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舞蹈風暴”冠軍謝欣站台,一本書讀懂皮娜·鮑什

“遇到這本皮娜·鮑什的書,那份感動是很奇妙的。”青年舞蹈家謝欣很早就在歐洲看過皮娜的現場演出,但當時皮娜帶給她的震撼與多年後再看皮娜舞蹈的感觸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在舞蹈領域有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後。

謝欣提到的《皮娜·鮑什:舞蹈劇場的創造者》,由英國藝術史學者、舞蹈評論家羅伊德·克萊門卡執筆,是英語世界第一部全面研究皮娜舞蹈生涯和舞蹈藝術的著作。

日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我思工作室”在朵雲書院·戲劇店舉辦新書分享會,“舞蹈風暴”冠軍謝欣、華東師範大學哲學教授姜宇輝、譯者和作家莊加遜齊聚一堂,就這部新出版的傳記展開了對談。

除了這場分享會,朵雲書院·戲劇店還有為期一個月的“皮娜·鮑什主題展”,展覽設定了互動打卡點,引領讀者在行走觀看間,更好地領略皮娜的舞蹈世界。

“舞蹈風暴”冠軍謝欣站台,一本書讀懂皮娜·鮑什
“舞蹈風暴”冠軍謝欣站台,一本書讀懂皮娜·鮑什

舞蹈學生與學者不可或缺的書

“我不關心人怎麼動,我關心的是人為何而動。”“我跳舞,因為我悲傷。”“請不要讨論我作品的意義,我沒想過。”皮娜說。

綜合舞蹈和戲劇的元素,這位“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開創了舞蹈劇場的演出形式。她的演員不是垂頭喪氣就是怒氣沖沖,她的作品沒有固定的情節、沒有老套的程序,舞者們吃東西、吸煙、相愛、玩耍、受傷,任何一種動作都可能成為舞蹈,舞台上充塞着龐大的裝置和道具,撒滿了葉子、鮮花、泥土、草地、高牆……

皮娜舞蹈劇場“詩意”和“日常元素”的結合,對現代舞界産生了颠覆性的影響,有太多人效仿她,但從來沒有人能超越她。

作家巴尼·諾裡斯認為,皮娜的作品無疑構成20世紀創造力的高水位線,但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她是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在任何可想象的媒介中的源泉。

“她挖掘日常生活的歡樂與恐懼、挫折與困惑,尋找隐藏在這些情感裡的真相。”英國藝術史學者、舞蹈評論家羅伊德·克萊門卡說。

在羅伊德·克萊門卡的執筆下,《皮娜·鮑什:舞蹈劇場的創造者》成為英語世界第一部全面研究皮娜舞蹈生涯和舞蹈藝術的著作。作者研究皮娜多年,通過第一手的筆記和訪談資料,這部傳記對皮娜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創作方法、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探索。

這部傳記的亮點之一在于,結合了具體的舞蹈劇場案例《交際場》,對皮娜舞蹈劇場的創作方法和實踐進行了解剖式分析;亮點之二在于,參照皮娜的編舞和教學方法,編寫了一整套供舞蹈家實際操練使用的指南,對于從事舞蹈和戲劇的讀者尤其具有實用價值。

“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學者來說,本書不可或缺。”藝術專業雜志《劇場》如此評論。

“舞蹈風暴”冠軍謝欣站台,一本書讀懂皮娜·鮑什

她給人直面挫折和苦難的勇氣

在舞蹈領域有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後再看皮娜,謝欣認為,舞蹈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的東西,就是要把一個人的經驗、感受融入到舞蹈動作裡面去讓它豐富,用心靈和思考去支撐自己的動作,擴大舞蹈的時間和空間範疇。

同為女性編舞家,謝欣認為,女性的舞蹈創作在經曆了時間和生命經曆的洗禮後,會變得異乎尋常地動人和現實,變得更深厚更有原始的力量,這既與時代環境有關,也與女性本身的敏感和生命力有關。舞蹈永遠是開闊的課題,而舞者也在持續用身體與正在發生的環境展開着關于新時代的對話。

“舞蹈天然地就是表達我自己身體的力量。”華東師範大學哲學教授姜宇輝認為,看皮娜的舞蹈,會給人帶來一種面對生活中所有挫折、所有苦難的勇氣。現代舞不隻是诠釋一個動作或者技巧,舞者需要在演出場域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悟,讓生命與時代發生碰撞。這種碰撞,不僅發生在舞者的内心和動作中,也發生在觀看舞者表演的觀衆心裡。

莊加遜是皮娜的粉絲,有多年樂團、室内樂表演經驗以及劇院項目、音樂節策劃運作經曆的她,非常贊同皮娜所說的“舞蹈不是關于動作的,而是關于生活的,一切都是從生活開始的”的觀點。

在她看來,皮娜創作的舞蹈幾乎就是對人生的模拟,它呈現出一種過日子般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狀态。皮娜把身體當成是自我的一種延伸,她的舞蹈重視個體生命的每一次成長和沉澱,觀衆能從皮娜的作品中發現自己,在被她啟示和引導的思考中去還原生活的真相。

“舞之,躍之,否則我們終将迷失。”莊加遜小心翼翼地将這句話揣在口袋裡,這句宛如生命的箴言,始終定格在她開機的螢幕上,“生死在旋舞中,别叫心在身裡死去。皮娜讓我變了一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