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款國産新冠特效藥對奧密克戎有效,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韓利明

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獨立實驗室在内的全球四個實驗室資料證明,安巴韋單抗及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突變株保持中和活性。

12月21日舉行的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對“奧密克戎”突變株的實驗資料分享會(下稱“分享會”)上,騰盛博藥進階副總裁、生物制藥部門負責人朱青博士披露上述資訊。

用時不到20個月,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于今年12月8日獲批上市。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知識産權的抗新冠病毒特效藥。該療法由騰盛博藥(02137.HK)旗下子公司騰盛華創、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适用于治療成人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包覆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當地時間12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截至12月16日,全球已有8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奧密克戎變異株确診病例。在出現社群傳播的國家和地區,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速度明顯快于德爾塔毒株,倍增時間在1.5-3天之間。面對來勢洶洶的奧密克戎,現有的新冠特效藥也需直面挑戰。

“根據目前積累的經驗,新冠病毒突變十分迅速且無法預測,從抗體研發的角度上,未來最重要的是尋找廣譜治療的抗體,結合點位要在保守區非常高的地方,同時要有高活性。另外,目前主要的結合位點在RBD部分,其他的結合位點是否需要考慮也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優化。”朱青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對奧密克戎保持了中和活性

據朱青介紹,新冠病毒主要通過與人體細胞上的ACE2結合感染人體細胞,并通過細胞繁殖造成疾病。安巴韋單抗針對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域與ACE2直接結合的部位,阻斷病毒與ACE2結合。而羅米司韋單抗針對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域另一個不與ACE2結合的位點,以不同作用機制阻斷病毒的繁殖。

安巴韋單抗注射液(BRII-196)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BRII-198)聯合療法采用單次靜脈給藥,使用劑量為“1克+1克”。據朱青解釋,靜脈輸注後,血液抗體濃度迅速提升,幾個小時内即可達到300-400ug/ml,抓住最佳治療時機。

“臨床試驗患者人群包含德爾塔變異株資料,在發病10日内接受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治療,住院及死亡率下降80%。”朱青再次強調:“不僅是在發病早期,在晚期治療上也能得到有效緩解。”

由于奧密克戎的突變情況,安巴韋單抗在中和奧密克戎的活性上有所降低,但在高濃度情況下可以抑制90%以上的病毒。羅米司韋單抗的活性沒有變化。聯合用藥要求下,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對奧密克戎突變株的中和活性沒有受到影響。據悉,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的資料來自于體外嵌合病毒試驗,目前正在積極展開動物體内活性檢測。

“給藥的劑量可以有效中和奧密克戎毒株,最高抗體濃度可以達到抑制50%病毒生長的千倍和抑制90%病毒生長的百倍。此外,通過技術修飾,抗體可以延長到2-4倍,在用藥後數周(2-4周)穩定維持高血藥濃度,加強中和活性的能力。”朱青在分享會上解釋稱。

騰盛華創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認為,由于變異毒株傳播力強、傳播速度快,醫療資源面臨極大挑戰。根據臨床試驗和中國緊急救助的經驗,感染病毒後,需要盡快抑制病毒的複制和繁殖,越早使用中和抗體聯合療法效果越好。

在預防方面,據領銜此次研發的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表示,在科技部支援下,現階段由鐘南山院士開展臨床研究,特别是針對免疫缺陷病人。從抗體的互相協調性及組合拳效果,包括在體記憶體留的時間特性上看,該療法的預防效果值得期待。張林琦同時提到,國外同款藥物在預防效果上超過80%。

首款國産新冠特效藥對奧密克戎有效,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2021年12月9日下午,北京,清華大學召開新聞釋出會宣布,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領銜研發中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批上市。圖為張林琦展示藥物樣品。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全球至少有13個項目在研

目前,全球共有5款新冠中和抗體藥物上市,其中葛蘭素史克(GSK.US)與Vir Biotechnology(Vir 生物技術公司,VIR.US)合研的Sotrovimab、再生元(REGN.NASDAQ)研發的卡西瑞單抗/伊德單抗、君實生物(688180.SH,01877.HK)的埃特司韋單抗/巴韋尼單抗已經獲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阿斯利康的抗體藥物雞尾酒AZD7442,由于治療效果不明顯,尚未獲批。

朱青透露,騰盛博藥向FDA送出該中和抗體藥物EUA申請已經進入最後期的審批階段。“後續計劃在其他地區注冊,優先考慮三期試驗中已有病人入組的地區,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目前正在積極準備在其他國家的注冊事項。”羅永慶補充道。

“今年5月份開始,公司無償捐贈中和抗體治療藥物用于緊急救治。獲批上市後,按照我國規定,生産以後才能合法使用。”羅永慶表示,“價格方面,将會綜合考慮采購量和其他經濟因素進行定價。”據悉,海外上市的同類抗體藥物以政府采購為主,在數百萬量級下,定價約為2100美元。

據西南證券在12月17日釋出的新冠藥物研發跟蹤報告資料顯示,目前全球至少有13個中和抗體項目處于III期臨床、II/III期臨床。2021年前三季度,新冠中和抗體藥物合計産生56億美元銷售額,其中再生元/羅氏的銷量最大,占到總體市場近60%。

據分享會資料,騰盛華創和GSK的抗體對近10個不同的全球流行變異株都保持活性,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同時,GSK/Vir通過公司官方管道釋出,體外假病毒試驗顯示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有效。

盡管中和抗體藥物利好消息不斷,但自産品獲批上市以來,騰盛博藥股價卻累計下跌20.4%。有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在國内疫情整體控制較好的情況下,中和抗體療法存在治療費用和使用場景的局限。疊加FDA對國産創新藥的審批趨嚴,海外市場也會越來越困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