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詩雲:“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這般浪漫的橋千千萬,那麼“橋”能落在我們心上麼?也是浪漫的麼?我們來看看因胸悶就診的莫叔叔的故事。

56歲的莫叔叔自述體力勞動後心裡不舒服加重前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就診。接診的心血管康複科熊醫生給患者查因的過程中,通過12導同步心電圖發現患者存在前側壁導聯ST段呈水準型異常下移及T波低平、負正雙向。
綜合考慮後,醫生建議莫叔叔查一個冠狀血管CTA,結果在意料之中卻也在意料之外,檢查顯示心髒血管未見狹窄及斑塊,但有一個淺表型前降支心肌橋!
什麼是心肌橋呢?心血管康複科主任邢祖忠解釋,在正常情況下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是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及脂肪組織内,若某部分或幾部分走行于心肌纖維中,被形似橋的心肌纖維所覆寫,該心肌纖維束稱為心肌橋,被心肌覆寫的冠狀動脈段稱為壁冠狀動脈。大部分患者心電圖存在ST段水準型或下斜型壓低,T波雙相或倒置。少部分患者心電圖正常,嚴重者表現為ST段擡高或異常Q波。而異常的原因是當壁冠狀動脈在每一個心動周期的收縮期,甚至持續到舒張早中期被擠壓,造成血流減少或中斷誘發心肌缺血。
箭頭所指為患者冠脈CT顯示的心肌橋位置
那落在心髒上的“橋”是浪漫的麼?心血管康複科邢祖忠科主任進一步介紹,心肌橋會引發一些症狀,包括胸悶不适,尤其在患者跑步、爬山等劇烈活動時更加明顯,因為心率加快後心髒冠狀動脈的血流儲備更加減少,甚至患者還會有胸痛的症狀。以往多認為心肌橋是一種良性的解剖學變異,但随着影像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心肌橋可導緻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
雖然無明顯症狀的心肌橋患者不需治療,但對症狀明顯者如這位就診患者應首選藥物治療以降低心率及心肌耗氧量,若發現壁冠狀動脈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改變,應給予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對冠心病風險低的患者,若出現心電圖ST-T的異常改變同時伴有類似心絞痛或心肌缺血症狀時要考慮到心肌橋。
這種“橋”不浪漫,這類患者也馬虎不得!
作者:心電圖室 李瓊
編輯:石榮
圖檔:部分來源于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