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衆所周知,入贅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即便近代曆史中亦可在個别地區看大他們的身影。常人謂之“上門女婿”,有的地區則稱之為“倒插門”,是一種男女雙方的身份與地位完全颠倒的婚姻。而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樣的特殊婚姻大多為人們所不齒。象征的力量的男性此刻需要依附于女方,則和嫁女并無二緻,在古人心中,男方則意味着斷了香火。是以上門女婿的地位可想而知,雖然在目前熱播的電視劇《贅婿》中略有展現,但其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人見人愛的套路也隻能是不切實際的臆想罷了。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贅婿”起源于春秋時期的諸侯齊國,他們在處理長女婚配的問題上與其他地區産生了分歧,當時的齊國百姓認為家中的長女需要主持家中祭祀,出嫁會影響家運。她們還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巫兒”,巫兒有着特殊的家庭地位,不能出嫁隻能招婿入門,“贅婿”由此産生。齊國的這個風俗經久不衰,及至漢朝依舊流行。而入贅的男子大多處于社會最底層幾乎都是經濟貧困無力娶妻的人,但凡有一畝三分地的男方大多不會走這條路。而當時齊國最出名的贅婿叫淳于髡,其人本身博聞強識,能言善辯是齊國有名的賢臣,“一鳴驚人”便源于他。如此牛逼的人為什麼願做贅婿呢?終是那無奈的出身,他除了出身卑賤其貌不揚以外,名字中的“髡”還意味着他受了髡刑,也就是被剃掉頭頂周圍的頭發,可以說他的地位比普通百姓還不如。但其喜歡讀書腦子好使記性又強,經常前往稷下學宮發表言論,終于被明主發掘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不過春秋時期諸子争鳴唯才是舉,淳于髡的出身被光環所掩蓋,然而常人是沒有這等能力的。他們的入贅跟“賣身”無二。《詩經·王風·葛藟》中生動的記載了當事人的悲慘心境:

綿綿葛藟,在河之浒。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大意是說他看到葛藟觸景生情感歎自己的悲慘遭遇,遠離了親人和兄弟,而要稱他人為父母為兄長,即便天天喊他們爹娘兄長,他們也從不來不把自己當成兒郎,并且一點眷戀都沒有甚至假裝沒聽見。其中凄苦的飄零與世情的冷漠躍然紙上,感人至深。不難看出寄人籬下的生活從來都是滿含了人情冷暖。除了自身精神上的不被認同外,體力上也大多與奴隸與傭人一般,并在面對戰時征兵也時也常被女方作為首發擋箭牌。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戰國時期還對這一特殊群體制定了專門的法律加以盤剝,一律剝奪财産遣送出征,子嗣也會受到嚴重的牽連,成了社會最底層的“賤民”一般。而秦朝的律法也對其有專門的條例:

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将《商君書》中提到的“不誅而害除”且“有益于邊”的一箭雙雕之法發揮到了機制。足見不僅百姓對入贅不恥,在統治者眼中更是連民的資格都沒有了。《後漢書》也有“淮南俗,賣子與人作奴婢,名為贅子,三年不能贖,遂為奴婢”的記載,可見對贅婿的偏見早已根深蒂固。

電視中的贅婿人見人愛,曆史上的贅婿慘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究其根源無疑還是因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作祟,在他們看來,這類人喪失了男人的尊嚴,在男性為尊的古代社會中無疑是男權的恥辱。随着封建社會的瓦解這類思想也正在慢慢的消亡,人們對于“傍富婆”與“傍大款”也有了同等的态度。

繼續閱讀