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藏旅遊不容易,遇見高原反應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西藏,那個離天堂最近的城,集聚了太多有夢人兒的神往。曆經漫漫征程,不單為虔誠信念,更為那廣袤的震撼和心兒坦蕩的刹那間碰撞。進藏無需言語,靜靜的就很美好。

可是,進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海拔、缺氧、強紫外線、溫差大、飲食不适,通常需要較好的身體素質。另外,就是大家最為擔心的出現高反。

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大問題,萬一出現了該怎麼辦?

進藏旅遊不容易,遇見高原反應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一、什麼是高反?

高反,即高原反應(Altitude Sickness,高原病),又名高山反應(Mountain Sickness,高山病)。由于大多數高反發生在旅遊或其他急進高原人群,在高原上停留短暫(時間不超過1個月),是以在常見的高反分類中,我們都屬于急性範疇,故而也稱急性高原病或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或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

是不是很亂?别着急,這是因為我們在檢索過程中發現國内外說法也很不一緻,是以羅列至此,以便于大家下次遇到能快速了解。在不做細化學術研究,不考慮翻譯習慣,單純簡單聚焦旅遊安全科普的前提下,大家可以簡單了解高反有很多個名字(高原反應、高山反應、高原病、高山病、急性高原反應、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山病),實際說的是一個問題。

高反,是指進入高原地區,人體短期内暴露于低氧環境後産生的各種病理性反應[1]。

二、高反會出現哪些問題?

多數情況下,高反症狀是輕微的。

輕度至中度時可能會出現:頭暈或頭痛、失眠、疲勞、食欲不振、惡心或嘔吐、心動過速、用力氣短等;這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頭痛,特别是前額和雙颞部的跳痛。

嚴重的可能出現紫绀(皮膚等呈青紫色改變)、胸悶、咳嗽甚至咳血、困倦或意識下降、無法直線行走或根本無法行走,這時明顯的症狀是休息時呼吸頻率加快,在25次/分以上(正常成人16-20次/分)。

更嚴重者會導緻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等,危及生命。

高反多發生在進入海拔3000以上時,第1-2天症狀最明顯,後逐漸減輕,大多6-7天基本消失,少數可持續存在。發生率約50%-75%,老年人發生率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2]。

進藏旅遊不容易,遇見高原反應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三、為什麼會出現高反?

高反的發生與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時間及體質等有關。

一般情況下由于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中氧分壓降低,肺泡内氧分壓也降低,直接影響到肺泡氣體交換、血液載氧運輸和氧合血紅蛋白在組織内的釋放速度等,造成供氧不足,産生缺氧。

另外,海拔提升過快,人體沒有足夠的時間适應氣壓和氧氣含量的變化也會明顯導緻低壓缺氧,使氧氣不能有效輸送身體各部。

當機體處于明顯低氧狀态時,身體會自動啟動循環系統功能來補償,以滿足氧的供應,比如此時會出現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輕中度的高反症狀;當缺氧影響到大部分器官或者中樞神經系統特别是大腦時,則會出現嚴重的高反[2][4]。

除此之外,進入高原後的活動程度(旅遊到達時的過度興奮)、勞動強度、精神狀态(情緒低落)、營養(飲食不适應)、低濕、感染等也是誘發高反的因素。

總之,通常情況下,海拔越高、爬升速度越快、運動多過,高反的可能性就越大。

進藏旅遊不容易,遇見高原反應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四、出現了該怎麼辦?怎樣預防?

所有形式的高反的主要治療方法都是盡可能快速和安全地傳回到較低的高度[2][3][5]。

如果症狀很輕,可通過休息調整自愈。如出現輕中度症狀,可對症治療頭痛、胃腸不适等,同時注意不應繼續攀爬或逗留,如出現嚴重高反則可能需要立刻呼救救援或住院治療。

關于預防,可能衆說紛纭,我們查閱循證資料,目前能推薦給大家,且科學嚴謹的是以下4種常見方法:

1.進入高原地區前進行全面體檢,無禁忌症者采取循序漸進、梯度進駐的原則,初進高原者要加強适應性訓練[5][6]。

2.路途中保持心情舒暢[7]。到達後,注意進食和休息,不要太過興奮和急于活動,注意保暖,避免因洗澡等受涼感冒。

3.建議預備的藥物。

乙酰唑胺[8],預防性服用可減少高反,加快适應;

地塞米松[9],糖皮質激素,有助于減少腦腫脹可能,并提高機體抵抗缺氧的能力;

呋塞米[10],利尿劑,用于高反腦水腫的治療;

布洛芬[11],非甾體解熱鎮痛抗炎藥,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

複方丹參滴丸[12],有效預防因高原缺氧引起的血氧飽和度降低和高原性心率加快。

另外紅景天[4][13],中藥,不做多讨論,提醒是提前15天服用。

4.攜帶氧氣。胸悶、氣喘明顯時予吸氧治療,可明顯緩解高反[2][5]。

最後祝心身愉悅,平安歸來。

【1】杜輝, 張錦花, 王處淵. 防治高原反應中藥述評.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20. 7(3): 436-440.

【2】 Imray C, Wright A, Subudhi A.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pathophysiolog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g Cardiovasc Dis. 2010. 52(6): 467-484.

【3】Acute mountain sicknes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0133.htm.

【4】楊燕, 馬慧萍, 賈正平. 急性高原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醫學綜述. 2010. 17: 2561-2563.

【5】張洪增. 急性高原反應的診斷與處理. 中國全科醫學. 2005. 8(9): 761-762.

【6】洪麗, 申寶德, 袁海龍. 抗高原反應的藥物研究進展.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21. 1: 125-128.

【7】高存友, 甘景梨, 王麗傑. 心理行為因素對急進高原救災官急性高原反應狀況的影響.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1. 7: 644-646.

【8】Pin-Hsi Hung, Fang-Chi Lin,Shi-Chuan Chang. The usefulness of prophylactic use of acetazolamide in subjects with acute mountain sickness.J Chin Med Assoc. 2019. 82(2): 126-132.

【9】NJ Johnson, AM Luks. High-Altitude Medicin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6. 100(2): 357-369.

【10】Laura Carone BMedSci, Stephen G.Oxberry, AndrewWilcockDM, FRC. Furosemide.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16. 52(1): 144-150.

【11】G Aksel, EK Orbacolu, C Zen . High-altitude illness: Management approach. Turkish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9. 19(4): 121-126.

【12】劉莉, 張娴. 複方丹參滴丸聯合曲美他嗪對醫療隊員進入高原後血氧飽和度及心率的影響.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2017. 38(4): 215-219.

【13】王永新, 詹皓, 辛益妹. 複方紅景天抗缺氧作用的研究.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5: 152-153.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