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20日,全國首屆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在佛山舉行,超過5000個團隊、2.4萬人報名參賽。大賽設創新賽、創業賽、海外(境外)賽、揭榜領題賽四個組别,共有來自全國47個代表團的超過1400個團隊/項目入圍總決賽。
這場高學曆、高水準、高規格的“三高”賽事讓青年人才勇挑大梁。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90後女博士後孫驕楊,憑借着35天批量培育實驗鼠的“新一代動物模型制備技術”進入創新賽總決賽。
現場
超兩千崗位“搶”才 安家費可達300萬
這場賽事不僅是優秀青年人才之間的比拼,更是廣大博士後和企業、院校、科研院所進行交流對接的國家級平台。
在現場舉行的全國博士後人才交流與科研成果轉化對接活動中,大賽專門設定200多個人才交流展位。多家機關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現代農業、智能制造等領域提供科研類、教學類、管理類等崗位超2000個,計劃招收一大批博士、博士後人才。
如南方醫科大學招聘生物醫藥類學科博士後,基礎年薪最高可達52萬元,提供博士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或住房補貼;華南師範大學為博士後提供子女可入讀附屬學校、幼稚園等福利;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表示,出站考核優秀者可直接留院工作,享受安家費10萬-300萬元。
特寫
建構動物模型 35天批量培育“小白鼠”
動物模型指的是可以模拟人類疾病表現的動物,在醫藥學領域的研究中需要借助于動物模型,以便認識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研究防治措施。“我們最常說的小白鼠,其實也是一種動物模型。”
孫驕楊說,現有動物模型制備技術需要經過繁育和篩選階段,制作周期長,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而她和團隊研究的“新一代動物模型制備技術”,是運用四倍體技術,使被編輯過的幹細胞發育成為一隻完整的小鼠,将模組化時間縮短至35天,相對于受精卵注射等制備小鼠的正常技術,具有可繞開繁育步驟、快速大量制備純合精準小鼠的優勢。
“目前我們團隊運用四倍體補償技術将制備小鼠模型的效率從1%-5%提升到了30%-60%,實作大規模的批量培育,解決了四倍體技術産業化應用的難題。”在孫驕楊看來,這種技術周期短,成本低,制備過程更簡單更快速,在未來的醫藥學領域有着重要的應用價值。
比如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這一技術便派上了用場。孫驕楊與團隊在35天内,制備出500多隻有效的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用于國内多家機關的新冠肺炎藥物篩選、抗體中和實驗,有力地支援了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發。
此次參加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讓孫驕楊感覺十分興奮。“遇到了很多和我一樣創業或做項目的,思維非常活躍,大家都有獨到的看法,而且在項目的落地上真正可行。”孫驕楊說,大賽讓她走出去了,去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碰撞,學習到了産業化方面的新知識。
采寫:南都記者 程小妹 孫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