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被臣子們謀殺的麼?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大明皇朝的第十任皇帝。在曆史中武宗的名聲很差,差不多是荒唐天子的代名詞。有關其嬉遊天下、縱情聲色的故事數不勝數。除此之外圍繞武宗的疑雲也很多,除了其身世之謎外,最大的就是他的死亡原因。

(武宗身世之謎:明武宗朱厚照為什麼會被懷疑不是朱家血脈)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被臣子們謀殺的麼?

明武宗朱厚照 畫像

關于武宗的死,大多數人的印象應該是這樣的。正德十五年,武宗率大軍南下平定甯王叛亂後,返京路過清江浦。在駕舟遊玩過程中,不慎落入水中,很快就身體染重病。傳回京師後也不好轉,于第二年三月,駕崩于豹房。

是不是武宗身子骨太弱,經不起折騰?在武宗南下前,他剛巡邊從宣府傳回京師。《明武宗實錄》記載:

帝東西遊幸,曆數千裡,乘馬,腰弓矢,涉險阻,冒風雪,從者多道病,帝無倦容。

從這些記載上看,武宗的身體似乎并不弱。而且武宗落水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給人的感覺是,他并沒有什麼大問題,也似乎在旁證這一點。

《明武宗實錄》中記載明武宗是在正德十五年九月十五日落水,十月初六抵達天津衛。武宗在天津停留了十天後移駕通州。他在通州停留的時間就更長了,十二月二十日才返京。

如果武宗落水後就重病,不趕快傳回宮中調養,在京師外圍呆這麼久,做什麼呢?為什麼待這麼久《明武宗實錄》和《明史》給出了幾乎相同的原因。武宗不打算返京,而是準備率軍再次巡視宣大。

傳者皆以江彬将複邀上北幸,故欲速決此獄雲。-- 《明武宗實錄》

扈歸通州,時江彬握兵居左右,慮帝晏駕已得禍,力請幸宣府。-- 《明史》

《明武宗實錄》裡說的“獄”指的是甯王謀逆案。按常理甯王應該被午門獻俘之後再處置,但是武宗把甯王帶到通州後突然就處決了。有可能他真的是不打算返京了。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被臣子們謀殺的麼?

故宮午門 明清兩朝軍隊得勝還朝都在這裡舉行獻俘儀式

不論是出于何種考慮計劃的北巡,起碼武宗自己覺得此時的身體狀況應該是沒有大礙的。後來武宗是被禦醫吳傑說服(請注意這點),于十二月二十日返京調養。

武宗返京當日還在正陽門搞了入城獻俘儀式,身體狀況似乎是不錯的。但是前面也已經說到過,一般獻俘是在午門搞盛大儀式。禮部也确實拟定了一個正式的獻俘儀式,但是“上可其奏,值上弗豫,弗果行”,愛好熱鬧、玩樂的武宗為什麼取消,大機率是身體不允許。

上戎服乘馬立正陽門下,閱視良久乃入。-- 《明武宗實錄》

返京後的武宗身體就開始出現異常了。十二月二十三日武宗在大祀天地時,突然發病吐血,隻得中斷儀式傳回宮中(這旁證了吳傑的看法是正确的,後文有詳細說明)。

二十八日武宗身體似乎好轉,開始出席朝會。正德十六年正月初一,武宗還親自拜見張太後,并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賀。但是實錄裡有一句“上力疾視朝”,也就是說武宗可能是在強撐。

此時群臣對武宗的身體也沒什麼太多的擔心,刑科給事中顧濟還勸武宗“其餘淫巧雜劇之伎,仿生敗德之事,一切屏去。”如果這不是武宗明知大限将至最後的放縱,起碼也能說明他自我感覺沒什麼大礙。

三月初七,武宗釋出诏令“以三月十五日殿試。”這個指令也再次旁證了武宗起碼自我感覺身體良好,因為殿試是一個大型儀式,前前後後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然而殿試的前一天,武宗在豹房駕崩了。很多人從武宗這個死亡過程來看,覺得武宗死亡得太突然,進而認定他是死于謀殺。

第一個被懷疑的人是江彬。原因似乎不複雜,王守仁平定甯王叛亂後,在甯王府裡搜出了甯王自己記錄的賄賂朝臣的名單,裡面有江彬的名字。江彬因怕事洩自己被牽連,決定铤而走險,下毒謀害了武宗。

咋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但是這又經不起推敲。

首先,土木堡之變後,武官集團已被文官們打壓和控制(軍隊出征武官已經不能做統帥了)。沒有武宗的寵信和支援,江彬在文官眼中什麼都不是。别說在朝堂上和文官們分庭抗禮,連和朝廷大員們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被臣子們謀殺的麼?

畫作中文武官員的差異一目了然(紅衣背身者為監軍宦官)

江彬謀害武宗不是自絕後路嗎?事實也确實如此,武宗駕崩之後,權勢滔天的江彬迅速就被楊廷和捉拿下獄了。

其次,武宗駕崩前江彬已經被楊廷和支到通州去了。如果江彬真的想謀害武宗,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下手。他如果真的铤而走險要弑君,起碼得挑他軍權在握并在京師的時候動手。因為弑君之後不能趁勢控制朝堂,等于自殺。

最後,說江彬因受賄名單而生弑君之意,也有些牽強了。那份名單上不是隻有他一個,還有一百多号人,連楊廷和都在其中。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萌生出弑君之意?

