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作為梁羽生筆下最完美的大俠,張丹楓無論是人格魅力,還是對後世武林的影響,梁書中特别是廣義的“天山系列”裡,再找不到第二個人能與之相比,基本上就像是金庸武俠裡張三豐般的存在。所謂名師出高徒,張丹楓如此完美,他的弟子自然也是人中龍鳳。在整個“天山系列”中,他名下共有七名弟子,但最先收下的卻反而不是後來門下的大弟子,最後一位竟還與他隔世了三百多年。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張丹楓

一、大弟子并非首徒,還被作者降低了武學修為

張丹楓首位收下的弟子是于承珠,明朝名臣于謙的女兒。于謙為大明操勞一生,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擁護代宗即位,整饬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挽救了大明,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英宗複辟之後,卻還是含冤遇害。而于承珠在父親遇難之時被張丹楓救出,繼而被張丹楓收為弟子,彼時的她才七歲。

于承珠在張丹楓夫婦身邊習武十年,深得兩人真傳,到以她為主角的個人篇章《散花女俠》一出場,才十七歲的她就繼承了師娘雲蕾的稱号,成為江湖人口中的新一代“散花女俠”。從她的這個稱号,也能看出她跟當年的雲蕾一樣,有着一手絕妙的暗器功夫。當然了,在張丹楓身邊這麼多年,她的劍術自然也是非同一般,隻是在張丹楓身上,于承珠真正繼承的卻是他的行事作風,在護國安民的正義事業中将俠義二字貫穿始終。

可以說,于承珠是将師傅當成自己的人生模闆,敬張丹楓如天人。也是這樣,她出道後,情窦初開的她,擇偶都是以她師傅為标準。比如說對她動心的畢擎天,無論年貌、身份和武功都是俱有相當的男人,但就因他粗豪深沉,與師傅張丹楓是截然相反的類型,是以于承珠對他毫不動心,甚至還有點抗拒和反感。而她曾動心的鐵境心,論形象與氣質是與張丹楓最為相近,同為潇灑書生,但到得後來,看多了他的為人處世卻發現,他與師父相似之處全是外表,實際上性格軟弱卻驕傲虛榮,本質上根本不像她師傅。于是她最終選擇了外表質樸木讷的葉成林,原因就是葉成林跟她一樣,有着像她師傅那般的俠義志向和豪氣。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張丹楓第二個收下的弟子是張玉虎,原京師第一高手、錦衣衛總指揮兼禦林軍統領張風府之子。張風府本就是張丹楓好友,為人豪邁,忠肝義膽,後來受張丹楓影響,厭倦了官場,歸隐山林,明英宗複位之後,有意召其出山,他不願出山而遇害。張風府臨終前托付樊英,讓他找到張玉虎,把寶刀交給張玉虎并交代他拜張丹楓為師。

張玉虎在《散花女俠》出場時,才十二三歲,被稱為小虎子,機靈勇敢又充滿英氣,從小便在江湖闖蕩。剛開始他曾拜黑白摩诃為師,後來秉承父命拜入張丹楓門下,成為繼于承珠之後,張丹楓的第二個徒弟,于承珠對他這個師弟,也一直很關護。到在成為主人公的《聯劍風雲錄》再出場時,張玉虎已在綠林中,闖出了一番名堂。彼時明朝皇太子朱見深繼位,各省以志慶賀的貢物紛紛遭劫,實際上就是分别以張玉虎和龍劍虹為首的“神龍玉虎”兩股綠林好漢所為,張玉虎搶劫貢物是為金刀寨主和葉成林駐紮海上的義軍籌集軍饷。

然而《聯劍風雲錄》中張玉虎雖是主角,但在張丹楓與喬北溟的反襯下,故事層面卻略顯平庸,人物性格也沒有了《散花女俠》時年少的那股可愛,跟梁羽生筆下一般男主一樣,還是必不可免的臉譜化和公式化。唯一的看點就是他與龍劍虹的愛情牽絆,從不打不相識到相愛,再到願意為愛犧牲個人,小說結尾,在張丹楓戰勝喬北溟之後,張玉虎與龍劍虹終于成為眷屬,結局還算美滿。

不過,于承珠和張玉虎雖然是張丹楓收下的前兩個徒弟,但在後來名列門牆時,他們倆卻都不是大弟子。不少朋友應該會很意外,因為被張丹楓列入門牆的大弟子是霍天都。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霍天都

