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五代十國裡的十國還散落在外,趙匡胤得帶兵前去收複那些散落的土地。
當趙匡胤帶兵來到南唐都城之下時,南唐的唱詞皇帝李煜想要投降,隻要求宋朝不要滅亡南唐政權。
然而,趙匡胤卻對李煜說了一句話,如今已經成了耳熟能詳的名言。
趙匡胤對李煜說了什麼?李煜最後的結局如何?
北宋接五代
就算是古代最為鼎盛的唐朝,也一定會迎來崩壞的那一天。
唐朝碎掉之後,形成了一個名為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等待着一位英雄的出現。
終于在經曆了幾十年的動亂之後,趙匡胤從後周皇帝手裡接過皇位,建立北宋,宣告了五代的結束。
唐朝最後一個皇帝是唐哀帝李柷,是他“自願”将自己的皇位禅讓給了梁王朱溫,宣告了唐朝的結束以及梁朝的開始。梁朝,史稱“後梁”。
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王朝的更疊是非常快的。後梁很快便出了問題,最終被李存瑁給滅了。
滅掉後梁之後,李存瑁自然要再建立一個李世王朝,于是沿用了“唐”作為國号,史稱“後唐”。但是後唐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便出了問題。
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來了契丹人的援兵,之後他在契丹人的幫助下建立了“後晉”。
石敬瑭在把“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人之後,又認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
不過石敬瑭割給契丹人的“燕雲十六州”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連長城都拱手讓了人,這導緻後來的北宋一直處于契丹人的威脅之中。
按理說有着契丹人的支援,後晉不太可能會被别的國家消滅,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契丹南下對付後晉。
而事實也确實是如此,石敬瑭死後,他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石重貴。
但是石重貴當初就不支援自己的叔叔向契丹割地,是以他當上皇帝後開始故意疏遠契丹。
但是契丹人也不是好惹的,他們很快就出兵消滅了後晉,石重貴一家都被契丹人抓走了。
後晉滅亡之後,勢力最大的節度使劉知遠站出來稱了帝。又因為他姓劉,是以将國号定為了“漢”,史稱“後漢”。
後漢僅存在了兩年,将軍郭威便起兵反叛,建立了“後周”,這也是五代中的最後一代。
後周傳到第三個皇帝的時候,當時還是禁軍将領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把“黃袍”往身上一披,回到皇宮讓年僅七歲的幼帝禅位,建立了宋朝。
至此,五代曆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朝之後,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
但是北宋一開始的疆土就那麼大一點,北邊由契丹人管着不能碰,是以趙匡胤隻能先對付南邊的十國。因為這十國都是小國,是以趙匡胤很容易便能對付。
北宋建立之初,趙匡胤趁着士兵們士氣高漲,立刻出兵收複了南平、後蜀、南漢三個小國。在此之後,趙匡胤停下了征戰的腳步,他認為此時已經不能再戰了,是以趙匡胤并沒有立刻就跨過長江。
十國中的南唐
我們都是知道,趙匡胤從後周的小皇帝手裡奪取皇位時,并沒有廢一兵一卒,而是靠着士兵們的“黃袍加身”才當上了皇帝。
登基後的他也隻擁有後周的那片領土,于是趁着士兵們擁護新皇的熱乎勁兒還沒過,便帶着士兵前去進攻十國中的幾個小國。
在趙匡胤的帶領下,北宋軍隊很快便消滅了十國中的三國,不過下一個該收複的便是十國中最強的國家——南唐了。
南唐是十國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在趙匡胤沒有登基之前,後周的第二任皇帝便已經出兵攻打過南唐了。
不過那時候并沒有獲得太大的戰果,隻是将南唐的皇帝名号給去了,讓南唐的皇帝不許再稱自己為皇帝,隻能稱南唐國主。
北宋建立的第四年,此時的南唐正在南邊瑟瑟發抖,因為此時的北宋剛剛橫掃了三個小國。就在南唐認為趙匡胤會來攻打他們的時候,趙匡胤卻撤軍了。
但是此時的南唐國主李煜依然在擔心,因為他不知道北宋什麼時候會出兵來把他們消滅。
