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近日,作為疫情以來規模最大、學術性最高的藝術雙年展,2021成都雙年展以“超融體”為主題,自開展以來便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從2021年12月開始,成都市美術館圍繞本屆成都雙年展推出不同内容的學術峰會和公教活動,使雙年展成為了一個全民參與的大型藝術事件。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12月21日上午,“藝術創新與城市創新——2021成都雙年展學術交流會”在成都市美術館A區(成都市天府美術館)報告廳召開,以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2021成都雙年展總策展人範迪安領銜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他們圍繞着藝術如何城市賦能美好未來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2021成都雙年展通過不同次元的議題設定,尋找中國當下社會與國際熱門話題的聯結。主題展共分為“多态共生”、“家園共栖”、“智能共振”、“時潮共燃”、“生态共度”、“意匠共鳴”、“民族共情”與“美育共線”8個版塊,從藝術思潮、建築營造、生态意識、時尚趨勢等不同側面展現“融”的視覺表現;同時,力求從全球與在地、城市與精神、觀念與技術、青春與創造、生态與美學、傳統與前衛、民族與文明等具體議題切入,呈現一個跨領域、多層次的中國乃至世界的當代藝術發展圖景。

“藝術創新與城市創新——2021成都雙年展學術交流會”是對成都雙年展學術主旨與文化意義的理論闡述,向藝術界介紹了雙年展的策展理念,尤其是各展覽版塊所展現的策展叙事特征;同時也向媒體和公衆闡釋本次雙年展與成都城市發展的關系。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成都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任呂澎在歡迎辭中表示,基于關心成都市建立美術館未來的營運和發展,2021年成都雙年展在12月19日舉辦了“未然共思:美術館館長峰會”,聽取了嘉賓們近年來關于中國蓬勃發展的美術館領域的學術建設、藏品積累、美育傳播、标準化管理和可持續性營運的經驗,以及專家們對于未來的預判。

成都雙年展總策展人範迪安在題為《融以貫通——2021成都雙年展的策劃理念》的總策展人主旨發言中表示,雙年展策劃繞不開三大次元的問題:第一是雙年展與所舉辦城市的關系;第二是雙年展與本土藝術的關系;第三則是雙年展與全球藝術的關系。對于城市更新來講,加強曆史 化保護、注重 明傳承、 化延續,留住城市的傳統營建機理和 化風貌特 這份鄉愁,是城市更新要秉持的理念,另 ,讓藝術介 城市,融 城市, 美的形式語 裝點城市景觀,構築城市新貌,是城市的 化氛圍、 化 息與時俱進,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 。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在題為《科技藝術的發展趨勢與文化特征》的發言中介紹了科技藝術的發展以及在本次雙年展中的展現。他表示,科技藝術優先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來創作藝術,同時它也幫助人們了解科技發展所塑造的嶄新的人類生活,以及嶄新的人類生活情感,并設法用人文和藝術的手段,消化科技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在題為《與城市共生的公共藝術》的發言中說到,認為要将藝術放回到自然與生态系統中,重思人、藝術、自然、城市四者之間的關系。冀少峰認為與城市共生的公共藝術倡導一種全球生态觀,喚醒的是一種全民生态意識,重思一種人與自然、藝術與生态的關系。

全國各大美術館館長坐而論道,成都雙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在題為《美術館建設與城市形象塑造》的發言強調,美術館是建構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場所,也是支撐城市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機構。現在的美術館已經從最初展覽陳列的簡單概念,形成了完整的專業化的美術館體系。數量衆多的專業美術館的學術建設帶動了多類型文化及産業的發展,形成了城市文化藝術生态的整體推進。

四川美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在以《傳統活化與城市記憶》為題的發言中,強調了從全球視野角度出發讨論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傳統文化的創造和創新已經成為了今天無法回避的主題,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既源于本土的動機,也有國際相通的共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