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愛上一座城需要理由嗎?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着某個喜歡的人。其實愛上一座城,并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理由,或許是因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或許是因為一段青梅往事,或許是因為城裡的一座熟悉的地方。

或許僅僅是因為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更多的時候,這是一種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的愛,愛了就是愛了。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有這麼一座城市,它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曆史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因為這座城市于河南西部,黃河中遊南岸,洛水之北,是以得名洛陽。

洛陽境内山川縱橫,西有郏鄏山,北有邙山,東有成臯,南有嵩山。洛水來自西南,伊水來自南、右澗水,左瀍水。香山與龍門山臨流對峙,形成了一道天然門阙,是以在古代也被人們稱為伊阙、龍門。

洛陽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曆史上曾有十三個朝代在這裡定都,洛陽是以也享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譽。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洛陽山河秀麗,風景宜人,遊人墨客絡繹不絕,文人雅士流連忘返。此外,洛陽鐘靈毓秀、人文荟萃、物産豐饒、經濟富庶,擁有許多園林樓台與曆史悠久的傳統風俗,這在當時已是極好的條件。

在這樣的物質經濟與社會文化條件之下,洛陽成就了文人雅士遊宴的曆史傳統,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将洛陽視為退休後養老的首選之地,其中尤以唐代白居易為首的“九老會”影響最為深遠。

白居易退居洛陽之後,在龍門香山寺與劉真、張渾等人結成“香山九老會”,他們時常聚集在一起飲酒作詩。這一文人酒會的形式也直接影響到北宋洛陽文人士大夫的遊宴活動。并且,洛陽作為五代時的舊都,又是文化圈名人的聚集之處,自然有着大量的曆史遺迹與園林風光。蘇轼的學生李格非所著的《洛陽名園記》中便記錄了“富鄭公園”“董氏西園”“董氏東園”等多處園林,可見洛陽當日繁盛富庶之狀。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如果說白居易對洛陽的愛像紅酒一樣馥郁圓潤,那麼宋代的歐陽修對洛陽的愛就像白酒一樣濃重熱烈。

歐陽以西京留守推官的身份來到洛陽,這裡是他揚帆起航的地方,這年他24歲,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洛陽,是歐陽修踏入仕途的第一個驿站,這裡不僅是歐陽修仕宦生涯的起點,同時也為他文學之旅的發轫期。

在洛陽,歐陽修結識了一生的摯友梅堯臣,相識之後,他們二人自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交往和詩文唱和。在洛陽,歐陽修與禮賢下士的上司錢惟演,還有一幫與歐陽修年紀相仿、志投道合的同僚。優渥的生活環境以及禮遇文士的良好氛圍極大促進了歐陽修的文學創作熱情,并激發了他的創作潛能。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三年洛陽任官的生涯裡,歐陽修度過了人生中最浪漫放逸的時光。錢惟演為歐陽修提供了優裕寬松的文化氛圍,成員間經常進行詩文切磋,拓展了歐陽修為人為文的眼界,激發了歐陽修對文學創作的熱情。

工作之餘,歐陽修與友人相攜遍訪洛陽的山水與名園。洛陽山河壯闊,風景優美,名勝古迹衆多。在遊山玩水中,歐陽修深深為洛陽的山水風光及人文氛圍所吸引,在洛陽宦遊的三年時光裡,歐陽修寫下了大量記遊詩文。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歐陽修與遊人遊宴之時,也會選擇遊賞一些獨具洛陽特色的、具有曆史積澱與人文内涵的園林。如這首《玉樓春》,記述了他和友人在洛陽園林的遊賞的經曆,而園林的春色給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園粉蝶能無數。度翠穿紅來複去。倡條冶葉恣留連,飄蕩輕于花上絮。

朱闌夜夜風兼露。宿粉栖香無定所。多情翻卻似無情,赢得百花無限妒。

詞人與同伴遊覽于春日洛陽,園内蝴蝶翩翩起舞,在翠枝紅花中輕盈穿梭,偶爾栖于枝頭停留片刻,又飄飄搖搖在一衆花色之間。蝴蝶流連于群芳之中,自由自在,肆意快樂,但詞人卻因為園内日經風雨,害怕雨打枝頭,蝴蝶難尋栖處,隻能另覓他處,辜負了此地百花的一片深情。

