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義賣活動設立在600号畫廊内。本文圖檔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作為精神科醫生,我們時常想着,能不能為患者做些什麼,讓他們能在出院後更好地融入社會、走向社會。”12月21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康複科主任潘桂花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

從12月10日至12月30日,位于徐彙區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600号畫廊”内,持續推出一場手工作品義賣,這些作品包含布藝、串珠、彩繪、書畫等,它們均來自醫院裡的精神康複患者之手,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仍在住院治療中,另一部分為日間康複患者。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精神康複患者的手工、書畫等作品。

“在我們醫院,醫務人員們不喊他們‘患者’或是‘病人’,而是喊他們‘學員’或者是‘休養員’,我們的這次活動名稱也叫‘休養員手作義賣’,這樣的義賣活動已經持續了四年,以往每年僅舉辦一天,今年我們延長到20天,火爆程度也超出我們的想象。”潘桂花說,在12月10日活動首日,一個小時内就賣出了100多件作品,而10天來義賣出的作品金額達到4000多元,前來購買手工作品的人中有醫護人員及其家屬、醫院從業人員,也有附近居民以及前來參觀“600号畫廊”的社會大衆。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手作中不少為布袋藝術作品,上面畫滿可愛的卡通圖案,還有用彩色珠子串成的小熊擺件、鑰匙圈等,以及手工粘貼的馬賽克花瓶、十字繡、筆筒等,價格多在20-50元不等。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褚先生是此次活動的志願者,也曾是一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如今在出院後仍在持續開展康複治療,是醫院的日間康複患者。

“每個工作日早上9點半到下午3點,我都會來這裡報到,參與康複治療,這裡的康複治療包含運動治療、音樂之旅、繪畫和書法治療等,也可以來這裡閱讀或制作手工等,一天的活動都很豐富,非常快樂,我也認識了很多朋友。”褚先生說,之是以來參加這次義賣,是希望自己的書法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他曾在小時候學過一陣子書法,這次義賣的上千件手工作品中,就有他的15幅書法作品,其中有佛經對聯、虎年春聯等。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褚先生表示,自己畢業于上海一所高校英語專業,進入社會工作後一度因工作壓力大,患上了精神疾病。“回想起那時的自己,情緒時而亢奮、時而低落,看了醫生後才發現,自己是患病了,在這裡經過5年治療,目前病情已經穩定。”褚先生坦言,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能早日走上社會,盡快地融入社會。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潘桂花表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肯定,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能得到社會大衆的肯定,我們這裡的‘休養員’也不例外,他們在曆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已經具備了自我照料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也希望自己能盡快地走向社會,像普通人一樣正常工作、學習。”

來自醫院的行政人員賀悅是諸多購買者中的一位,她購買了2個帆布袋,“布袋做工精美,也很實用,我給自己買了一個,給我女兒也買了一個,這樣的義賣很有意義,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一活動,消除大衆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增進社會大衆對精神疾病的了解。”

精神病人在這裡被稱為“休養員”,他們的手工作品正在義賣

一名治療長達20年的“休養員”寫的一副對聯,上下聯文字的諧音為7個音符和阿拉伯數字,創意十足。

潘桂花進一步表示,随着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大衆對于精神疾病的認知也在逐漸提高,“今年義賣活動的火熱舉辦,給了我們更多信心,我們也希望這類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為‘休養員’搭建一個平台,讓他們在康複過程中就能逐漸融入社會。”

而對于義賣所得的錢款,潘桂花說,将會通過第三方組織即來自街道的社工統計好後,最終交給原創作者——“休養員”手裡,“最終我們也想讓他們知道,自己制作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有很多人喜歡他們的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