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被认定为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但是关于安禄山敢发起叛乱“造反”的原因与实力却众说纷纭。一些人觉得安禄山代表着北朝以来的番兵番将的势力,有足够的军事势力来对抗帝国的中央。另一部分人认为安禄山不过是一位封疆大吏,一位政治上的投机者,不足以击垮帝国。

任何脱离当时条件下的判断都是耍流氓!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电影《妖猫传》中的安禄山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安禄山到底有多少本钱,敢让他铤而走险!

——最根本的原因军事制度的改变,给了投机者机会

原本唐帝国的建立时继承了“关陇集团”的军国体制,充满军事扩张的欲望。这个“关陇集团”实际上就是五胡乱华之后,鲜卑王朝与汉族杂糅之后,留下来的军政遗产。是贺拔岳在关陇地区整合的军事力量,他们定居关中,胡汉杂糅,相互通婚,形成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有两种制度是从北魏时期开始伴随着“关陇集团”一直延续到了唐帝国——均田制与府兵制。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唐代建筑复原图,当时的折冲府也许就是这样

均田制可以理解成国家将无主的田地按人数分配给农民耕种。而这些农民就成为府兵,府兵制的主要机构叫做“折冲府”,负责府兵的选拔和训练,府兵平时在耕田,农隙训练,战时作战。只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赋役。这样的军队,国家是基本不花钱的。

而军事扩张的上限和无主土地的减少开始改变原有的府兵制。而武则天时期严重的土地兼并最终将均田制彻底崩溃。最终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唐玄宗开始锐意革新,又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招募“职业军人”守卫辽阔的边疆。一切为战争考虑的宗旨下,节度使也就随之诞生。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唐帝国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神策军”,现代人的复原仪仗队

由于军事制度的变革引发了一系类的制度反应,由于募兵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财政经常不能按时供给边疆。所以节度使的权力开始涉及军政、财政等等各个方面。

在安禄山起兵之前,唐帝国一共分为十个地方节度使: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唐代天宝时期的十大节度使位置和名称,根据唐代行政地图标注

而安禄山当年已经身兼三个地区(平卢、范阳、河东)的节度使职位。

——重要原因国际环境影响,给了投机者时间和空间

在唐帝国建立初期,“关陇集团”开始分化瓦解,但府兵制等一些优秀的经验被保留。当时突厥异常强大,唐初天下未定之时,各地方势力纷纷向突厥建立良好关系,这里包括山西李家、河北窦建德等等。直到唐统一中原后,突厥内部开始涣散,唐帝国迅速介入草原地区。

从此,唐帝国便开始了一段可以左右北方贸易路线的黄金时期。可还是在武则天时期,被周女皇任人唯亲的军事任免给搅乱了,大量的武姓贵胄担任指挥造成了唐帝国大量军事灾难。直到唐玄宗时期,才重新以武力控制贸易路线。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武则天

但这时,国际趋势与李世民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回鹘与吐蕃等势力在西域崛起,让从长安出发走河西走廊的贸易路线十分危险。唐帝国不得不转移贸易路线,从河套地区前往鄂尔多斯高原,这样西去布哈拉与撒马尔罕、东去辽东与渤海国。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在传统的丝绸之路的北面还有草原丝绸之路

在唐玄宗时期的北部有两个实力强盛的军事集团。一个是安禄山,叛乱前安禄山已经是平庐、范阳和河东三地的节度使。另一个是以王忠嗣、哥舒翰为首的河西势力,他们控制着帝国的河西、朔州和陇右三地节度使。坐镇长安的唐玄宗的帝王之术始终调节着,帝国北方这两个军事集团,任何一方的实力明显超标,就可能造成自己的权威受损。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安禄山借机更好的发展

但就是由于吐蕃与回鹘的强盛,边防压力巨大,西部甚至要与阿拉伯-波斯势力交战,让西部驻军消耗巨大。反观安禄山,他却而悄然间在草原贸易路线上茁壮成长。北方的军事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

——开放的格局,给了投机者发展的机会

之前提到唐帝国源自“关陇集团”,而他们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产生能打的军队,非常善于吸收各类技术,并且由于不完全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继承制度,也非常愿意吸纳任何武装力量的个体或团体加入。这也是唐帝国开放的原因之一。

由于贸易路线重心的改变,北方草原的民族如:突厥人和粟特人对唐帝国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哪怕一些人已经不是纯粹的粟特族群,但也抓住了兴起的机遇。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突厥人和粟特人开始在北方加入帝国的军队

