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把社群圖書館當“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闆”

貴價大牌通常都有它們的平價替代品,簡稱“平替”,社群食堂、社群圖書館、社群文化活動中心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平替”。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江甯路街道的社群圖書館,不僅吸引着家門口的讀者風雨無阻地前來,還因為它的“大牌”體驗讓遍布全上海的年輕部落客前來探館體驗。截止到今天的資料,這間麻雀小館已經從2019年的5萬冊圖書借閱量攀升至2021年的7.8萬冊,還在今年獲得過靜安區14個街鎮圖書館第一名的考核成績,它是如何做到讓讀者近悅遠來的?

别再把社群圖書館當“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闆”

圖說:市民在圖書館挑選書籍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特色:千元大部頭任君翻閱

一進圖書館,你就會有一種逛書店的感覺,最先映入眼簾的書架是新書推薦。江甯路街道圖書館館長朱宇翔介紹,每天上架的新書,有一半當天就會被借走。明亮的窗邊全部設計成了吧台和卡座以及沙發區,供讀者舒适地閱讀。全館實作數字化,可自助借閱,定位系統用來找書會友善快捷許多。

從原先的館址搬到了昌平路710号二樓,圖書館館藏圖書的空間少了一半,但這裡仍然為藝術類精品書籍任性地留出了躺平的空間。裝幀精美的清代孫溫所繪的《紅樓夢》全本、定價1680元的《藝術博物館》、全上海僅三家圖書館藏的《香奈兒花田》……一本本在書店被塑封儲存的高品質書籍,在這裡全部開架供讀者翻閱。

别再把社群圖書館當“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闆”

圖說:市民在圖書館閱讀書籍

藝術、建築、設計和曆史類書籍成了江甯館的“藝術人文”的特色館藏,朱宇翔獨辟蹊徑,通過多家書店和出版社采購了很多上海曆史類和建築類的書籍,引得不少“老上海”從各個區趕來。館裡更是常常接到讀者來電,他們從上海市圖書館的系統中檢索到一些小衆書籍後,詢問某本書是否在館。很多對上海建築感興趣的網絡部落客也口口相傳,将這間小小的圖書館錄入必打卡地點之一。

即時:館長匿名當客服

一千多名的在館注冊讀者,有三分之一都在圖書館的微信讀書群裡,圖書上新,群友第一時間知道。館員們分工明确,02号管理者在館工作時間最久,找他查書速度最快;06号管理者負責推薦新書,常常圖檔剛發出來,已經被讀者預定完;04号采購員正是朱宇翔本人,穿着馬甲在群裡,有問必答。

别再把社群圖書館當“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闆”

圖說:朱宇翔介紹圖書館藏書

工作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參與到書籍選書中。平時,大家會跑到各個網紅書店,了解當下的暢銷書和書店特色的常銷書。對于每個書店的特色,朱宇翔如數家珍。去年,他還跑到上海書城,請首席薦書官打開上鎖的玻璃櫃,選了一批精品書回館。

朱宇翔坦言,圖書館對于熱愛讀書的人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空間,很多市民喜歡閱讀,但很少有時間能走進圖書館。于是,一樓外牆打造的24小時自助借書櫃友善了另一批讀者群。“畢竟圖書館閉館比較早,我們從背景可以看到經常夜裡十一二點,還有讀者來借書”,朱宇翔透露,這個裝有200多本書的借書櫃無需辦理借書證,微信掃一掃就可以免費借書。白天,隔壁的咖啡館常常有顧客過來借一本書,捧着咖啡消磨一下午的時間。

圖說:24小時自助“智慧圖書館”

暖心:特殊志願者回饋社群

江甯館的借閱量已經連續三年攀升,這在紙質書受沖擊的當下确實罕見。前幾年,圖書館借閱量第一的是武俠小說,為了吸引更多元的讀者群,朱宇翔有意識地調整了館藏的圖書結構,增加兒童繪本的比重,今年親子讀物已經占到總借閱量的46%。

每逢周末,少兒閱覽室門口總能看到二三十雙童鞋,孩子們坐在定期換洗的懶人沙發上和寬大的軟凳上,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到了工作日的上午,這裡會有穿着黃馬甲的志願者來整理書籍。昨天上午的志願者吳自凱從楊浦區趕來,他的孩子9月剛剛入讀江甯路街道社群黨群服務中心五樓的愛課堂,這是曹鵬和曹小夏為自閉症孩子發起的項目,他很感謝江甯路街道給予自閉症孩子一個有愛的學習環境,于是就利用等孩子的半天時間,來為街道圖書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吳自凱坦言,自己也是圖書館的讀者,每次都要借滿10本書回去帶給孩子看,常常兩周就看完帶過來再換一批。

别再把社群圖書館當“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闆”

圖說:吳自凱每周都會到江甯街道圖書館做志願者

目前,有大約30位家長都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中,其中也包括12歲孩子林雨澤的媽媽。一天雨澤媽媽做完志願服務,看到窗外陽光正好,就拍下了一張照片,成了林雨澤臨摹的藍本,丙烯顔料繪出藍色的卡座坐墊與窗外濃郁的綠樹,色彩明快,書架的遠近富有層次感。一次朱宇翔在國家會展中心參觀了一場畫展,突然看到這幅畫,眼前一亮,這畫的不正是自家圖書館嗎?于是他找到了雨澤媽媽,将這幅畫挂回到圖書館的牆上。

别再把社群圖書館當“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闆”

圖說:林雨澤畫的江甯路街道圖書館

朱宇翔說,圖書館志願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部分,這支家長志願者隊伍已經成為了圖書館一抹不可或缺的力量。而雨澤媽媽則說:“我們能到二樓做志願者,說明孩子們在街道上課讓我們非常放心,志願服務的過程也讓我們感受到内心的平靜,一上午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這幅畫也啟發了朱宇翔,他計劃,不久的将來,要把五樓孩子們的畫作收集起來,為他們辦一場畫展。(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