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衆所周知“安史之亂”被認定為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點,但是關于安祿山敢發起叛亂“造反”的原因與實力卻衆說紛纭。一些人覺得安祿山代表着北朝以來的番兵番将的勢力,有足夠的軍事勢力來對抗帝國的中央。另一部分人認為安祿山不過是一位封疆大吏,一位政治上的投機者,不足以擊垮帝國。

任何脫離當時條件下的判斷都是耍流氓!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電影《妖貓傳》中的安祿山

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當時的安祿山到底有多少本錢,敢讓他铤而走險!

——最根本的原因軍事制度的改變,給了投機者機會

原本唐帝國的建立時繼承了“關隴集團”的軍國體制,充滿軍事擴張的欲望。這個“關隴集團”實際上就是五胡亂華之後,鮮卑王朝與漢族雜糅之後,留下來的軍政遺産。是賀拔嶽在關隴地區整合的軍事力量,他們定居關中,胡漢雜糅,互相通婚,形成的一個軍事政治集團。有兩種制度是從北魏時期開始伴随着“關隴集團”一直延續到了唐帝國——均田制與府兵制。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唐代建築複原圖,當時的折沖府也許就是這樣

均田制可以了解成國家将無主的田地按人數配置設定給農民耕種。而這些農民就成為府兵,府兵制的主要機構叫做“折沖府”,負責府兵的選拔和訓練,府兵平時在耕田,農隙訓練,戰時作戰。隻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賦役。這樣的軍隊,國家是基本不花錢的。

而軍事擴張的上限和無主土地的減少開始改變原有的府兵制。而武則天時期嚴重的土地兼并最終将均田制徹底崩潰。最終在無兵可用的情況下,唐玄宗開始銳意革新,又改府兵制為募兵制,招募“職業軍人”守衛遼闊的邊疆。一切為戰争考慮的宗旨下,節度使也就随之誕生。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唐帝國中後期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神策軍”,現代人的複原儀仗隊

由于軍事制度的變革引發了一系類的制度反應,由于募兵制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财政壓力,财政經常不能按時供給邊疆。是以節度使的權力開始涉及軍政、财政等等各個方面。

在安祿山起兵之前,唐帝國一共分為十個地方節度使: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唐代天寶時期的十大節度使位置和名稱,根據唐代行政地圖示注

而安祿山當年已經身兼三個地區(平盧、範陽、河東)的節度使職位。

——重要原因國際環境影響,給了投機者時間和空間

在唐帝國建立初期,“關隴集團”開始分化瓦解,但府兵制等一些優秀的經驗被保留。當時突厥異常強大,唐初天下未定之時,各地方勢力紛紛向突厥建立良好關系,這裡包括山西李家、河北窦建德等等。直到唐統一中原後,突厥内部開始渙散,唐帝國迅速介入草原地區。

從此,唐帝國便開始了一段可以左右北方貿易路線的黃金時期。可還是在武則天時期,被周女皇任人唯親的軍事任免給攪亂了,大量的武姓貴胄擔任指揮造成了唐帝國大量軍事災難。直到唐玄宗時期,才重新以武力控制貿易路線。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武則天

但這時,國際趨勢與李世民時期,出現了新的變化。回鹘與吐蕃等勢力在西域崛起,讓從長安出發走河西走廊的貿易路線十分危險。唐帝國不得不轉移貿易路線,從河套地區前往鄂爾多斯高原,這樣西去布哈拉與撒馬爾罕、東去遼東與渤海國。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在傳統的絲綢之路的北面還有草原絲綢之路

在唐玄宗時期的北部有兩個實力強盛的軍事集團。一個是安祿山,叛亂前安祿山已經是平廬、範陽和河東三地的節度使。另一個是以王忠嗣、哥舒翰為首的河西勢力,他們控制着帝國的河西、朔州和隴右三地節度使。坐鎮長安的唐玄宗的帝王之術始終調節着,帝國北方這兩個軍事集團,任何一方的實力明顯超标,就可能造成自己的權威受損。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安祿山借機更好的發展

但就是由于吐蕃與回鹘的強盛,邊防壓力巨大,西部甚至要與阿拉伯-波斯勢力交戰,讓西部駐軍消耗巨大。反觀安祿山,他卻而悄然間在草原貿易路線上茁壯成長。北方的軍事平衡就這樣被打破了。

——開放的格局,給了投機者發展的機會

之前提到唐帝國源自“關隴集團”,而他們的特點之一就是容易産生能打的軍隊,非常善于吸收各類技術,并且由于不完全以血親關系為紐帶的繼承制度,也非常願意吸納任何武裝力量的個體或團體加入。這也是唐帝國開放的原因之一。

由于貿易路線重心的改變,北方草原的民族如:突厥人和粟特人對唐帝國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哪怕一些人已經不是純粹的粟特族群,但也抓住了興起的機遇。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突厥人和粟特人開始在北方加入帝國的軍隊

