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人離世後,為何要用白布将臉部遮住?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正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無論是誰都不能違背既然規律。秦始皇遍尋不死藥,可是終究難逃一死;被癌症苦苦折磨的患者,想一死了之卻不能。中國人有一個傳統習俗,親人離世後,親屬往往會用白布蓋住死者的臉,從古代流傳至今,很多地方仍然還在沿用,這是為什麼?

親人離世後,為何要用白布将臉部遮住?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然而,用白布遮住臉部的習俗開始于何時已經無從考證,曆史上關于此事最早的記載,就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當年越王勾踐向夫差投降,伍子胥多次規勸吳王,希望他一舉消滅越國。可是吳王聽從伯嚭的讒言,非但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而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到了齊國之後,伍子胥長籲短歎,他已經預見吳國滅亡的命運。

親人離世後,為何要用白布将臉部遮住?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為了避免兒子随吳國滅亡的命運,伍子胥把他托付給齊國的鮑牧之後,便隻身傳回了吳國。不幸的是,讒臣伯嚭構陷伍子胥謀反,夫差便賜死伍子胥。伍子胥死前留下遺言,讓家人在他死後,把眼睛挖出,挂在東城門上,他要親眼看着越國的軍隊滅掉吳國。在他死後九年,吳國果然被越國所滅,夫差臨死之前對手下說:我死了之後,請用白布蓋住我的臉,因為我到了陰曹地府之後,不敢面對伍子胥。

親人離世後,為何要用白布将臉部遮住?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和夫差類似,大明崇祯皇帝死前留有遺言: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可見在最開始的時候,死者大都是因為無顔面對先人,或是老友,才命人把臉部遮住。可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其中卻有三點原因。第一,古代醫療水準較低,容易誤判,為了防止假死,古人用一張輕薄的黃表紙或白紙把臉蓋上,俗叫“苫臉紙”。

親人離世後,為何要用白布将臉部遮住?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如果人沒有死,黃表紙會因微弱的呼吸而輕微晃動,而且由于黃表紙非常薄,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黃表紙的表面就會被打濕。經過漫長的演變,黃表紙變成了白布,并一直流傳到現在。第二,為了防止細菌擴散。從醫學角度上來看,人死以後,體内的病菌會從口鼻出向外逸散,遮住臉的話,可以防止病菌擴散,也可以防止粉塵進入死者口鼻。

親人離世後,為何要用白布将臉部遮住?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第三,為了不讓親人朋友受驚,或者引起悲傷的情緒。親人死後,親近之人往往會痛不欲生,一見到死者的臉便會想起往事種種;再者,人死後,身體會逐漸僵硬,面部表情會顯得略微猙獰,用白布遮住臉部,既尊重了死者,也避免了驚吓。是以,用白布遮臉的行為完全出自于人道和科學,大家千萬要牢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