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高宗廢後,武則天第二次應對政治危機的戰役,上官儀成了祭品

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在廢王立武事件渡過第一次政治危機并取得最後勝利後,坐穩了皇後的寶座,并能夠輔佐皇帝參與朝政,自己的親生兒子也被立為太子,她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最尊貴、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了。

這時武則天32歲,如果就此收手,安心輔佐丈夫,再用心培養兒子,武則天就是中國古代最标準的賢後之一了。

但權力就是一劑最猛烈的毒藥,曾經掌握權力的人,很難能夠心甘情願的放棄,這也逼迫武則天一步一步走到了權力的頂峰。

不久之後,武則天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政治危機,這次是她的丈夫李治發起的。

唐高宗廢後,武則天第二次應對政治危機的戰役,上官儀成了祭品

(二聖臨朝,武則天應該在簾子後面)

【龍朔二年,李治和武則天夫妻關系的七年之癢】

龍朔二年(662年),是武則天當上皇後後的第7年,也是痛打長孫無忌等落水狗取得全勝後的第三年,李治和武則天的關系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

仿佛夫妻之間感情方面的七年之癢一樣,李治和武則天這對因為“愛情”而走到一起的政治伴侶,在正式确定關系後,也出現了七年之癢,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武則天為李治生下了二人的第四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李旦;

其次,許敬宗請求退休,獲得準許,實職變成虛職;

第三,11歲的皇太子李弘第二次被賦予監國任務。這幾年李治安排了一大批人輔佐太子,具體政務由戴至德、張文瓘等人輔助,還有許敬宗、上官儀等一批人幫他編書,一年前博采古今文集編撰的五百卷《瑤山玉彩》剛剛面世,李弘這個小孩子算是總編。

第四,原本是中書省副職(西台侍郎)的上官儀加了宰相銜,加上前一年進入宰相班子的張文瓘,曾經擔任過太子李弘東宮署官的人當中,已經有兩位進入宰相班子了。

這些事件貌似沒有聯系,如果加上第二年發生的宰相李義府被免官發配到外地,整個事件可能就清楚了。

唐高宗廢後,武則天第二次應對政治危機的戰役,上官儀成了祭品

(許敬宗)

許敬宗是傾向于武則天的投機分子,李義府是武則天的堅定支援者,上官儀和張文瓘是李治從太子屬官當中提拔起來的宰相,是太子李弘的天然支援者。

龍朔三年,武則天雖然仍為皇後,李治雖然一直病重頭暈目眩不理朝政,但李治已經完成了一個布局,剪除了武則天的羽翼,并準備限制武則天的參政權力。

是什麼使李治有了這種想法史書并未記載,僅有幾百年後宋人司馬光《資治通鑒》當中有過一些分析性的文字,考慮到司馬光在對武則天評價方面的存在一定偏見,這些文字隻能算是一個參考,而不能作為實際證據。

“初,武後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上排群議而立之;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

(《資治通鑒》)

但實事求是講,我個人認為這次司馬光的分析還是比較合理的。李治和武則天夫妻二人,在共同完成了清除長孫無忌一系之後,就進入了共掌權力的階段。李治既然覺得當年長孫無忌是貫徹自己意志的阻礙,武則天也同樣會成為阻礙。

尤其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是天下權力第二大的人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認為李治也是她的阻礙。也就是說,這段時間的武則天失去了之前對李治的曲意逢迎,開始準備與李治平起平坐了,從主從關系轉變為平等關系,這是李治難以接受的。

唐高宗廢後,武則天第二次應對政治危機的戰役,上官儀成了祭品

(唐高宗李治)

【史書上如是說】

整個事件在《舊唐書》隻有個莫名其妙的結局,前太子李忠與宦官王伏勝勾結,因上官儀也曾擔任過李忠的東宮屬官,許敬宗就把上官儀牽了進來,上官儀是以全家被殺。

《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上記載了事件的原因,說武則天召集方士入宮

“為厭勝之術”

,也就是詛咒某人,被宦官王伏勝發現并向李治告發。李治于是大怒,召見上官儀準備廢掉武則天的皇後位置。

而武則天在宮中黨羽衆多,得知此事後找到李治辯解,

“上羞縮不忍,複待之如初;猶恐後怨怒,因绐之曰:‘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于是上官儀被殺。

這段曆史明顯存在很多問題,按《舊唐書》記載,李忠當時被貶到黔州(現重慶彭水),被關押在當年李承乾的宅子裡,基本上不可能與長安還有什麼聯系。

如果按《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記載,邏輯上有不合理之處。武則天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地位全部來自她的丈夫李治,她搞“厭勝之術”目标是李治是不符合邏輯的,李治如果當時死掉,對武則天毫無益處。

唐高宗廢後,武則天第二次應對政治危機的戰役,上官儀成了祭品

【一步一個台階,是李治逼迫武則天又進了一步】

是以,結合三方資料,放棄細節描寫,隻根據結論分析動機,這次事件的邏輯鍊條應該是這樣的:

李治和武則天在共同處理了長孫無忌一派之後,二人之間因為權力配置設定問題産生了沖突。李治開始培植太子李弘的班底,并為李弘樹立在士人當中的地位。同時,李治開始對武則天的支援者許敬宗和李義府下手,以圖剪除武則天羽翼。

武則天不甘心放棄權力,奮起反擊,并取得了全勝,而上官儀成了武則天這一次政治危機的祭品。

至于李治為什麼會向武則天屈服,無非是幾種可能,李治的身體狀況不允許,李治的軟弱性格被迫屈從,李治與武則天感情基礎仍然存在,或者三者兼而有之。甚至,極小機率情況下,武則天可能已經軟禁了李治。

總之,武則天第二次渡過了她通往女皇之路上的政治危機。

唐高宗廢後,武則天第二次應對政治危機的戰役,上官儀成了祭品

之後的武則天才真正開始與李治平起平坐,也是在此之後,武則天可能才開始有了成為大唐第一人的想法。

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于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内外稱為二聖。帝欲下诏令天後攝國政,中書侍郎郝處俊谏止之。”

(《舊唐書》)

《資治通鑒》上說的更嚴重,

“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

,李治已經成了武則天的傀儡。

武則天為了慶祝勝利,與李治共同去了泰山封禅,二人還在濟南靈岩寺會見了各藩屬勢力首領。并且,武則天修改了封禅儀式,由皇後主持亞獻。

泰山封禅是武則天真正掌權的一個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武則天是輔助李治行使皇權,之後,就變成了武則天代替李治行使皇權了。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曆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曆史,歡迎關注和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