就像安祿山,也随着這批草原民族一起遇到了發展的機會。安祿山的前半生,就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他的父親是來自中亞的粟特人,母親是突厥的巫婆,父親早年過世。安祿山便随母親改嫁到了一個突厥家庭中。少年時期的經曆,讓安祿山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也掌握了粟特語和突厥語還可以和契丹部與奚部交流。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唐代外國官員人數及其龐大

憑借着自身的本領為唐帝國工作,漸漸的安祿山也混到了大部分外族軍人的最高位置。這既是時代背景的造化弄人,也是帝國既定國策的推動作用。唐帝國長期以來對于外國人和國内居民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

帝國非常歡迎外國人來到唐,因為他們可以帶來貿易、不同的管理和軍事技術,往往受到帝國的重視和不錯的待遇。他們可以在這裡娶妻,但妻子不能跟随出國。這其實也反映了,唐帝國對于國内居民的政策,往往被視為純粹的“生産資料”。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玄奘西天取經其實就是偷渡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帝國統治者管理下的群眾,甚至不能主動與外部世界交流和做生意。我們熟知的玄奘“西天取經”,實際上就是一種“偷渡”行為。

——朝廷文武官員的對立,給了投機者一個理由

在唐玄宗時期,唐帝國剛剛從武女皇任人唯親的軍事亂局中走出來。一批新興的文官集團開始崛起,他們并不屬于傳統的“關隴集團”;也不是“山東勢力”;更不屬于“南方士族”,他們是以楊國忠為代表的皇權附和者。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是楊貴妃的三姐,在楊貴妃的庇佑下顯赫一時。在安史之亂中自殺

在能壓制衆人的李林甫死後,楊國忠與安祿山合謀誣陷其謀反。這讓楊安兩人登上了權力的最核心地帶,但之後兩人便開始上演權力争奪的遊戲。由于在戰功方面,毫無優勢的楊國忠不斷地“告發”安祿山謀反。彼此間的沖突進一步激化,唐玄宗已經調解不了兩者的平衡,終于安祿山以“除掉楊國忠”的名義發動叛亂。

——投機者之是以失敗,是因為局面不是他想象的那樣

随着安祿山的起兵,打破了之前的平衡,他所有的優勢都變了。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投機者安祿山面臨着失敗的命運

安祿山雖然屬于唐帝國的東北番将集團中的一員,但他卻早已經脫離了番将族群,是跟随張守珪開始從軍的。可以說他一直是依靠着唐帝國内部的體制便利獲得地位提升的。這樣的安祿山,在文官集團裡把他當做外族将領,在外族團體中他又不是同類。是以在安祿山的心腹也很少有外族人,大多數也都是漢人。這就導緻了,安祿山其實根本就難有政治基礎,即便是他攻克了洛陽、長安,但隻要唐帝國的皇帝還在他就難有作為。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電影《妖貓傳》中楊國忠已被砍頭

而安祿山起兵借口的“楊國忠”,也在馬嵬驿連同“楊貴妃”一起當做“政治包袱”給處死了。而他所謂建立起來的“大燕”外族人的家園也毫無群衆基礎。就這樣很快的,他就輸掉了輿論。

當唐玄宗一行逃亡巴蜀,糧草從原來的大運河運到洛陽—長安,改道長江逆流運送到巴蜀,避免了洛陽失守後的糧草危機。帝國的内地駐軍也在張巡的上司下阻擊叛軍于睢陽,死死扛住。唐肅宗即位後前往朔方,西北的軍事集團東援反擊叛軍。原本就與安祿山不和的西北軍事集團和番将們成為反擊安祿山叛軍的主要力量。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張巡在睢陽之戰死死拖住了叛軍

國際局勢也有了新的變化,唐帝國的西域勢力開始回撤,吐蕃被郭子儀的疑兵吓退,回鹘大軍加入平叛,甚至是龜茲和于阗的王族也帶着本國軍隊加入平叛。原本邊境緊張的西北河西走廊與西域地區獲得了暫時的穩定。這條貿易路線重新活躍了起來,安祿山又失去了貿易路線。

在經過肅宗、代宗、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之下,安史之亂終被結束。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安史之亂給了唐帝國的沉痛的一擊

安祿山集團的發展,根本上是唐帝國土地兼并後軍事體制變革帶來的;也是國際局勢和國内政治争鬥演變出來的結果。實際上安祿山的叛亂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旦局勢平衡被打破,他的優勢就全消失掉了。唐玄宗原本也以為的安祿山不敢叛亂,可是架不住投機者的豪賭。

安史之亂的破壞性非常巨大,帝國的統治地位不再那樣牢靠。原本就存在政治風險的節度使制,在唐帝國剩下的時間裡變得更加可怕。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就此拉開了序幕。

投機者安祿山為何敢造反?又為何快速被唐帝國覆滅?

跌入曆史深淵的安祿山

安祿山這位政治投機者,也随着他的豪賭跌入了曆史的恥辱深淵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