是以,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李煜命人向趙匡胤遞交了一封國書,上面寫着:南唐自願放棄了自己的國号“唐”。從此李煜自稱為“江南國主”,并且不再是國主地位的人。
比起那些隻有一年兩年的朝代來說,南唐的曆史還是比較長的,一共傳了三代三十八年。
南唐的開國皇帝是李昪。這個李昪的原名叫做徐知诰,但是他确實是李家的人,他改名徐知诰隻是因為他的繼父。
當時唐朝滅亡,天下的人對姓李的人都帶着一種敵意,甚至出現了毆打李氏子弟的情況。
李昪的父親曾經擔任過唐朝的将軍,是以也被人暗算,而李昪的母親隻能是帶着兒子逃跑。
最終李昪的母親也沒能活下來,而李昪則被自己的叔叔送給了一家姓徐的收養。
雖然李昪從小在徐家長大,但是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長大之後的李昪加入了南吳,成為南吳的大功臣,還被南吳的皇帝封為了齊王。
但是當個齊王他可不會滿足,他的目标大得很,很快他便脫離了南吳,建立了自己的“徐齊”。
這時候的李昪依然不滿足,最後他又自稱是唐朝皇室的後人,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将國号改為了“唐”,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南唐。
南唐的國土面積之是以很大,是因為它其實是好幾個國家的領土拼在一起了。
南唐建立後不久,閩國的鎮國大将章仔均去世了。閩國發生内亂,南唐的軍隊趁機殺進閩國的都城。
本來南唐的将領下令要屠城的,練氏夫人站出來保下了這一城的人,但她并沒能阻止閩國被南唐吞并。
随後南唐又趁着南楚内亂,強行占領了南楚的地盤。
但是盯着這塊地方的可不止南唐一家,最終南唐隻能拿到一部分南楚的領土。其實這樣也足夠了,南吳加閩國部分土地,足以讓南唐成為長江以南最大的國家。
長江以北的北周也在關注着這邊的情況,他們認為南唐有可能會成長起來,然後仗着長江天險與他們分庭抗禮。
北周自然不願意讓這種事情發生,是以趁着南唐還沒有成長起來,他們就把南唐按住了。
趙匡胤也參加了這次戰鬥,戰鬥結果是南唐被迫向北周稱了臣,也算是完成了最初的目标。
但是問題并沒有解決,南唐依然是一個有着大面積國土的國家。如果南唐和吳越國,以及其他的地方勢力聯合起來,說不定真的可以與北宋碰一碰。
北宋滅南唐
趙匡胤之是以沒有在除掉那三個小國之後對付南唐,是因為他已經參與過之前讨伐南唐的戰争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實力來看的話,北宋要打赢這場戰鬥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北宋的敵人可不是南邊的這些國家,北邊的契丹人也在虎視眈眈地盯着北宋呢。
繼後晉之後,契丹人在北邊又扶持了一個政權——北漢。
這北漢與之前的後漢多少也有點關系。當初郭威建立後周之前,他隻是後漢的一個将軍。
後漢的皇帝認為郭威的勢力太強,将來一定會謀反,是以後漢皇帝便提前派了刺客刺殺郭威。
但是後漢皇帝派來的刺客卻是郭威的好友,他将後漢皇帝的計劃全都告訴了郭威。
郭威迫不得已隻能造反,反殺了後漢皇帝。而這個北漢的皇帝就是後漢皇帝的弟弟,他逃到了北邊契丹人的領地上,并且在契丹人的幫助下建立了後漢。
為了警惕北漢,趙匡胤才沒有貿然将自己的全部實力用出來。
軍隊休養生息了四年之後,趙匡胤才發兵南唐。此時的江南國主便是那位隻會寫詞的李煜,他繼位的南唐已經不複之前的榮光,是以趙匡胤沒費多少力氣便打到了都城之下。
到了這個時候,李煜依然在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他還在用着之前向北宋示弱的那一套,希望北宋能留下他這個位置。
但是現在的趙匡胤可沒有那麼好心了,當李煜認錯賠罪,請求趙匡胤放他一馬時,趙匡胤卻平靜地對他說:“南唐何罪之有?但天下唯一人可稱帝,卧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鼾睡?”
最終北宋拿下了南唐,那些靠着南唐抵擋北宋的小國和地方政權,也都紛紛投靠北宋,南邊的國土幾乎全部被宋朝收複了。
但是北邊的國土依然在契丹人的手裡,盡管後來北宋出兵消滅了北漢,但那“燕雲十六城”到了明朝才被奪回來。
雖然趙匡胤以陳橋兵變獲得皇位,算得上用的是不正當的手段,但他卻為國土的收複作出重大貢獻。尤其是他那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是流傳千古,讓人為之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