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浙江一個農村的楊姓村民,翻修自家房子時,在屋子地基下面意外發現了一個通體血紅的棺材。這瘆人的一幕把大家都看傻了,過了一會所有人才反應過來,這是挖到了古墓。村民将這事上報給了當地考古專家,沒想到背後竟然還牽扯出了更大的秘密。

這所房子的主人,竟然在棺材上面睡了三十多年,想象就夠可怕。中國曆史悠久,曆經無數朝代,其中各個朝代的古文物都是非常珍貴的,尤其是古墓,對我們研究曆史有很大幫助。
迄今為止發現的墓葬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規模宏大,讓人歎為觀止的墓穴,主要都是在民間被老百姓不經意間發現。浙江這戶農民家裡發現的墓葬,經專家研究後得知,這個棺材已經有800年的曆史。
一、在棺材上生活
2016年5月,黃岩區前焦村一位叫楊年志的村民,決定翻修一下自家房子,選了個良辰吉日後就開始動工了。村民都很團結,聽說要蓋房,父老鄉親都來幫忙,一大群人在院子裡幹的熱火朝天。
這所老宅是他父親年輕時蓋起來的,兄弟姐妹長大以後,已經相繼搬出去了,現在就剩父母二人,楊年志準備翻新一下,給父母一個好的住處。
楊年志的家處在村裡一個名叫大墳崗的位置,至于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也沒人知道,沒想到在挖掘過程中,還真的出現了意外。
地基開挖沒多長時間,挖掘機突然碰到了不知名的物體,它不像沙土那麼柔軟,也沒有石頭那麼堅硬。安全起見,就改為了手動挖掘,人們拿着鏟子一鏟一鏟的挖,沒過一會,出現了一個表面通紅的物體。當這個物體大面積漏出來之後,人們才發現這是一口棺材。
這讓在場的所有人冷汗直流,尤其是楊年志,他們在這間屋子裡至少生活了30年。看棺材所在的位置,正是房子的正下方,按照位置來看,可能還是在床的下面,在這上面住了30年,未免太過恐怖。
二、似曾相識的墓主人
楊家兄弟當機立斷,給文物局打了電話,文物局專家趕往現場後火速趕往現場,這時楊家老宅前已經站滿了人。村裡人聽說這裡挖出了棺材,都紛紛趕來看熱鬧,專家們為了保護現場,趕快疏散出一條挖掘通道,開始專業的考古。
專家們發現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棺木,隻不過受損程度比較嚴重,應該是之前這所房子沒蓋起來的時候,就被人光顧過了,而且裡面也沒有任何陪葬品。
接着專家對這具紅色的棺材進行了研究,随着更深層次的挖掘,棺材的全貌露了出來,整體是十分鮮豔的紅色。專家們十分好奇墓主人是什麼身份,竟然可以配備這樣的棺材?
恰好此時在不遠處又發現了一塊比較完整的石碑,如果有石碑的話,就可以輕松知道墓主人的身份了。專家趕快拿出專業工具,在石碑上一點一點的清掃,最後得到了一份看起來比較清晰的墓志銘。
石碑上說,這兩具棺材的主人是夫妻關系,妻子姓李,生于紹興年間,就是南宋時期的年号,距離如今已經有800年的曆史了。随後便是丈夫親手為妻子撰寫的墓志銘,内容就是誇她勤儉持家,是一個好夫人,最後墓志銘的落款處,寫着趙伯澐三個字。
一位現場從業人員覺得這個名字在哪見過,但是一時間想不起來。随着現場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專家先将附近群衆疏散,因為年代久遠的古墓,裡面說不定會有什麼細菌,萬一到時大規模擴散就不好了。
三、皇帝後人
随後專家們加速清理現場,就在準備進行下一步工作的時候,竟然有一夥人火急火燎的來到現場,阻止繼續挖掘。
阻止專家工作的,是一個叫趙文喜的人,他怒氣沖沖的跟專家說這是他家的祖墳。因為這件事在附近傳的風生水起,趙文喜在朋友圈看到了墓穴位置,經過再三比較,确認這是他家的祖墳,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和事情的真實性,他帶來了家族流傳下來的墓葬圖。
專家拿過來一看還真是,但是法律規定,年代久遠墓葬屬于國家。專家為了更快确認墓主人的身份,查詢了趙文喜家的族譜,仔細檢視下竟然還真的找到了趙伯澐。
他的身份居然是趙匡胤的第七世孫,是宋朝開國皇帝的直系後人,到趙文喜這裡,已經是第30代了。
當年趙伯澐在蘇州擔任縣令,當他退休回家後,妻子在路上因病去世了。将妻子埋葬後寫下了墓志銘,又吩咐子女,等他去世時,将他與妻子埋葬在一起。
至于為什麼感到這個名字耳熟,是因為專家們工作的地點,有一座橋叫五洞大橋,就是他當年一手修建的,過了幾百年的時間,現在依然還在使用。
趙伯澐墓是浙江省内為數不多,儲存比較好的宋代古墓,對曆史學家考古有很大幫助。趙伯澐墓雖然不大,可配備的東西一樣都沒少,包括墓式結構。比如兩具棺材之間雖然離得不遠,但也進行了牆體阻隔,要是沒有重型工具,是很難破壞的。
是以盜墓賊隻盜取了他妻子的墓,他的墓才得以幸免。專家們将棺材打開以後,僅剩下趙伯澐的一點點屍骨,和他的一些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除此之外,還有一塊非常值錢的南唐時期的玉璧,至此,專家們終于搞清了墓穴主人的身份。
四、總結
在一個棺材上生活了将近30年,想想就恐怖,畢竟每個人對這類東西都是比較忌諱的,如果不翻修房子的話,可能會一代一代的一直在這兒生活下去。也許是命中注定,要楊年志翻修房子,讓考古學家發現這極具研究價值的古墓。
有些人覺得考古是正大光明的盜墓,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盜墓者造成了不計其數的文物文化破壞,現在的考古工作,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追回一件。被破壞的墓葬遺址,裡面的文化再也看不到了,曾經有考古學家還差點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