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蓮怎麼成了賈雨村的恩人了呢?這事要從頭說起。
原來,在蘇州城的仁清巷,有一個人叫甄士隐。他的居所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隐于鬧市之中。他的生活如同古人所言,詩酒趁年華,每日裡賞花品酒,吟詩作畫,與世無争。
這一日,甄士隐正在書房中沉醉于古籍之中,不覺間困意襲來,朦胧中仿佛看見一位仙風道骨的和尚與道士悠然走來。
道士微笑着問:“施主,忙些什麼呢?”
和尚輕搖蒲扇,答道:“不過是為了塵世間的一段情緣。在仙界靈河之畔,有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恩,得以修煉成人形。如今神瑛侍者欲下凡曆劫,绛珠仙子也願随他而去,以一生之淚償還灌溉之恩。”
道士點頭笑道:“如此說來,我們也不妨趁機點化幾個有緣人。”
甄士隐聽得如癡如醉,心中好奇難耐,忙上前施禮問道:“二位仙師,所言何事?那蠢貨又是何物?願聞其詳。”
和尚微微一笑,神秘莫測:“天機不可洩露。”
說話間,和尚從袖中掏出一塊美玉,遞給甄士隐:“不過,貧僧可讓施主一睹‘蠢貨’真容。”
甄士隐接過美玉,隻見上面镌刻着“通靈寶玉”四個大字,字型流暢,氣勢非凡。他正欲細看,和尚卻已收回玉石。
此時,一陣清風拂面,甄士隐擡頭望去,隻見一座石頭牌坊屹立眼前,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牌坊兩側的對聯更是引人入勝:“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甄士隐心中一動,似乎領悟到了些許深意,但又被一聲炸雷驚醒,原來隻是南柯一夢。他醒來後,心中不禁泛起漣漪。
日暮時分,甄士隐家的庭院中,奶媽輕輕抱着小英蓮走來。老甄心中郁悶無比,瞥見女兒天真無邪的笑容,他心中稍微寬慰了些,便接過孩子,決定帶她到街上散散心。
街道兩旁,店鋪琳琅滿目,行人絡繹不絕。然而,在這繁華的街景中,一個和尚與一個道士的出現,打破了這份甯靜。他們的形象頗為奇特:和尚頭頂瘡疤,赤足而行;道士則是一頭蓬亂,步履蹒跚。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和尚口中念念有詞,每一句都像是針對甄士隐父女。
老甄的心猛地一沉,他感受到了一種不祥的預兆。
道士随後補充道:“我們分手吧,等一百年後,我們一起到太虛幻境去把那些人的名字給勾掉!”話音剛落,兩人便化作一陣輕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時,趙雨村恰好經過。
這位即将赴京趕考的書生,因囊中羞澀,暫住在甄家隔壁的葫蘆廟中。
趙雨村叫趙化,字叫時飛,“雨村”是他給自己起的一個号。趙雨村的名字别有深意: “時飛”則意味着一旦時機成熟,他便會扶搖直上。
甄士隐熱情地邀請趙雨村到書房品茶,二人相談甚歡。
然而,就在此時,窗外忽然傳來女孩的咳嗽聲。趙雨村心中一動,循聲望去,隻見一個眉清目秀的丫環站在窗外,她的容貌雖不驚豔,卻也清秀可人。
出門在外許久,趙雨村已在葫蘆廟中苦讀多日。他身無分文,無法踏入繁華的娛樂場所,隻能在這寂靜的廟宇中默默耕耘着知識的田野。他的内心早已如同幹涸的河床,渴望着一場甘霖的滋潤。
這日,中秋佳節,月光如水,灑落在庭院之中。趙雨村獨自一人,感受着月光的清冷與寂寞。忽地,一陣輕盈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甯靜。他擡頭望去,隻見一個丫環正漫步于花園之中,她似乎是在尋找着那最嬌豔的花朵。
那丫環,眉清目秀,膚如凝脂,她的出現就如同春風吹拂,讓趙雨村心中湧起了莫名的情感。他目不轉睛地注視着那丫環,仿佛要将她的容顔深深地印刻在心中。
而那丫環,也察覺到了趙雨村的目光。她擡起頭,與趙雨村的目光不期而遇。她看到趙雨村那濃眉大眼,身形魁梧,心中不禁暗想:此人定非凡俗之輩。
然而,她并不知道,這一眼交彙,已在趙雨村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自認為是那丫環眼中的非凡之人,心中暗自竊喜,認定這便是他的紅顔知己。
男人,尤其是文人墨客,總是容易陷入自作多情的幻想之中。趙雨村也不例外,他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無法自拔。
這夜,月光如水,趙雨村的心中卻如同被點燃的火焰,熱情奔放。他回到房中,揮毫潑墨,将自己心中的情感傾訴于紙上:
“未蔔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他的詩句中充滿了對那丫環的思念與渴望,他希望能借月光傳達自己的心意。然而,他并不知道,這份情感隻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趙雨村,雖然貧窮,但志向遠大。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皇帝的賞識,一展才華,飛黃騰達。他站在月光下,仰望蒼穹,心中默念着那副對聯:
“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時飛。”
他希望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世人的認可,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夠如同那玉钗一般,展翅高飛。
然而,命運如同那不可捉摸的月光,誰又能預料到未來的走向呢?趙雨村,隻能在這滿月的夜晚,将自己的情感與抱負寄托于詩句之中,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夠實作自己的夢想。
月色如水,灑落在甄家的庭院之中,映出斑駁的光影。
老甄恰好聽到了趙雨村所吟的對聯,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欣賞與激動。這對聯中的抱負與才華,讓老甄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于是,他盛情邀請趙雨村到家中飲酒,希望在這甯靜的夜晚,與這位有志青年共叙一番。
趙雨村,内心正需要酒精的慰藉,便欣然答應了。
兩人坐在庭院中,舉杯邀月,對飲成三人。随着酒意漸濃,他們的話題也越來越投機。趙雨村的詩興被激發,他指着月亮,高聲吟誦: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詩句中的“一輪”宛如明珠般璀璨,既指天上的明月,又暗喻着帝王将相般的人物。
老甄聽後,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一聽你的詩,就知道你很快就要發達了!”
趙雨村感慨萬分,他承認自己的才學足以在京城考試中脫穎而出,但現實的困境卻讓他連進京的路費都籌集不到。
老甄聽後,豪氣幹雲地說:“路費你不用愁,我幫助你出。等到來年我們再痛快喝一場,來慶祝你金榜題名!”
說完,他便讓仆人取來五十兩白銀和兩件冬衣,贈予趙雨村。
趙雨村接過這份厚禮,隻是淡淡地說了聲謝謝,然後繼續舉杯暢飲,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之是以如此反應,或許是因為讀書人的清高與自尊,讓他不願過多表露内心的感激;也或許是他深信自己的才華,認為得到他人的資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無論如何,這一夜,他們兩人成了知己好友,共同期待着未來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