這首詞的上片,重制了春日洛陽美景,園内是一片春光乍洩的美景,引來蝴蝶翩跹起舞;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委婉地指責都是因為蝴蝶翻飛起舞,它們動人的姿态連百花都有些羨慕嫉妒了。可見,詞人在賞景之際又有着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敏銳感受。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在遊曆洛陽山川時,歐陽修對洛中的風物民俗十分留意。尤其是作為洛陽風物民俗代表的牡丹,更是引起了歐陽修的極大關注。

洛陽别稱“牡丹城”,早在隋唐時期,帝王将相營造苑圃之風就已經盛行,觀賞、題詠牡丹亦蔚然成風,李白、杜甫、劉禹錫等都曾留下不少吟詠洛陽牡丹的詩作。

白居易對牡丹尤為喜愛,緻仕後于洛陽履道坊故裡園親自建圃種植,在洛陽亦傳為一時美談。關于洛陽人對牡丹的喜愛,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裡記載:“凡園皆植牡丹,而獨名此曰‘花園子’,蓋無他池亭,獨有牡丹數十萬本。”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北宋的洛陽牡丹盛況可見一斑。天性浪漫的歐陽修來到愛花之風盛行的洛陽,從此對牡丹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洛陽三年的仕途生涯,歐陽修入鄉随俗,對洛陽牡丹進行多番欣賞與調研,并詳實記錄了洛陽牡丹的品種和栽培方法,寫成《洛陽牡丹記》這部我國最早的花譜專著。

《洛陽牡丹記》從花品叙、花釋名、風俗記、跋尾四個部分記叙了洛陽人愛花的習俗,第一次以文學論著的形式對接花、種花、澆花、養花、醫花等方法做出了科學的說明。可以說,因為歐陽修為洛陽牡丹的這份宣傳文案,讓洛陽牡丹的文化身份得到了世人的充分認同。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歐陽修因與洛陽及牡丹有這樣一段因緣,是以後來在他的詩詞歌詠中,多次以“洛陽花下客”自稱。歐陽修的詩文中,洛陽總是和牡丹連在一起。

牡丹成為了歐陽修心目中的“洛陽花”,成為了後來憶洛的意象。歐陽修對牡丹喜愛至極,以至于他在後來寫下了諸如“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等許多懷念洛陽牡丹的作品。

三年任期屆滿,歐陽修啟程離開洛陽,此後直至去世,洛陽成為歐陽修魂牽夢萦的地方,歐陽修對洛陽生涯的追憶幾乎是貫穿了一生,對洛陽友人及洛陽生涯的懷念成為了詩文中反複吟詠的對象。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歐陽修對洛陽的懷念之情,其實從他離别的這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在離别洛陽之際的餞行宴會上,他寫下的這首情真意切的詞作《玉樓春》,或許最能代表他此時的心聲:

尊前拟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别。

這是一個春光明媚、春風怡蕩的日子,洛陽城裡,一場别開生面的送别宴會正在舉行,宴會上歌舞連連,鳳管鸾箫,觥籌交錯。和歐陽修一起工作了三年的同僚們,舉起餞行酒杯,他們送别的人正是歐陽修。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歐陽修在送别的宴會開始前,就想了很多的話要對同僚們說,可是在真正要離開洛陽,離開朝夕相伴的同僚,以及宴會上表演節目的歌女的時候,竟然連一句也說不出來。人的多愁善感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情結和風花雪月無關。詞作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寫成的。

開篇兩句“尊前拟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表面看來固然僅僅是對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寫,但在遣詞造句的選擇和結構之間,歐陽修卻于無意之中顯示出他自己的一種獨具的意境。

尊前,餞行的宴會前,該是何等歡樂的場面;春容,如春風妩媚的顔容,詞中指宴會上的歌女,她們婀娜多姿,歌聲清越。從歐陽修在詞中所用的詞語來看,這些美好的風物人情都是歐陽修對洛陽這座城市無比留戀的美好記憶。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詞人在宴會前所要述說的卻是指向離别的歸期,于是宴會前的歡樂與宴會上的歌女的美麗,就成為詞人傷離别的情感線索了。

在這種轉變與對比之中,雖然僅僅隻是兩句,我們卻隐然已經體會到歐陽修詞中所表現的對美好事物的愛賞,以及他對世事無常的悲慨,這兩種情緒相對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張力了。

