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野流星》中,孟華與海蘭察一戰之後,當世第一劍客金逐流感歎再過三年孟華的劍術就将超過他,書中旁白更是直言,單論劍法即使是張丹楓複生也未必能夠勝得過他。那麼三年之後,已超越金逐流的孟華,武功就能是當世第一嗎?這是不可能的,除了不知是否仙逝的金世遺,隻要有一個人還在,不要說孟華,即使是金逐流和江海天,武功實力也不會是天下第一。畢竟在梁羽生筆下,劍術和武功實力還是兩個概念。

一、孟華的武學收集及貫通之路
羽菱君個人一直認為,孟華是梁羽生筆下又一個金世遺成材模式的人物,同樣的年少苦難,同樣的磨難重重,同樣的收集各家絕學于一身并在絕境中融會貫通,讓其武學修為達到頂尖境界,而後成為天下第一。實際上,這也是梁羽生筆下英雄主角的創作基調,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砺出”,不磨砺不英雄。
孟華是孟元超之子,但從小他卻一直認為楊牧才是他的父親。當年孟元超和雲紫蘿年少相愛,未婚雲紫蘿就珠胎暗結,可孟雲超卻因義軍離開了她。久候情郎未歸,為保名聲,隻得嫁與楊牧為妻,而楊牧為了留住雲紫蘿,更是捏造了孟元超的死訊。之後雲紫蘿生下一子,就是孟華,而不知身世秘密的他,也一直以為自己叫楊華。不過,孟華在七歲時就被他父親的好友宋騰霄從楊家搶走,之後又拜點蒼雙煞蔔天雕、段仇世為師,後再投入崆峒高手丹丘生門下,丹丘生攜孟華隐居雲南石林,此後十年,孟華一直在石林習武。後來段仇世受孟元超之托轉交孟家刀譜給孟華,還沒跟孟華講清其身世,卻和丹丘生與來石林尋仇的邪教魔頭陽繼孟、禦林軍副統領歐陽業及崆峒長老洞玄子展開一場惡戰。
惡戰中孟華受傷昏去,傷醒後二位師傅均無蹤影,不知去向,隻留下孟家刀譜。孟華不得以留在石林,苦練孟家刀譜及丹丘生授予的武功,繼而又在石林中發現了張丹楓留下的無名劍譜及《玄功要訣》,是以,他也成為張丹楓三百年後的隔世弟子。孟華精心參悟練習,武功已有所成後,就離開了石林,開啟了他的少年江湖之旅。隻是不知自己身世的孟華,卻在已投靠清廷的楊牧挑撥下,差點殺了親生父親孟元超。孟華是跟當年的易蘭珠一樣,背負了本不該由他來背負的上一代仇恨。幸好得金逐流的女兒金碧漪相助,孟華才與孟元超相認。不過與生父相認,又收獲愛情,孟華身上的使命卻還未完成,他的武學收集之路也還在繼續。
金逐流
此後他隻身前往西藏,揭穿了清廷挑動黃教、白教之争的陰謀,使義軍與西藏弄贊法師達成和約,回來後又遇到天下第一劍客金逐流,金逐流不但指點了他的劍術,更還同意了他與金碧漪的愛情。而後隻身前往天山探望寄托于天山派門下的同母異父弟弟楊炎,路經哈薩克族,救出了酋長羅海的女兒羅曼娜,又在刁羊大會上揭露了誤入歧途的段劍青的陰謀,撮合了羅曼達與本族勇士桑達兒的婚姻,深得羅海一族的尊敬。曆經磨難來到天山,正遇天竺高手優昙法師和奢羅法師強行與天山派掌門唐經天比武,而唐經天正閉關練功。彼時段劍青又混入天山派,并勾結邪派趁虛攻打天山,形勢危急。孟華又一次洞悉段劍青陰謀,出手相助,唐經天功成出關,打退邪派妖人。事後,唐經天收孟華為天山派記名弟子,并委托其代表他參加崆峒派大會。