霍天都之是以會變成張丹楓的弟子,可以說完全是梁羽生為了給他筆下的第一門派增添光彩。起初梁羽生創作張丹楓,本來是為了在“天山系列”之外,另起“萍蹤”系列,但由于他把張丹楓寫得太過完美了,後來都忍不住将他筆下的第一門派天山派往張丹楓身上去靠。在《散花女俠》裡,為成就霍天都獨創一派的心願,張丹楓對其指點,那時霍天都還隻能算是他的記名弟子,但到了《聯劍風雲錄》中,竟開始将“天山劍法”也定為張丹楓開創,最後在《廣陵劍》中,則直接将霍天都定義為張丹楓的大弟子,天山派也是他所開創,隻是到霍天都能獨撐門庭,他才到雲南石林隐居,晚年創下“無名劍法”,還曾托付雲浩到天山把劍譜交給霍天都,以壯大天山門庭。

就這樣,本來在《白發魔女傳》和《七劍下天山》等原來的“天山系列”中,自其父霍行仲起,積累了兩代人,收集天下劍法自成一派,開創“天山劍法”和天山派的霍天都,被陳老強硬變成為了張丹楓的門下大弟子。霍天都較之于承珠和張玉虎還後入門,但之是以會是大弟子,應該是年齡的關系,因為他比于張二人都還年長。随着霍天都列入門牆,張丹楓門下弟子中成就最高的也就非霍天都莫屬了。這點在《廣陵劍》中,張丹楓的話就直接說明了。隻是梁羽生将“天山劍法”由霍天都所創立變成了改進,無疑也是剝奪了霍天都的知識産權,把他的武學修為其實拉低了不少。

張丹楓繼續說道:“我創有一套無名劍法,刻在石窟的壁上。我的大弟子霍天都是天山派的掌門人,但他也還不知道我有這套劍法。你學成之後,倘有機會和大師兄相見,就把這套劍法轉授給他。倘沒機會相見,也就算了。他的武學自成一家,他日成就隻有在我之上,決不在我之下,也用不着我替他操心啦。”《廣陵劍·第七章》

當然了,霍天都的成就在張丹楓門下弟子中最高,卻依然還是“天山系列”裡不争的事實。别的不說,就說他收下的嶽鳴珂(也就是晦明禅師)和霍天雲等徒弟,經他調教,不僅将“天山劍法”繼續改進并發揚光大,天山派在他這一脈也是最終發展成為天下第一門派,影響後世武林格局三百多年。反觀張丹楓其他的弟子,無論是誰都沒能像霍天都這般慧眼識珠,有弟子去繼承他們的志向和未竟偉業,基本上就是自他們那一代而斷。

不過,霍天都雖然繼承了張丹楓的“天山劍法”,但是張丹楓晚年所創的“無名劍法”,他卻始終沒能學到,到最後也僅是見識到了這門劍法的劍意。有幸繼承張丹楓這門劍法,一個是他的關門弟子陳石星,另一個則是他離世三百多年後的隔世弟子孟華。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二、關門弟子是工具人,隔世弟子驚豔後世,記名弟子略顯平庸

陳石星這個人物之是以被梁羽生創造出來,而且能成為張丹楓的關門弟子,實際上就是因為孟華。這是因為以陳石星為主角的《廣陵劍》這部小說,是梁羽生在寫《牧野流星》的同時,為了進一步解釋書中主角孟華所練“無名劍法”的由來,所創作的前傳作品。也就是說,陳石星的故事,其實就是為了解釋,為什麼“無名劍法”在孟華之前的三百年間會失傳,連天山派都沒能繼承到這門絕學的原因。

于是,我們在《廣陵劍》裡就看到了這樣的故事。張丹楓在創下“無名劍法”之後,就想到要傳給霍天都,叫霍天都和天山派一起發揚光大,但由于石林與天山相隔萬裡,他自己沒再回天山,而是托付雲浩帶劍譜去轉交給霍天都。但雲浩遭遇變故身亡,臨終前将劍譜交給陳石星,并指點他去石林找張丹楓。隻是陳石星在途中被龍成斌騙去劍譜,幸好曆盡千辛終于拜張丹楓為師,張丹楓指點他“無名劍法”,臨終前同樣交代他日後将劍法傳給霍天都。然而到最後,陳石星終于見到霍天都,他卻已毒發将死,最終都沒能将“無名劍法”傳與霍天都。

就這樣,“無名劍法”與天山派無緣,直到三百多年後,幸運孟華才從石林密室裡看到張丹楓所刻下的劍譜壁畫,練成了這門絕學。相比于孟華,作為工具人,為了讓“無名劍法”能成功失傳的陳石星,雖有幸能成為張丹楓的關門弟子,但其結局在張丹楓諸位弟子中,卻無疑是最慘的。陳石星才更像是流星,一閃而過,還來不及真正綻放光芒,就隕落而逝。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陳石星

