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福建人不称男人和女人。而是称男人为唐部人女人为诸娘人?

闽方言保留了大量上古汉语词汇这是公认的,所以福建话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词汇。这个御史君将在下篇具体说明。

但是,福建话中却也有一些自己特殊的地方,虽然闽方言语系众多,光大范围的就有闽东语系闽西语系和闽南语系,小的一个县就一个音。但它们中却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闽方言中,都不把男人叫男人,也不把女人叫女人!而是称男子为“唐部人”,女子为“诸娘人”。

为什么福建人不称男人和女人。而是称男人为唐部人女人为诸娘人?

【福州金山寺】

这是为什么呢?

男子称为“唐部人”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唐补人”,有的说是“唐晡人”。虽然普通话读音不同,但是在大部分闽系方言中,这些词的读音是一样的。为什么福建人会这么称呼男子呢?

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说在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遗民相继入闽,当时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在福建境内建立闽越国。后来这个国家也得到汉高祖刘邦的承认,后来在汉武帝时期,闽越国国王余善叛乱,自称“东越武帝”,汉武帝遂派朱买臣率兵讨伐,灭了闽越国。由于朱买臣率领的士兵多为山西的陶唐氏族人,也就是尧所在的部落,所以这些士兵又被叫做“陶唐兵”,在灭掉闽越国后,为了稳固统治,汉武帝强迫闽越国当地男人全部北迁到长江淮河那一带去,留下的女人都分给这些士兵,所以这些“陶唐兵”就被女人们称为“唐部人”。

为什么福建人不称男人和女人。而是称男人为唐部人女人为诸娘人?

【无诸雕像】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方比较混乱,当时福建有个国家,叫闽国,当时兼并战争经常发生,闽国便被当时的南唐(也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那个南唐)入侵,战争中,闽国男人锐减,后来闽国被南唐所灭,所以,南唐人大量迁居到闽地,闽人遂称这些南唐来的人为“唐补人”,意思是南唐补充过来的男人,或“唐部人”(唐兵部属的人)。

为什么福建人不称男人和女人。而是称男人为唐部人女人为诸娘人?

另一种说法是“唐部人”这个唐不是南唐,而是唐朝。因为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福建也正是唐朝时候得到大规模的开发的。安史之乱,大量北方汉族移居福建,与当地女子通婚。唐朝人温文儒雅,当地女子都愿意与之婚嫁,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唐朝人一样,遂称男孩子为“唐部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说福建人称呼男子不是称为“唐部人”,而是“长晡人”。唐部和长晡在福建话中是同音,而“晡”是夜的意思,“长晡”,也就是夜夜在家,长相厮守的意思。

为什么福建人不称男人和女人。而是称男人为唐部人女人为诸娘人?

关于女子为什么称为“诸娘人”。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与上述“唐部人”的第一种说法是一样的,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在现在的福建境内建立闽越国,因为国王叫无诸,所以闽越国又叫做“无诸国”。后来朱买臣灭闽越国,当地男子被尽数驱走,剩下女子分给汉兵,所以汉兵称这些女子为“诸娘”。

为什么福建人不称男人和女人。而是称男人为唐部人女人为诸娘人?

第二种说法是“诸娘”其实是“珠娘”。乾隆时期之《福州府志》记述福州方言时称:“谓妇女曰:珠娘。”《闽小记》也记载:‘福州呼妇人曰珠娘。’至于为什么称女子为“珠娘”,任昉《述异记》作出解释:‘越俗以珠为上宝,生女谓之珠娘。’意思是说,越地风俗是以珠为宝贝,跟内地掌上明珠一个道理,所以生女儿就称之为“珠娘”。

除了上述两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之外,还有一种不是很被接受的说法,就是其实福建人称妇女不是“诸娘”也不是“珠娘”,而是“晋人子”。这是因为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汉族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北方晋人第一次进入福建地区。当时福建还属于未开化的地带,闽人第一次见到北方的端庄恬静的女子,惊为天人,认为女子就应当像晋人一样美丽。所以就称女孩子为“晋人子”,意思是生得和晋朝女人一样美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