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楓泾古鎮和平街的悠長巷弄裡,藏着一家“古鎮舊書店”。店門口那塊曆經三十載風雨洗禮的招牌下,挂着一幅墨色遒勁的字帖——“為書找讀者,為讀者找書”,簡短十字,道出了書店主人的初心。
店主孫海林今年71歲,開店閑暇之餘,他喜歡坐在店門口的一張舊木桌旁,或整理書籍,或沉浸在自己的閱讀世界裡。對于每一位踏入店門的顧客,他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分享每本書背後的故事。
“因為店裡收藏着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甚至已經絕版的書籍,是以來我這裡的顧客有不少是懷揣着對過往歲月的懷念而來的。”孫海林表示,自己很喜歡聽顧客講述他們與書籍的不解之緣,也喜歡将自己多年來的收藏心得,與他們分享。
店内空間布局緊湊,10餘平方米的小店,卻有藏書近3萬冊。兩側的書架上每一層都密密麻麻地擺放着各式各樣的線裝古籍、文獻、老舊期刊……隻要顧客提出大緻的喜好與需求,孫海林便會耐心地穿梭于書架之間,為他們搜尋那些藏匿于書海之中的寶藏。
“這些書大都是早年間從各地的舊書市場、私人藏書家那兒一本本收集而來,如今的價格也不盡相同。”孫海林一邊展示着藏書,一邊說道,“我珍藏了多種版本的毛主席語錄,有的早已絕版,像我手中這本英文版的還是1966年袖珍本第一版。”
在這個數字閱讀興起的時代,總有那麼一些人,願意放慢腳步,去感受紙質書籍的魅力。陳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熱衷于收集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連環畫,“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畫面,總能勾起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而這裡的連環畫不僅儲存完好,還都是成套的珍品。”陳先生笑着說,來這淘書的次數多了,一來二去,便跟孫海林成了書友。
“隻要還有人願意讀書,願意來書店,我這家店就會一直開下去。”孫海林表示,“我希望通過這家書店,讓更多人感受到舊書的魅力與閱讀的樂趣,讓這些‘沉睡’在書架上的故事重新煥發生機。”
通訊員:黃欣辰
編輯:馮生丹
責編:俞岚婷
稽核:陳建軍、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