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華與韓先楚誰的戰略眼光更長遠?從兩人的兩次争執中可見一斑

1955年建國後首次大授銜時,鄧華和韓先楚分别被授銜為開國第7上将和開國第11上将,二人從解放戰争開始後被調去東北任職長期共事,韓先楚一直在鄧華麾下擔當副職,互相鼓勵,互相成就,雙方革命感情很好,但在海南島戰役和抗美援朝戰役中,鄧華卻與韓先楚發生過兩次比較大的争執和沖突,這是怎麼回事呢?

鄧華與韓先楚誰的戰略眼光更長遠?從兩人的兩次争執中可見一斑

1950年,鄧華出任第15兵團司令,韓先楚任副司令并兼任40軍軍長職務,于二月份奉命開駐東南沿海,在廣州備戰解放海南島的一應事宜。

當時戰前軍事擴大會議上,兵團内部的大部分幹部骨幹建議将攻打海南的總攻時間推遲到六月底和七月初,在此之前以滲透作戰為主,力求萬無一失。

但身為副司令的韓先楚卻明顯持有反對意見,他堅持認為六月底這個時間太靠後了,必須将決戰的時間提前到三至四月期間,并在衆目睽睽下闡述了自己的理由。

鄧華與韓先楚誰的戰略眼光更長遠?從兩人的兩次争執中可見一斑

首先,解放海南的是跨海作戰,與渡河和渡江作戰不同,一旦過了四月份,海上的洋流風向都會發生變化,我軍如果逆風直上,不利于作戰推進。

其次,我軍準備時間越長,那留給敵軍的準備時間也就越長,加之目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詭谲莫測,不确定因素很多。

第三,滲透作戰不僅無法擴大戰果,而且風險很大,一旦遭到敵軍優勢兵力的奇襲和圍攻,我軍有限船隻就會遭到重創。

但鄧華作為兵團司令,在明知韓先楚有理的情況下不得不從全盤考慮,目前15兵團并未做好跨海登陸奪島的準備,貿然出兵風險太大,畢竟駐防海南島的是号稱“戰神”的國軍名将薛嶽,麾下10萬重兵,還有空中飛機和海中戰艦作為支援。

而海南島戰役是跨海登陸作戰,必須一擊制勝,沒有任何冒險的資本,是以二人針對出兵時間的問題,每天都會在作戰會議上吵得不可開交。

鄧華與韓先楚誰的戰略眼光更長遠?從兩人的兩次争執中可見一斑

直到四月初,眼看就要喪失風向優勢時,也沒有一個具體的結果,韓先楚很着急,就當機立斷越級給毛主席發送了一封電報,電報指出:我軍滲透作戰,了解敵軍動向之于,敵人也對我軍部署摸清規律,已經加強機動兵力防守反擊,如果一意孤行繼續滲透作戰,很有可能被敵軍抓住戰機,船隻一旦受損不能傳回,則不利跨海奪島之戰,而且一旦戰機時間拖到五、六月,久攻不下,戰鬥一旦拖到明年,局勢對我軍更加不利,是以建議主力大規模強渡強攻。

電報末尾,韓先楚還表示這一戰他可放下個人榮辱和生死,一起随軍出海親自指揮前線作戰,這份電報快馬加鞭呈送北京後,毛主席非常高興,當衆贊揚韓先楚有勇有謀,是有膽識敢擔當的猛将。

随即親筆批示,發回鄧華兵團,鄧華受到戰令後,審時度勢思慮再三,親自下令:韓先楚率一個軍的兵力于三月初乘坐木船出征,趁有利風向強渡海南島。

鄧華與韓先楚誰的戰略眼光更長遠?從兩人的兩次争執中可見一斑

56天血戰,戰敗薛嶽,擊毀敵軍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攻防體系橫掃全島,終于趕在北韓戰争前勝利解放海南,否則一旦被美國海軍的遠洋艦隊駐紮,那解放海南島北唯恐遙遙無期。

而此戰之貢獻也讓毛主席銘記在心,在195年建國後首次大授銜上,親自特批将韓先楚的中将軍銜晉升為上将。

鄧華和韓先楚的第二次争執沖突是在1951年1月底開始的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韓先楚主張應趁着敵軍防守薄弱,先打砥平裡,繼而威脅敵軍側後方,而鄧華則是主張先打橫城,那裡兵力雖然集中,但普遍戰鬥力低下,更容易取勝。

兩方截然不同的作戰建議讓彭德懷非常為難,但在反複權衡利弊下,彭德懷最終下令攻打橫城,但遺憾的是橫城雖然順利解放,但砥平裡卻等來了援軍,久攻不下,讓韓先楚深感遺憾。

鄧華與韓先楚誰的戰略眼光更長遠?從兩人的兩次争執中可見一斑

他始終堅持認為,志願軍一開始就應該趁敵軍立足未穩先占砥平裡,足以影響全局,而打橫城則是贻誤戰機,是以最後鄧華的戰略決策有明顯的失誤。

韓先楚的政策正确與否,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美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認為砥平裡位置特殊,不僅拒絕了前線将士的撤兵請求,還堅持要求他們固守待援,最終力保陣地不失。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采取韓先楚的戰術建議或許也會出現其他不可控的情況,但韓先楚先人一步意識到砥平裡的重要性,這樣的戰略眼光和遠見卓識是非常令人稱道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