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今年,武漢全力建立“東亞文化之都”,文化場館從點到面到網不斷完善,悉心建構的“12分鐘文體圈”讓市民步行12分鐘就能抵達“詩與遠方”。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人們向往她的人文曆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世人皆知。

人們贊美她是“大學之城”,百萬大學生聚集于此,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等為人們提供精神滋養。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其實,這座城市比想象更精彩

底蘊豐厚,充滿青春活力

多彩絢爛,彰顯大城氣象

傳統又現代

古老正青春

正是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2021年12月19日,由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武漢釋出、長江網舉辦的“Hold住武漢城脈 武漢百家文化場館巡禮”第四期活動順利舉行,20名成員組成的市民觀察團探訪漢陽琴台中央文化區,巡禮最美文化場館,體驗魅力綻放的人文漢陽。

第一

武漢琴台音樂廳

月湖之畔,漢江之濱。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這裡是武漢的藝術殿堂,有金色的舞台、優美的琴聲;這裡是琴台音樂廳,通向世界頂尖藝術的橋梁。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琴台音樂廳陪伴武漢人已有12年了,很多武漢人對之都挺熟悉。

“我第一次聽久石讓音樂就在這裡!”“我第一次來這裡看的是歌劇《我是貓》。”……大家七嘴八舌地回憶起自己與琴台音樂廳的“第一次”。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市民觀察團由琴台音樂廳專業講解員帶隊,不僅給大家科普了“2300萬的鎮廳之寶管風琴”,而且還帶大家參觀了“藍色海洋”的小音樂廳。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的确,琴台音樂廳給武漢人打開了璀璨的藝術之門,讓大家在視聽盛宴中感受藝術大餐。

近期就有幾場表演備受期待:12月26日晚7時30分,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和《聆響·行歌》音樂朗誦會品牌發起人徐濤齊聚江城,帶來《聆響·行歌—極緻之美音樂朗誦會》朗誦音樂會。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還有3場不同風格的新年音樂會不可錯過:12月30日是國樂新年音樂會,弘揚民族文化。1月1日、2日是藍色多瑙河等經典圓舞曲新年音樂會。

第二

古琴台

始建于北宋年間的古琴台,吟唱着楚人的浪漫情懷,一曲高山流水跨越千年。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在古琴台,市民觀察團依次走訪印心石屋碑、琴台碑、知音樹、滄浪亭等景點。

伯牙和子期在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現場聽專業古琴老師彈奏琴曲《流水曲》《平沙落雁》。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兩首曲子下來,衆人現場感受“琴瑟和鳴覓知音”的那份風雅與情懷。

6歲的王洛櫻小朋友,學古筝半年,“我也想跟阿姨一樣把琴彈奏得特别好!”王洛櫻爸爸說,孩子最近學琴有點疲态,但看了古琴演奏,孩子頗受鼓舞,感覺收獲很大。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觀察團成員之一、曆史學專業的博士生張昕冉表示,很驚喜在現場學到許多古琴知識。“以往對曆史的了解都是通過書本,而這次活動,我得以親身感受武漢曆史的變遷,品味曾經的滄桑歲月,讓我對武漢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

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

走到鐵門關和晴川閣,時光一下子慢了下來。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斑駁的城牆古磚,躍動的飛檐拱角,一瞬閃回千年之前。這就是有“三楚勝景”之稱、與黃鶴樓同望一江水的晴川閣。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據史料記載,晴川閣最早為明嘉靖年間,取唐朝崔颢《黃鶴樓》中的“晴川曆曆漢陽樹”句意命名。現為晴川閣 · 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集文物古建與園林風景于一體。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據講解員介紹,每年中秋節舉辦的“晴川中秋詩會”,展示古典詩詞、中國書畫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産等,讓更多的人認識并了解晴川閣。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相比黃鶴樓的人聲鼎沸,這裡清雅淡泊。

在講解員帶領下,市民觀察團将走訪禹稷行宮、鐵門關、晴川閣等三大主體建築,尋根大禹文化。2021年,武漢大禹治水傳說被列為第五批國際級非遺項目。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憑欄遠眺,江濤滾滾東逝,漢水長江泾渭分明。這座城市最低調也是最宏偉的雙層公鐵兩用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就在眼前;另外一側,紅色的晴川橋,恰似彩虹卧波,隐身一側。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禹稷行宮始建于南宋,傳說此處曾是大禹治水成功之地,也是曆代武漢人紀念大禹的地方。”在文化沙龍分享會上,晴川閣館展覽陳列部主任張引娣侃侃而談,“景點設有大禹文化博物館,以展示大禹治水精神,目前已成為武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千年來,武漢人民繼承大禹精神,與洪水鬥争。因水而建的名樓晴川閣,也是現代武漢力量的見證。”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剛修繕完的晴川閣,即将于月底開門迎客。

重新迎客的晴川閣更讓人期待。據介紹,在元旦春節期間,館内拟推出“金樽玉壺——酒文化藝術展”,觀展賞景尋古迹,将是讓人難忘的體驗;還将有各種茶文化藝術展會與大家見面。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第四

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

“一個葉開泰号,半部中醫藥史。”

始創于1637年的“葉開泰”,解放前便享有“初清三傑”“中國四大藥号”之一的美譽,其實它是武漢人熟悉的健民集團的前身。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葉開泰中醫藥博物館,是武漢開放的第一家中醫文化博物館,以384年曆史的中醫藥老字号“葉開泰”為底蘊,集非遺文化、非遺技藝、中醫藥傳統文化、國家級省級中醫診療、中醫特色旅遊等于一體,融古色、古香、古韻于一身的中醫藥綜合體。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館内收藏着各個曆史時期的中醫藥文物、醫藥相關書籍、字畫、臘葉标本、浸漬标本、貴細藥材标本、院史文物等。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博物館以現代化的展陳語言、科普的表達方式,講述了中醫藥發展史。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攝影愛好者“羅班長”說,“作為一個道地武漢人,也是第一次來到‘葉開泰’,濃濃中藥味,曆史底蘊很深,而且古香古色,取景特别美。”

長江網出品統籌:張萌 策劃:肖周璇 田俊威 文字:吳郁純 餘坦坦 攝影:陳峰 呂詩文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古老又現代,漢陽琴台青春ing

來源 |長江網

編輯 | 葉諱麗

文章經授權釋出 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