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但是這個觀點放到現在顯然已經不再流行了,因為現如今養育兒子是非常考驗實力的,畢竟日後的婚姻大事可是需要父母為之奮鬥一番。尤其是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就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壓力了,關于教育孩子品性方面如果做不好,二十年後兩個兒子紛紛長大成人那才是真讓父母上愁的。

兩個兒子相差五歲,從小沒有教育好他們互敬互愛,導緻長大後哥倆幾乎反目
李老漢家有兩個兒子,當初這兩個孩子出生可是讓他高興了好久,旁人非常關心的經濟壓力他也沒有過多擔心,因為他一直經營着一家五金店,生活非常富足,房子也不缺,是以養育兩個兒子也是很輕松的。
李老漢一直認為男孩子不用多管,調皮搗亂是正常現象,盡管兩個兒子相差五歲但是平時在家裡哥倆時常吵架争搶東西,李老漢也隻是在一邊看着嘿嘿的笑,妻子讓他管管孩子,但是他卻認為男孩子就應該這樣。
很快兩個兒子長大了,大兒子結婚李老漢給操辦了一場風光的婚禮,二兒子結婚晚幾年,許多新東西時興開來于是李老漢都給二兒子置辦上了。但是這時候大兒子不幹了,認為當初結婚他沒有這些,埋怨李老漢不公平;二兒子也有話說,認為自己結婚的排場不如當年大哥結婚,哥倆你一言我一語又吵了起來,任憑李老漢怎麼攔也攔不住。
最後哥倆見面誰也不理誰,李老漢的妻子責怪他從小就沒給兩個孩子立好規矩,現在長大了兩個人互相攀比互不相讓,一家人都鬧得這麼僵,難受不難受!聽着妻子的數落李老漢隻悶頭在一邊抽煙,回想起當年也是後悔不已。
對于有兩個兒子的家庭來說,經濟問題雖然嚴峻但卻不是最大的困擾,孩子的這三方面教育不好日後才是大問題!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隻有家人之間互相團結,互相愛護才能夠讓一個家庭更加圓滿幸福。尤其是對于兩個兒子的家庭來說,一定要從小教育他們兄弟之間要禮讓和睦,促進兩兄弟的感情,大的懂得讓着小的,小的懂得尊重大的,這樣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因為一點事就鬧得不可開交。
放眼周邊親兄弟關系不和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從小沒有教育好他們謙讓和友愛,那麼長大後他們就更加會力求所有事情的“公平”,尤其是與父母之間,多給誰了多管誰了都會成為沖突的爆發點,到父母老了養老都是問題,這些日後的“煎熬”可要提前想清楚。
對于男人來說什麼最重要?無非就是自立自強,許多人因為家裡面有兩個兒子而覺得自豪,覺得自己有了兩個堅實的依靠,是以對孩子們百般的溺愛舍不得讓他們去做任何事,最後導緻孩子喪失獨立性也喪失了鬥志,隻知道依附于父母而活。
結局就是兩個兒子在家“啃老”,有人說父母太能幹了也不好,因為你都幹了孩子也就不幹了。的确,尤其是對于有兩個兒子的家庭來說,就算家庭條件再好但是身為男人不能頂天立地那也是讓人不恥的。
再有就是盡管我們倡導兩個兒子的家庭教育應當注重于讓孩子們懂禮讓,但是身為父母要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也許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但是也不要過于明顯的去偏袒一方,比如有了好吃的全部給一個人吃,又或者犯了錯誤隻批評一個人。可能孩子小時候頂多是用哭來表達不滿,但是這種不滿一旦在身體裡持續的存在蔓延直到生根發芽就會形成長遠的影響。
這種影響尤其是在父母老去之後,我們自古以來的傳統便是兒子給父母養老,但是年幼時不被偏袒的那一方因為多年來的不滿和失望導緻他們不願過多的去照顧父母,而被偏袒的那一方長時間的處于這種環境之中也不會覺得自己多得了什麼,是以也不願意多出一份力,這時受苦這時有年邁的父母了。
許多人總會用親情這個詞來定義親人之間的行為和行動,認為這兩個字是無堅不摧的,不可撼動的,可是有沒想過除了親情每個人也都有感情,都有思想,如果沒有觸動感情,沒有将思想引入正途,那麼親情也終将變得異常脆弱。
讓兩個兒子的家庭關系真正複雜起來的是當他們成年且成家以後,是以從小就應當重視對他們的教育同時也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好的父母有好的引導,才能夠養育出更優秀更孝順的孩子,也才能擁有更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