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谛林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12月19日新京報消息,前途汽車在12月18日舉辦的2022知前途政策分享會上釋出了“三新”規則。
又一國産車企“複活”
與此同時,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還表示,該公司旗下的K20将會在2022年正式上市。
除此之外,陸群還透露道,前途汽車的首款車型K50已經複産下線并傳遞給新使用者。
對于前途汽車的一系列操作,可能不少消費者都有些發蒙,前途汽車又是從哪裡蹦出來的汽車品牌,怎麼突然宣布新車下線?
事實上,前途汽車是早在2015年就成立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品牌,同年4月份前途K50工程樣車在上海車展亮相。
而且,2018年時前途汽車的前途K50便量産下線,如今其實是複産。
那麼,在這期間前途汽車經曆了什麼,導緻該公司暫時停産前途K50,并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沉寂許久剛剛“複活”呢?
年銷量僅131輛
先從前途K50說起,作為該公司的首款車型,前途K50在當年憑借類似超跑的外觀設計引起了業内外的高度關注。
不過,這款神似跑車的前途K50除了外形亮眼之外,綜合實力其實并不算出色,而且售價非常昂貴。
筆者了解到,2018年前途K50上市,補貼後的價格仍然高達68.68萬元,幾乎是彼時國内售價最貴的一款國産車。
另外,當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沒有完全爆發,故而這款過于小衆的車型并沒有為前途汽車帶來可觀的收益。
據悉,前途K50一年隻賣出了131輛,最終隻能慘淡收場。需要注意的是,這并非前途汽車沉寂的唯一因素,除了産品銷量差之外,公司燒錢速度也導緻前途汽車的熱度迅速被蔚來、小鵬等國産造車新勢力趕超。
曾因缺錢坑慘員工
公開資料表明,前途汽車的母公司是長城華冠,前途汽車造車一直是母公司在為其持續輸血。
衆所周知,新能源汽車領域一開始比的就是資金實力,在蔚來、理想燒錢的同時,前途汽車也不例外。
而且,受到量産車銷量不佳的影響,長城華冠也陷入資金危機,該公司不僅燒光了募集的20多億元資金,還在2015年後陷入長期虧損。
母公司資金鍊承壓,前途汽車自然也就失去了依仗,不僅沒有多餘的資金繼續投入新車生産,而且還負面消息不斷。
例如拖欠員工工資、拖欠供應商債款等,更令人意外的是,前途汽車還曾要求部分員工用個人資訊幫助公司辦理信貸。
由此可見,前途汽車的确已經走到了盡頭,2020年不出意外地人去樓空。
但眼看當下新能源汽車領域愈發火熱,前途汽車或者說長城華冠并不甘心就此作罷。
可今時不同往日,前途汽車早已失去了先發優勢,而且當下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前景廣闊,可競争也遠比當初激烈。
除了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之外,吉利、比亞迪、上汽集團等國内傳統造車巨頭也在加大對新能源業務的布局。
抛開這些中國本土企業不談,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特斯拉,也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
寫在最後
在這種複雜的局面下,筆者并不認為,前途汽車能夠順利“複活”,畢竟這個品牌一沒有知名度、二沒有核心競争力、三更是前科累累。
相比這樣一個品牌,筆者個人更傾向于為了實作造車夢而堅持數年的法拉第未來和賈躍亭。
當然,世事沒有絕對,說不定前途汽車果真前途無限,在競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