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五日京兆”這個詞,是用來形容目光短淺,不做長期打算,出處是《漢書張敞傳》。

順藤摸瓜,草蛇灰線的扯出了一個好玩的故事。

01

京兆尹是管理京兆地區最高行政長官,相當于三分之一的長安市委書記。

衆所周知,天子腳下的地方官難幹,離天太近,各種沖突、人際關系太複雜。

隻有少數人能駕馭,能穩穩坐住這個位置,并且名垂史冊,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張敞。

(對,就是跟皇帝擠眉弄眼的暗示,“閨房之樂,有甚于畫眉者”那人,臉紅...)

張敞是京城官二代,父親曾做過光祿大夫。

但張敞此人命運多舛,别人能順風順水的提拔上位,他卻要付出三倍以上的代價。

同期小夥伴如蕭望之、于定國,都做到中央高層了,他還在地方任太守。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02

權臣霍光死後,霍氏一族仍是權勢滔天,尾大不掉,讓漢宣帝心存忌憚。

皇帝需要在合适的時間,拿一把合适的刀來挑開這個膿瘡。

這時候嗅覺靈敏的張敞遞出了這把刀,他上書要求調回京師,願意為漢宣帝打前鋒,率先向霍家發難。

漢宣帝雖然壓下了奏疏,卻認可了這次舉動,還把張敞默默攏進自己的棋盤掌心。

遣張敞去監視被廢掉的上任皇帝,政敵海昏候。

并允許張敞單獨給皇帝秘密上書,随時彙報海昏侯的情況。

得到上司秘密委派差事,既顯示了信任,也表明了張敞在皇帝心裡挂上了号,排上了隊。

于是張敞決定再燒一把火。

多年來,膠東、渤海一帶社會治理極其混亂,盜賊與大戶勾結,欺行霸市,政令不暢通,讓朝廷的十分頭疼。

張敞主動請纓去擔任渤海相,要為漢宣帝捅一桶這個馬蜂窩。

自古以來,能讓下屬為之效死力的,一個是利,一個是名。

張敞到任後,向中央打申請,将當地公務員工資漲到與中央部委持平,連看監獄小吏,工資都漲到了100石(之前多少不知道),張敞還一口氣提拔了十幾個下屬為縣令。

這下人人紅了眼,玩了命的幹活表現。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03

張敞開展了打黑除惡專項行動,用重賞勾引的盜賊們互相舉發。

并把舉報者的姓名偷偷換成大戶子弟,使得賊人聯盟從内部開始破裂分化,賊人之間互相忌憚,不能再抱團做惡。

張敞利用黑吃黑,一舉掃平了當地幾十年的混亂,一戰揚名。

張敞燒的這把火很成功,不久後,在京兆尹人選屢屢不稱職的時候,皇帝親自發話,把張敞直接調到中央來任京兆尹,其上升速度堪比火箭。

張敞待下屬們很好,金錢官位從不吝啬,讓人樂于給他賣命,很快跟下屬們打成一片。

就在他幹的風生水起,長安城社會治安一片大好的時候,出事了。

他的好友,太史公司馬遷的親外甥楊恽(yun),言語冒犯了皇帝而被貶官。

在觀察期,楊大公子不僅不夾起尾巴低調做人,反而經常在鄉間開派對,秦歌趙曲,媳婦姬妾的玩的挺歡。

這下徹底惹惱了皇帝,楊恽被腰斬。

與他交好的人都受到牽連,甚至被免官,其中包括張敞。

皇帝卻把彈劾張敞的奏章扣下了,遲遲不處理他。

為什麼?

因為找到一個稱心的京兆尹太難了!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05

在外人看來,張敞這次肯定要完蛋,張敞卻像個沒事人似的,安排排程工作,一如既往的毫不懈怠。

他安排小吏絮舜,做案件的驗證工作。

這絮舜從前相當的馴良,言聽計從,經常在上司辦公室裡喝茶并彙報工作,下班後還拉着上司喝酒談心。

就是這麼一個好哥們、好下屬,今天的表現卻迥異于往日。

隻見絮舜對張敞不僅不理睬,從前那股接受工作的熱情勁兒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字“嗯”,仿佛說多了都是淚。

這讓張敞非常驚訝,更驚訝的是絮舜領完工作,就直接回家睡覺了。同僚看不下去,勸說絮舜,張大人平時待你多好,在這個時候不能撂挑子不幹。

絮舜卻說:我夠為他盡力了,他是“五日京兆”,幹不長的。

自此絮舜就沒有出現在機關,估計在等新上司上任。

對負心的下屬,想必很多人有些感觸,為什麼他心裡隻有現任上司,跟過去判若兩人。

因為你在位還是不在位,能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嘴臉。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06

張敞得知絮舜的态度後,冷笑一聲,讓人把絮舜抓起來,此時離冬月隻剩五天。

按照漢例,立春後就不能殺人了。

張敞讓人晝夜審理此案,限期五天結案,五天後就以玩忽職守等罪名判處絮舜斬立決。

家屬連援救的機會都沒有,人就給殺了。

臨刑前,張敞派人對絮舜說:

“五日京兆怎麼了,照樣可以要你命。”

但畢竟絮舜罪不至死。

開春後,絮舜族人攔下了漢宣帝派到民間查訪冤獄的使者喊冤。

漢宣帝仍然想保張敞,于是把楊恽案拿出來說事,先免了張敞職務,想等躲過風頭後再起複他。

張敞走後,沒等幾個月,京師秩序大亂,新來的京兆尹根本壓服不住,漢宣帝趕緊招回了張敞。

張敞把平時如何善待絮舜,而自己落難時絮舜卻擅離職守,恩将仇報的事全部說給了皇帝聽。

即使時光倒流,張敞也不見得會後悔。

“五日京兆”的故事:凡事都要留點餘地

07

但是為政也好,為人也好,講究舉動有度,留有餘地,不能率性妄為。

此事終究處理的有些過了,傷了陰德,給張敞自己和後代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張敞死後,子孫沒有了護佑,絮舜家派刺客殺了張敞的次子。

人性都是因利而趨,因利而散。

為官者在位時與下屬好好共事,不在位時,也能了解和看透對方的冷漠,明白對方斷交,或是恩将仇報背後,都受利益驅使,就能克服巨大的心理落差。

宰相丙吉沒有處理犯小過的司機,司機投桃報李,在邊境危機時替丙吉打探消息,讓他在皇帝面前大出風頭。

以酷虐聞名的前任京兆尹趙廣漢對待負心的下屬,也會提前勸導,做足說服,再去處理,讓對方心服口服。

可見厚道才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标準。

張敞一時的快意恩仇卻留下了長久的隐患。

在朝廷屢次要委以重任的時候,大臣們都以張敞“資質輕”,就是本性浮躁輕佻來否決了他的本應有的前程,他最終死于地方太守的任上,終究得不償失。

《張敞傳》作者班固說,張敞家三代之後竟然絕後,似是意有所指。

出手有時候要看人,對比郭子儀對盧杞,高下立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