稱男人和女人。而是稱男人為唐部人女人為諸娘人?

另一種說法是“唐部人”這個唐不是南唐,而是唐朝。因為唐朝時期安史之亂後,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福建也正是唐朝時候得到大規模的開發的。安史之亂,大量北方漢族移居福建,與當地女子通婚。唐朝人溫文儒雅,當地女子都願意與之婚嫁,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唐朝人一樣,遂稱男孩子為“唐部人”。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說福建人稱呼男子不是稱為“唐部人”,而是“長晡人”。唐部和長晡在福建話中是同音,而“晡”是夜的意思,“長晡”,也就是夜夜在家,長相厮守的意思。

為什麼福建人不稱男人和女人。而是稱男人為唐部人女人為諸娘人?

關于女子為什麼稱為“諸娘人”。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與上述“唐部人”的第一種說法是一樣的,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在現在的福建境内建立閩越國,因為國王叫無諸,是以閩越國又叫做“無諸國”。後來朱買臣滅閩越國,當地男子被盡數驅走,剩下女子分給漢兵,是以漢兵稱這些女子為“諸娘”。

為什麼福建人不稱男人和女人。而是稱男人為唐部人女人為諸娘人?

第二種說法是“諸娘”其實是“珠娘”。乾隆時期之《福州府志》記述福州方言時稱:“謂婦女曰:珠娘。”《閩小記》也記載:‘福州呼婦人曰珠娘。’至于為什麼稱女子為“珠娘”,任昉《述異記》作出解釋:‘越俗以珠為上寶,生女謂之珠娘。’意思是說,越地風俗是以珠為寶貝,跟内地掌上明珠一個道理,是以生女兒就稱之為“珠娘”。

除了上述兩個比較流行的說法之外,還有一種不是很被接受的說法,就是其實福建人稱婦女不是“諸娘”也不是“珠娘”,而是“晉人子”。這是因為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漢族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北方晉人第一次進入福建地區。當時福建還屬于未開化的地帶,閩人第一次見到北方的端莊恬靜的女子,驚為天人,認為女子就應當像晉人一樣美麗。是以就稱女孩子為“晉人子”,意思是生得和晉朝女人一樣美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