此時的孟華,得遊俠缪長風、金逐流等當世高手指點,已參悟了上乘劍法的要訣“重、拙、大”(熟悉金庸的朋友,是不是馬上想到了他筆下楊過“重劍劍法”的劍意),更進一層步入上乘劍法之境界。于天山一行,他又得到了天竺一派武功的上乘心法,又得到了古波斯的武學秘笈,使其在中土上乘武學外接觸到不同的武學領域,開闊了武學眼界。這一路的武學收集,已讓他準備好了一桌上等食材,主要将這些食材搭配好加以烹饪,他就能做出一道道美食佳肴,隻是怎麼烹饪還在于他要懂得如何運用這些食材的特點加以調味,他必須有一個思考的空間和時機。恰恰崆峒之行,他被算計囚禁于崆峒山地下室絕境之中,雖然功力全失,卻給了他一個獨自參悟武學的時機和空間。苦心潛思摸索,最終把這一路學到手的天竺、波斯、天山三種上乘内功和原有張丹楓隔代相傳的《玄功要訣》融彙貫通,孟華終于達成所願,不但功力恢複,而且更勝從前。想當年被困石窟的金世遺,也是這般貫通各派武學的,出奇的一緻。
闖出絕境,促成了他與禦林軍統領海蘭察的一戰。就如書中所言,這是代表“俠義道”與清廷的一場宣戰(沒辦法,梁羽生筆下天山系列的英雄必須抗清,隻有反清才是正義之道),也是其融會貫通最上乘武學後用于實戰的第一戰。孟華剛得唐經天指點“天山劍法”的奧義,融合在“無名劍法”之中,要知“無名劍法”與“天山劍法”皆是張丹楓所創,同出一源,本有相通之處,相得益彰。而孟家的家傳快刀,也被他化在劍法之中,又令得他的快劍不但比天山派的“追風劍式”更快,而且更加難以捉摸。已得了上乘劍法“重、拙、大”三子真髓,“大須彌劍式”在他手中又已創了前人未達的境界。這一戰不僅讓孟華名揚天下,更讓其武學修為達到頂尖境界,金逐流都感歎再過三年孟華的劍術就将超過他。而書中旁白更是直言單以劍法而論,隻怕起張丹楓于地下,也未必能夠勝得過他。
神奇的際遇,讓孟華跟江海天、金逐流一樣,不用人到中年,在少年時期即能成為一流甚至是頂級高手。不過,雖然孟華的武學貫通模式與金世遺出奇一緻,但功成之後,他卻未能像金世遺那般,練就“金剛不壞神功”而成為當世第一的高手。彼時的武林,除了不知是否仙逝的金世遺,隻要有一個人還在,不要說孟華,即使是金逐流和江海天,武功實力也不會是天下第一。而這個人就是唐經天。
金世遺
二、孟華主角時代的武林第一高手唐經天
跟金世遺是同輩的唐經天,在《冰河洗劍錄》出場後,之後的《俠骨丹心》和《遊劍江湖》就隻有提及而沒有真正出場,但到了《牧野流星》卻又再次登場。要知道,此時金逐流的女兒都已在闖蕩江湖,而當年金世遺跟谷之華生金逐流時最少四十歲,算起來此時的唐經天都八九十歲了,但他還是天山派的掌門。當然,歲數大功力也高,《牧野流星》書中再出場的他,俨然是當年石林中閉關的玄機逸士和張丹楓,屬于世外高人的存在。書中寫他閉目耳聽孟華出手,卻能精準斷定孟華武功門路的描寫,直接道出了他此時學究天人般的武學修為。