接下來詞人寫道“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兩句是說,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癡絕,這傷離别隻是因為對洛陽愛得太深,這種感情沒有前因,無關風月的愛。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這兩句則似乎是由前兩句所寫的眼前情事,轉入對人生的檢討和思考,如此也就形成一種推己及人的心理過程,也就是詞人把對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廣到了對于整個人生的認知。事實上天邊的明月與樓外的東風,原屬無情之物,和人事沒有什麼關系。

隻不過對于歐陽修來說,明月與東風都成為引人傷心的載體了。是以說這兩句雖然是詞人的思索和檢討,但事實上卻是透過微妙的心理變化展現出來的,是以也更顯得深情款款,而這種深情又與開篇兩句那使人悲傷的送别場面遙相呼應。

下片前兩句“離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腸寸結”,大意是說:餞别的酒宴前,不要再唱新的歌曲了,清歌一曲,已讓人愁腸郁積。“離歌”是宴會上演唱的送别歌曲。

這兩句由詞人内心的深情重新傳回到上片中餞行的畫面中。這也要詞人回憶起在洛陽的時日裡,他與同僚們歡聚歡笑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精彩的瞬間都讓他對城市的印象加深了一點,也讓他對此刻的離别多了一絲傷感。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詞作以“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别”收尾,此時隻需要把滿城牡丹花再欣賞一遍,這樣才會少一些牽挂,少一些遺憾,在與春風的辭别中,心無牽挂地踏上離開洛陽的旅程。

其實,在離開洛陽之際,歐陽修寫的很多詞作裡都出現了牡丹,如“洛城春色待君來,莫到落花飛似霰”、“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别”、“洛陽正值芳菲節,秾豔清香相間發”。

從這些詞句中不難看出,此時的牡丹逐漸成為了歐陽修心目中的洛陽花,承載着詞人對洛陽的眷戀與不舍。離開洛陽後的歲月裡,無論是遭遇貶谪,還是仕途順利,歐陽修都深切地懷念洛陽及洛陽的牡丹。“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曾是洛陽花下客,欲誇風物向君羞”,洛陽牡丹成了歐陽修詩文創作中反複出現的城市印象。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洛陽的牡丹,平日裡與同僚的歡笑,春日裡的遊園活動,宴會上歌女們婉轉的歌聲與曼妙的舞姿,這些給詞人留下美好記憶的人與事,就像是詞人對洛陽這座城市的碎片化的記憶,在平時都不會一一重拾。但在這一瞬間,就像是一塊拼圖一樣,瞬間回到詞人的腦海,并被他以最快的速度,拼裝組合起來,他們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洛陽印象。

歐陽修這一首《玉樓春》詞,明明蘊含着深重的傷離别的情愫,然而詞人卻偏偏在結尾中寫出了這樣釋懷的句子,在傷别中蘊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體驗。歐陽修以這樣的方式叙寫離别,其實是詞人深情的傾訴,因為深情,反而讓人覺得自然。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洛陽是歐陽修仕途的起點,初仕洛陽的歐陽修即獲得了上司的青睐和友人的誠心相交,洛陽山水秀美,人物風華,風物俱佳,這對青年歐陽修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舞,同時這也注定了告别洛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是以當真正出發離開洛陽時,歐陽修對洛陽的不舍越來越濃,歐陽修在洛陽與友人一起踏青郊遊的山山水水也變得更加溫情脈脈,他對洛陽的眷念之情也從筆端流瀉而出。

歐陽修:洛陽牡丹的代言人,他對洛陽的深愛,全都蘊含在牡丹花中

洛陽不隻是一個實存的空間,它更是一個記憶的場景,在歐陽修的文學裡有着重要的象征意義。在洛陽的三年,雖然短暫,但對歐陽修影響極大,歐陽修的仕途初體驗、交友情況與文學創作都與洛陽這方水土息息相關。

在洛陽期間,歐陽修從側面描繪了洛陽繁盛富庶的城市印象,對文人飲宴活動有着詳實的詞作記錄,對洛陽的牡丹有着真實、細膩、生動的描寫。這些都展現了歐陽修在洛陽度過的每一個精彩瞬間,這也是歐陽修對這座城市發自内心的愛,這是一種無關風月的愛,更是一種沒有理由的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