陳石星的悲劇造就了後世孟華的幸運,假如沒有當年陳石星的突然離世,就斷然沒有後來孟華的驚豔。其實羽菱君個人一直認為,将孟華的武功設定來源于三百多年前張丹楓所刻的劍譜,實際上凸顯的是梁羽生當年的創作瓶頸,由于“天山系列”的關聯太大且連續創作,想來當年的陳老已想不出新的武學說辭來給孟華。而且将“無名劍法”設定為張丹楓晚年所創,其實也與《聯劍風雲錄》中的設定相沖突了。因為《聯劍風雲錄》中曾寫到,張丹楓當年因受了喬北溟一掌,以緻減壽幾十年,後來五十多歲就離世了;但按照《廣陵劍》中的推算,到陳石星拜他為師時,彼時的張丹楓最少八十歲以上。

當然了,既然梁羽生再次搬出了自己筆下最完美的俠客張丹楓,那被設定為張丹楓隔世弟子的孟華,自然也不能辜負這份重托。作為武學收割機,内功上孟華将天竺、波斯、天山三種上乘内功和原有的張丹楓隔代相傳的“玄功要訣”融彙貫通,劍術上先後又将自己的“孟家刀法”、“天山劍法”等融入“無名劍法”,悟得了上乘劍法“重、拙、大”三子真髓,“大須彌劍式”在他手中也創了前人未達的境界。與禦林軍統領海蘭察的一戰不僅讓彼時劍術天下第一的金逐流,感歎再過三年孟華的劍術就将超過他,書中旁白更是直言單以劍法而論,隻怕起張丹楓于地下,也未必能夠勝得過他。

可以說,在張丹楓的弟子中,除了對後世的影響力難比當年的霍天都,孟華在劍法上的造詣,是能與之相比肩的。孟華遜色就遜在沒後勁,也是沒有培養出後繼之人,到了《彈指驚雷》中就沒那麼驚豔了,劍法上好像就隻會“胡笳十八拍”一樣。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除去以上廣被讀者熟知的幾位,實際上,張丹楓還有兩個記名弟子,他們就是雲南黔國公府的沐燕和沐璘兩姐弟。他倆是明朝開國功臣沐英的後人,當年張丹楓在路過昆明之時,偶然見到沐璘,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便收了他做記名弟子。隻是梁羽生沒有給他們獨立寫傳,他們主要以配角出場,而且場次不多,因而許多讀者朋友對他們并不熟知。

《散花女俠》裡,沐璘因敬重于謙,是以用于謙的面貌改成城隍廟裡的神像供百姓參拜,但卻引起朝廷官員的不滿。都厭倦了國公府中牢籠般生活,憧憬着外面世界的沐璘和沐燕兩人商量一番之後,竟一齊出走江湖。後來沐燕深心愛慕着鐵鏡心,在鐵鏡心被于承珠所棄後,和鐵鏡心結為眷屬。到了《聯劍風雲錄》裡,沐璘和他姐夫鐵鏡心押運貢品上京,途中遇上劫貢品的同門師兄弟張玉虎,張玉虎看在沐璘和鐵鏡心的份上,讓他們得以保送貢物到達京都。鐵鏡心之後被任命為禦林軍副統領,但禦林軍統領翦長春等卻要求鐵鏡心抓捕于承珠等人。為了于承珠,鐵鏡心用張丹楓之計,假死逃過一難并看清了官場腐敗,和沐璘又一起回到了雲南。

《遊劍江湖》、《牧野流星》中也有提到,沐璘後來是成為了段家的女婿,并送了師父張丹楓的一本武學著作給段家。不過,兩姐弟都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張丹楓的弟子中是最平庸的兩個。當然了,能被張丹楓收為弟子的人,人品自然是過關的,而且俠義本色也不用懷疑。這點從他們對于謙的敬重和志向就能看出。

以上就是張丹楓門下七位弟子的概況。成就最高的當屬後來被張丹楓列為大弟子的霍天都,其次是隔世弟子孟華,接下來應是首位習得“無名劍法”的陳石星,而且假如陳石星不是英年早逝,那他的成就還會更高,可能就沒後來的孟華什麼事了。而首徒于承珠的話,從後來的《武林三絕》來看,她的造詣必在張玉虎之上,因為她一直跟大師兄霍天都隐居在天山,必有武學探究。最平庸的就是沐氏姐弟了,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十個手指都有長有短,而且他們隻不過是沒有被作者選中為主角而已。

張丹楓七位弟子,大弟子并非首徒,關門弟子卻是工具人

梁羽生先生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我是羽菱君,專注武俠與鬼吹燈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