唐經天道:“孟大俠孟元超是你何人?”孟華說道:“正是家父。”唐經天道:“你的武功似乎并非完全家傳,金大俠金逐流也曾教你吧?”孟華說道:“金大俠是曾指點過晚輩的劍法。”唐經天若有所思,半晌說道:“這就怪不得了。你的劍法兼有刀法之長,連我也是平生僅見。不過我還是有一事未明,你可以告訴我麼?”孟華說道:“不知唐大俠要知道什麼?”唐經天道:“即使單以劍法而論,你的劍法變化之精奇,似乎還在金家所創的劍法之上。是你自己悟出來的還是另有高人傳授?”要知青出于藍,雖然也是常有之事,但孟華年紀這樣輕,按說還不能有如此超越前人的成就的,是以唐經天也不禁大為好奇了。唐經天在那石洞裡是盤膝而坐、垂首閉目的,孟華想不到他對自己的劍法竟是瞭如指掌,不由得心裡暗暗佩服:“要練到他這樣境界,我這一生恐怕也未能夠做到。”《牧野流星·第四十回》
除此,在他打發想要暗算他的唐世傑時,隻在唐世傑肩上輕輕一彈,就能讓唐世傑的武功要在三年之後才能恢複,這比直接廢了的武功其實還高出一個層次。而後用彈指神通的功夫,百步開外,用兩枚小石子不差毫厘打中了歐陽沖和勞超伯背心的天柱穴。雙華宮中鐘展和奢羅膠着狀态的内功比試,情勢危險,武學造詣極深且修為還在兩人之上的優昙法師,都沒有把握能把他們二人分開,唐經天卻一揮衣袖阻隔在兩人中間即分開了他們。之後更是用禅宗“機鋒”的對答,用極高的禅理修為折服了優昙法師。如此這些描寫,一代世外高人的形象是躍然紙上。
孟華對其是隻有歎為觀止的崇拜,被收為記名弟子,更是如沐春風般欣快。就如書中孟華内心所言,他要練到唐經天這樣境界,隻怕一生都不能做到。有此成就,除了不知道是否已經在世的金世遺(《俠骨丹心》之後金世遺就再未出場),當時武林,應該是沒人能敵得過唐經天了。即便是書中連孟華都知道“内功天下第一”的江海天,也不可能及得上,更不要說孟華,三年之後也一樣。畢竟那時的唐經天還沒離世,按照《彈指驚雷》的交代,唐經天要到《牧野流星》故事結束的四五年後才坐化。而且,在梁羽生筆下,劍術和武功實力還是兩個概念。像江海天僅是内功絕頂,而孟華和金逐流成就則更側重于劍術,但唐經天跟金世遺一樣,是屬于内外功皆至武學最高境界,精純無比。孟華跟唐經天比,從當年金世遺以普通“四平拳”就能輕松壓制江海天和有玄鐵劍在手的金逐流兩大高手聯手,就能看出其中差距。
實際上,羽菱君個人認為,梁羽生在《牧野流星》中安排唐經天再次出場,除了讓他指點孟華将“天山劍法”融入“無名劍法”,就是想說明玄門正宗的内功,需要循序漸進,越到後來進境才會越大,功力越高。像江海天、金逐流和孟華等人,雖有際遇在少年時就武功有成,但與真正的絕頂高手相比,其實還尚有距離。也從側面映出了當年的陳玄機和張丹楓等人,其實是不容易被超越的。
不過,唐經天八九十歲卻還執掌天山,這其實是壓制了他兒子唐加源的成長。他一閉關,邪教即能趁機攻入天山,使天山派面臨危險,這說明了他兒子唐加源可能從來都沒有被他視為接班人。不然以唐加源的歲數(保守估計最少五十歲),早應該讓他繼任掌門,磨砺他的同時替自己去主持大局。可惜,唐經天卻沒有這麼做,按理來說,他這樣的人不可能會眷戀權利的。也是這樣,後來世襲掌門之後的唐加源,權利才會被石天行等長老所左右,以緻于唐家在天山派實力旁落,最後隻能将掌門讓給了楊炎。梁羽生算是在《牧野流星》中,就為此事埋下了伏筆。
(圖檔來源于網絡)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我是羽菱君,專注武俠與鬼吹燈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