至于說江彬是為了擷取更大的權力才謀害武宗,這就更沒有道理了。他的權力和地位完全來自武宗,真想要更大的權力,起碼得先保證武宗活得好好地。

第二個被懷疑的人是楊廷和。他弑君的理由可比江彬充分多了。

武宗一朝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皇帝和文官集團的嚴重對立。武宗一直不滿于文官集團對皇權的侵蝕。武宗先是利用劉瑾等宦官來壓制文官,後又效仿成祖用武将和軍權來壓制文官。

是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不甘就範,就毒殺了武宗。廈門大學的傅小凡教授對此有過精彩論述:

皇帝朱厚照的突然駕崩,使得皇帝重掌朝廷軍事大權,和重建武将勢力的努力夭折了。同時朱厚照沒有兒子,迎立外藩的權力就完全掌握在楊廷和的手中,必然會給文官集團勢力的進一步膨脹帶來機會。是以,皇帝朱厚照的突然駕崩,最大的受益者正是文官集團,當然也包括楊廷和自己。綜合以上幾個理由,我認為,皇帝朱厚照落水隻是個意外,雖然朱厚照是以感冒發燒,或者得了急性肺炎,卻給以楊廷和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提供了絕好的機會。楊廷和先以治病為借口,控制了皇帝的行動,甚至将皇帝軟禁起來。然後,在楊廷和的授意之下,經過太醫的精心調治,最終,年僅三十一歲的皇帝朱厚照駕崩了。朱厚照的死意味着,皇帝與文官集團争奪權力的鬥争,以文官集團取得完勝而告終。

看上去動機很充分,但是筆者覺即便是有這個想法,也不會實施。因為他控制不了弑君之後的結果。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被臣子們謀殺的麼?

首先,楊廷和就沒有權利指定嗣皇帝。太祖欽定的《皇明祖訓》對于皇位繼承人有明确的規定“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其次宮中還有張太後,張太後為什麼要由着楊廷和乾坤獨斷?

實際上武宗在病危的時候朝廷上下已經非常清楚誰将繼位了。最後楊廷和和張太後鼓搗的遺诏也一樣把這個理由說得非常清楚。

說明:這裡說點題外話,類似的情況明末也出過一次。崇祯殉國後他的三個兒子也失蹤,明朝又一次面臨皇帝絕嗣的問題。本來按照宗法該福王(萬曆寵妃鄭貴妃的兒子)的兒子登基,當時東林黨不願意(因為當年争國本結了仇)。結果折騰出 “定策” 事件出來,最後搞得朝局一片混亂,南京小朝廷就毀在這個問題上。詳見:南明的速亡中,史可法是如何為其挖掘墳墓的

是以新皇帝不會承認他的擁立之功,嘉靖皇帝本人就從來沒有認為皇帝的位置是楊廷和或者張太後給予他的。他認為按照禮法、宗法、道理,就該他做皇帝。

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聰明仁孝,德器宿成,倫序當先。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于文廟......

無法指定新皇帝的情況下,楊廷和怎麼知道,新皇帝對文官們是什麼态度?新皇帝是不是比武宗更容易對付?難道用全族身家性命去賭一把麼(弑君是滅族的重罪)?

實際上明朝就沒有皇帝喜歡文官(也就仁宗稍微好點),不和他們對着幹的。隻是不同的皇帝鬥争的能力和手段不同罷了。

其實楊廷和是武宗的老師,兩人的個人關系一直挺好(武宗出巡都把朝政托付于楊廷和)。換了新皇帝,還用不用你都要兩說。

事實上其後登基的嘉靖皇帝,頭幾年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鬥楊廷和,更重要的是嘉靖朝文官的地位遠遠不如武宗朝(嘉靖事實上将文官們變為了自己的奴仆)。你說是楊廷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還是說他弑君另立,隻是後人給他強扣的帽子?

最後嘉靖整治文官集團可是無不用其極,一個李福達案他都能上綱上線的不斷擴大。如果楊廷和(或者别的文官)真的弑君,嘉靖會放過這個機會麼?

那麼武宗到底是什麼原因,突然就病故呢?有人在《明孝宗實錄》和《明武宗實錄》,找到了一條線索。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内閣大學士劉健等進言:“今冬以來因東宮進藥,上廑聖慮,數日之間奏事益晚,今經兩月未複前規。”《明孝宗實錄》

也就是說這年冬天,朱厚照患病,治了兩個月才好轉。除此之外,正德二年、四年均有朱厚照冬季患病,累月方才好轉的記錄。也就是說朱厚照因自身生理原因有病根,極易在冬季複發。

朱厚照做太子的時候,孝宗為了照顧他的身體,特旨免其冬季接受群臣拜賀。這也旁證了他的身體冬季容易患病。

朱厚照落水隻是誘因(可能是肺部嗆水導緻的感染或者發炎),到了冬季導緻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當時禦醫吳傑說服武宗留在京師的理由就是“疾亟矣,僅可還大内”。

吳傑這話說通俗點就是趕快安排後事。這個吳傑不是普通禦醫,他長期服侍在朱厚照身邊,可以說對朱厚照的身體非常了解,他看出朱厚照的實際病情比表面看上去要嚴重得多。朱厚照也很信任他,不然吳傑勸他返京他也不會聽。

除了吳傑之外,另一個禦醫盧治也給出了相同的結論。他在勸說武宗時甚至說出了“願定皇儲,以安國本”,這驚世駭俗的話。吳傑和盧治都隻是禦醫,不是内閣大學士。不是對自己的診斷有相當地把握,他們是不敢說這些犯忌諱的話的。

是以說不少人認為,朱厚照因身有無法治愈的病根,最終發展成了絕症。隻是他最後幾個月的病情表現出來的樣子,加上朱厚照自己強撐的原因,讓當時一些不懂醫術的人誤以為他病情不重罷了。

關于朱厚照的身體底子到底好不好,也有朋友給出了别的旁證。首先他的弟弟(一歲)、妹妹(四歲)均夭亡。其次明朝曆代帝王畫像中,武宗是最為羸瘦的一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