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國民黨作為近代抗日戰争我方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擊日軍過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其中以1938年國民黨軍隊培養出來的第五軍為主,這支軍隊是蔣介石在國民黨成立之初建立起來的,主要以先進的裝甲裝置為戰鬥力,在抗日期間,昆侖一戰,名聲大振,成為日後國民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支柱。

這支部隊在後來先後又參與了緬、滇等戰役,為我國地域外來侵略,争取邊境和平作出重要貢獻,在這支軍隊中揚着五位将軍的威名,他們分别是
鄭洞國、廖耀湘、邱清泉、杜聿明和
戴安瀾
。
其中的戴安瀾将軍在一場戰役中犧牲了,那麼其餘的幾位将軍後來如何了?
一、文武雙全邱将軍,最終于淮海之上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名據說文武雙全、學識淵博的将軍——
邱清泉。
邱将軍曾就讀于黃埔軍校,在軍校順利畢業後,邱将軍便來到了德國學習深造,在抗戰打響後,便被急召回國,擔任了國民黨軍隊中以機械為作戰武器的師長。在後來的昆侖一戰,邱将軍憑借他身後的文化功底和傑出的軍事才華打了漂亮的一仗。
後來,
邱将軍屢次同我方共産黨軍隊産生摩擦,在此期間的表現深得老蔣青睐,
但即使是再優秀的人才,在風雲莫測的戰場上難免會有意料不到的時候,在一次豫東戰場上,邱清泉率領的軍隊大敗,被老蔣責罵後憤懑不平回到家鄉。
蔣介石軍隊中少了這麼一名傑出的悍将,在後來的戰役中打得十分賣力,情急之下多次召回邱清泉回來為軍隊賣命,還讓邱清泉在第二兵團任職,可是在後來的戰争中,由于淮海局勢惡劣,我方遲遲不占優勢,在敵軍的猛烈進攻下,
邱清泉最終犧牲在淮海戰役上。
二、主編機械師團,為戰局所迫被俘
其次,來看看曾經就讀于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中一名才華橫溢的将士——
廖耀湘。
廖耀湘作為六期學員,雖然入學時間晚,可勤能補拙,在同期學員中算是出類拔萃的一員。不僅如此,
廖耀湘曾在法國學習深造,學習西方機械和騎術,
在被召回國後,蔣介石直接将他安排在了第五軍團,主編機械。
廖耀湘在國民黨中所做的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打造了一隻王牌軍隊——六新軍。
為何稱之為王牌?
一方面,軍隊以西方先進裝備為主要作戰武器,另一方面,這支隊伍在後來的東北戰場上表現十分出色,可遺憾的是,在遼沈戰場上,軍隊被剿滅,廖将軍被敵方俘獲。
接下來這位,是一位較前兩位來說,地位更甚于他們之上的一位人物—
—杜聿明
。杜聿明同樣作為黃埔軍校的畢業生一員,卻是最早期的一批學員之一,作為學長,前輩,杜聿明在解放戰争中的彪悍實力也讓蔣介石十分重視。他曾參與過許多解放戰争,在後來的遼沈、淮海戰場上都有他的身影。可惜,最終在淮海一役中被抓獲。
三、國共交鋒走投無路,決心投靠中國共産黨
最後一位,同樣也是黃埔軍校較為年長一輩的畢業生——
鄭洞國。
關于鄭洞國考上黃埔軍校的途徑,說法不一。但無論如何,鄭洞國的戰争實力都是被蔣介石所倚重的,在各個戰場上,鄭洞國的表現實力出色,在後來率領的一隻軍隊中擔任師長一職。
然而,在解放戰争期間,某次與我方軍隊交戰時處于劣勢,被逼得走投無路之下就決心投靠我黨成了中國共産黨一員。
總結
:作為我國在抗日戰争時期作出突出貢獻的将士們,即使身處的立場不同,最終分道揚镳,卻也難以掩蓋他們曾經在抗日戰場上頑強拼搏、為保衛中華民族的未來奮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曆史的變革與時代的發展,我将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