就像安禄山,也随着这批草原民族一起遇到了发展的机会。安禄山的前半生,就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的父亲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母亲是突厥的巫婆,父亲早年过世。安禄山便随母亲改嫁到了一个突厥家庭中。少年时期的经历,让安禄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掌握了粟特语和突厥语还可以和契丹部与奚部交流。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唐代外国官员人数及其庞大

凭借着自身的本领为唐帝国工作,渐渐的安禄山也混到了大部分外族军人的最高位置。这既是时代背景的造化弄人,也是帝国既定国策的推动作用。唐帝国长期以来对于外国人和国内居民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

帝国非常欢迎外国人来到唐,因为他们可以带来贸易、不同的管理和军事技术,往往受到帝国的重视和不错的待遇。他们可以在这里娶妻,但妻子不能跟随出国。这其实也反映了,唐帝国对于国内居民的政策,往往被视为纯粹的“生产资料”。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玄奘西天取经其实就是偷渡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帝国统治者管理下的民众,甚至不能主动与外部世界交流和做生意。我们熟知的玄奘“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一种“偷渡”行为。

——朝廷文武官员的对立,给了投机者一个理由

在唐玄宗时期,唐帝国刚刚从武女皇任人唯亲的军事乱局中走出来。一批新兴的文官集团开始崛起,他们并不属于传统的“关陇集团”;也不是“山东势力”;更不属于“南方士族”,他们是以杨国忠为代表的皇权附和者。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在杨贵妃的庇佑下显赫一时。在安史之乱中自杀

在能压制众人的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陷其谋反。这让杨安两人登上了权力的最核心地带,但之后两人便开始上演权力争夺的游戏。由于在战功方面,毫无优势的杨国忠不断地“告发”安禄山谋反。彼此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唐玄宗已经调解不了两者的平衡,终于安禄山以“除掉杨国忠”的名义发动叛乱。

——投机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局面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随着安禄山的起兵,打破了之前的平衡,他所有的优势都变了。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投机者安禄山面临着失败的命运

安禄山虽然属于唐帝国的东北番将集团中的一员,但他却早已经脱离了番将族群,是跟随张守珪开始从军的。可以说他一直是依靠着唐帝国内部的体制便利获得地位提升的。这样的安禄山,在文官集团里把他当做外族将领,在外族团体中他又不是同类。所以在安禄山的心腹也很少有外族人,大多数也都是汉人。这就导致了,安禄山其实根本就难有政治基础,即便是他攻克了洛阳、长安,但只要唐帝国的皇帝还在他就难有作为。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电影《妖猫传》中杨国忠已被砍头

而安禄山起兵借口的“杨国忠”,也在马嵬驿连同“杨贵妃”一起当做“政治包袱”给处死了。而他所谓建立起来的“大燕”外族人的家园也毫无群众基础。就这样很快的,他就输掉了舆论。

当唐玄宗一行逃亡巴蜀,粮草从原来的大运河运到洛阳—长安,改道长江逆流运送到巴蜀,避免了洛阳失守后的粮草危机。帝国的内地驻军也在张巡的领导下阻击叛军于睢阳,死死扛住。唐肃宗即位后前往朔方,西北的军事集团东援反击叛军。原本就与安禄山不和的西北军事集团和番将们成为反击安禄山叛军的主要力量。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张巡在睢阳之战死死拖住了叛军

国际局势也有了新的变化,唐帝国的西域势力开始回撤,吐蕃被郭子仪的疑兵吓退,回鹘大军加入平叛,甚至是龟兹和于阗的王族也带着本国军队加入平叛。原本边境紧张的西北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获得了暂时的稳定。这条贸易路线重新活跃了起来,安禄山又失去了贸易路线。

在经过肃宗、代宗、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之下,安史之乱终被结束。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安史之乱给了唐帝国的沉痛的一击

安禄山集团的发展,根本上是唐帝国土地兼并后军事体制变革带来的;也是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争斗演变出来的结果。实际上安禄山的叛乱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旦局势平衡被打破,他的优势就全消失掉了。唐玄宗原本也以为的安禄山不敢叛乱,可是架不住投机者的豪赌。

安史之乱的破坏性非常巨大,帝国的统治地位不再那样牢靠。原本就存在政治风险的节度使制,在唐帝国剩下的时间里变得更加可怕。一个藩镇割据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投机者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又为何快速被唐帝国覆灭?

跌入历史深渊的安禄山

安禄山这位政治投机者,也随着他的豪赌跌入了历史的耻辱深渊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